□刁亚平
(锡林郭勒日报社,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 026000)
读书贵在思考与交流
□刁亚平
(锡林郭勒日报社,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 026000)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信仰、快乐的必然途径,因此,读书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书籍就是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读书者就是社会进步阶梯上的攀登者。
漫漫人类发展史上,书籍的积累,已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一个人,要想尽读天下书籍,是力所不能及的,这就给阅读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读书才能获取自己真正所需。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思考,这类人很少。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创作,这类人普遍。有些人读书是为了闲谈,这类人占大多数。吉·切斯特顿说:求知的人读书是为了学习,疲劳的人读书是为了消遣,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这就给我们读书的人提出一个要求,要精读书,读好书。精读书是最有助于思考的,一部《资治通鉴》毛泽东主席读了十七遍,洋洋二十四史,毛主席对每个章节都作了批注。可谓是精读书的典范。只有有了精读书,才能理解书中真正的内涵,并运用到自己的践行之中。
读书也是有功利性的,而且功利巨大。从古代科举考试,到现代学生读书考学,都存在着巨大的功利性,我们相当一部分人读书学习都是奔着功利而去的,而真正把自己读书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就需要有读书消化知识后的思考了。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主席正是通读了精读了大量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书籍,并运用到了中国革命实践中去,才能游刃有余地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的成功。
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因而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书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观花,所获甚微。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天大量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扑面而来,我们每天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总会是有选择地加以吸纳、收存。读书更是如此,不求读书破万卷,只求精通书一隅。
孔夫子有一个韦编三绝的故事,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可见一本好书的吸引力。读一本好书,人会感到自己更坚定、更聪明、更正直。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何谓好书?大众以为,一是经典名著,二是热销书籍,三是名家著作。这几点都不错。鲁迅先生说:“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作主”,别林斯基也建议:“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读书,有专业性,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专著应该通读、精读,这样才能达到业有专攻,业有所成。学历史的,你不通晓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怎么能学通、学精历史?学文学的必须博览中外名家名著,并在阅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加以甄别、遴选,进而反复精读自己所好,莫不事半功倍。
世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虽然有时曲折迂回,但总会在文明进步的力量推动下,坚定地向前,在它的进程中,污泥浊水定然会被前进的潮流力量所淘汰出局。书籍的优胜劣汰也是莫不如此。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多维的时代,但随着物质的积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的风气冲击着知识界,诸如写书的人比读书的人多;写书出书者的有意炒作;为自己出名不惜攻击名人名著;为了利益胡编滥造等等现象令人深恶痛绝。遏制这些现象的方法应该是让人们读好书,并致力于好书的拓展、推介工作。这项工作,媒介责无旁贷,媒体人任重道远。
读书贵在交流,如果有一个好的读书群体,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推介好的书籍,那将是读书人的一大幸事。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文人清谈之风,唐宋时期有诗人聚会吟作之风,这都开创了读书交流的先河。虽然有人说清谈误国,那是指的政治上的作为,思想文化就应该交流,只有交流、互通,才能做到学识的博大精深。
我们读书可以和古今圣贤交流,也可以和中外大家交流,解读他们的思想,聆听他们的见解,其乐融融,但要更好、更多地接受他们的思想,和自己身边的书友、知己相互探讨,既可洞开眼界,拓宽思维,还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受益匪浅。
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读书要做到精读书,善思考,互交流,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进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思想,著书立说,这才是读书真正的意境。
(编辑: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