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流通与中国流通业“走出去”

2017-01-26 15:20G30秘书处本刊编辑部
中国流通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流通业流通一带

G30秘书处,本刊编辑部

(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北京市100006;2.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北京市101149)

“一带一路”大流通与中国流通业“走出去”

G30秘书处1,本刊编辑部2

(1.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北京市100006;2.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北京市101149)

“一带一路”大流通,是经济全球化的内生动力,在大流通形成的全球化之中,平台经济正在成为主导未来商业模式的重要主体。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流通业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首先,要把提高有效供给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创新业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渠道,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商业文化,树立品牌形象,不断增强竞争力和话语权。其次,要加快流通业“走出去”步伐,将其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总体框架之中,对外以政策沟通为引领,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战略对接,对内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统筹协调体制机制,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模式,以具有中国气派的跨国零售企业为引领,以互联网为先导,促成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和世界服务贸易新格局。再次,要构建“一带一路”和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继续降低物流成本,加速物流资源整合,重构物流流程,提高物流的集约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效率。

“一带一路”;大流通;全球化;网上丝绸之路;丝路超市;供应链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发布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提出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平等透明、相互尊重的精神,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本着法治、机会均等原则加强合作,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及全球价值链发展与供应链联接等合作原则和诸多重大举措。会议期间及前夕,与会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76大项、270多小项具体成果。“一带一路”大合作、大流通即将开启。在这样的新形势、大格局、大视野下,中国流通如何实现全球化和现代化,中国流通业如何“走出去”,支撑和推进“一带一路”大流通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集中刊发中国顶级流通智库——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诸位专家及相关学者的观点,以期各路方家共同深入探讨。

一、“一带一路”大流通倒逼中国流通业进一步改革开放

黄海(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

习近平主席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倾向加剧,使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且国内经济转型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交织在一起,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一带一路”重要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认识,将其作为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抓手,特别是要结合商务工作实际,在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扩大服务贸易、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方面,尽快取得实效,增强“一带一路”相关方的获得感和信心。

高铁生(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G30副理事长):

如果说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全球化的1.0版,那么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就是2.0版,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就是3.0版。伴随着“一带一路”产能转移的是大流通,大量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文流等的转移伴随着生产服务的转移。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一方面要把中国的商品带出去,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工业消费品和农产品国际贸易。不仅要把实体的流通带到国外,同时也要把网上的流通带到国外,“一带一路”将带来丰富多彩的流通格局。为此,必须理清中国流通与推进“一带一路”流通的关系,探讨如何支撑“一带一路”大流通,又如何通过发展“一带一路”大流通来倒逼中国流通进一步改革开放。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如今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思潮,有些国家已经提出了一些逆全球化的主张。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所谓的“一带一路”大流通,是经济全球化的内生动力,依靠大流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生动力是不可阻挡的。从全球化大流通的理论内涵来看,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跨越国界的流动,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建设,可以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两种基本经济形态之间的均衡,避免全球经济失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此外,全球化的大流通使经济的联接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联接是在流通中产生,生产过程在整个流通时间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不超过10%,其余90%的时间是在流通的过程中。这种大流通带来的经济黏性,使制造业的业态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互联网工业,包括“中国制造2025”,都是因为信息技术保证了智能化的信息成为流通中最大的变量,从而产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我认为,在大流通形成的全球化之中,平台经济正在成为主导未来商业模式的重要主体,平台经济的规模越大,流通能力越强,它所产生的集成效应也就越大。

任兴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一带一路”给我国商贸流通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过去1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增加了19%,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增长了46%。2016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9 539.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这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实现真正的内外贸统一提供了新的机遇。当然,“一带一路”给商贸流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流通业从后台保障被推到了前台,需要营造更好的流通环境,搭建更好的平台,来帮助产业高效率、低成本地输出,开展产能合作。第二,流通与相关产业布局联动发展的模式需要配合产业产能一起走出去。第三,缺少流通业走出去的经验和人才。面对机遇和挑战,流通体系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来加快改革步伐。

刘普合(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副理事长):

要把提高有效供给的水平作为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农村农产品流通一直是个大问题,现在推出农村电子商务,往前推,要推出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出产品组织方式的有效供给,这样才能提高流通服务的有效供给。农村电商试点,如果政策制度跟不上,机制建设跟不上,那么项目验收之时,往往也是项目结束之时。所以在这里,科技和制度都是第一生产力。

柳思维(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教授):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带来了我国市场、流通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共同体的创新。在海洋经济、陆地经济、网络经济并重的新时代,“一带一路”的“五通”从市场视角来看,一是陆陆市场的一体化,即欧亚大陆市场的一体化联通,如中欧班列常态化;二是海陆市场一体化的融通,即将欧、亚、美大陆市场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海路市场连为一体;三是将世界商品市场与世界生产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四是将网上虚拟市场与网下实体市场合二为一。“一带一路”战略开创了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新时代!

王成荣(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流通业软实力尚显不足。这种软实力第一是营商环境,第二是商业服务水准,第三是商业文化,第四是品牌。老字号实际上也是一个城市流通的软实力,上海和北京都是中华老字号集聚的重镇,像这样的大城市如果都是水泥高楼,那么和国外的一些现代城市没有什么差别。流通软实力体现一个城市的真正品位,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王先庆(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近千年来,世界最繁荣的地区都是在大海的湾区,以海港为依托,围绕着海岸来发展经济带。从最早的波斯湾到地中海湾区,再到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千年来几乎就是围绕着这种湾区来不断地进行产业转移、贸易中心转移和经济繁荣的转移。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制造大国,中国的湾区经济正在崛起,目前比较成熟的就是粤港澳湾区。因此,要紧扣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整个珠三角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一流的贸易港湾。

二、构建“一带一路”和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体系

丁俊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

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敢于和善于整合全球资源,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全球供应链战略的具体体现,供应链的本质特征是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是习近平伟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实践。抓住“一带一路”,就抓住了根本。

何明珂(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教授):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物流统计数据,中国的GDP从2014年的近64万亿元一直增长到2016年的74万亿元,发展势头很快。虽然用物流总额除以GDP的数值在继续下降,但我国的物流成本仍然比较高,最高的时候是18.8%,如今降到了15%以下,目标是要降低到10%以下,发达国家则是8%左右。我国的物流在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供应链的平台问题,行销网络建设问题,新鲜商品配送问题,供应链技术综合应用问题,还有综合运输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一定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提供很好的帮助。

依邵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目前社会物流成本下降趋势缓慢,体制性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服务能力偏弱,附加值比较低,主要的仓储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的比重超过80%,总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一要继续降低物流成本;二要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提高集约化程度;三要实施供应链管理,重构物流流程;四要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提升物流效率。

三、推动中国商贸流通业“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傅龙成(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一带一路”由中国提出倡议,得到沿线国家广泛、热烈的响应,说明符合当前及今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能源方面的国际产能合作,应当包括将来也会涉及商贸流通业和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参与组织、实施、建设的推动者,也不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有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

目前有以下抓手:一是组织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走出去”,在沿线与我国同等经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开办市场,供应中国消费品与生产资料商品,并帮助市场结合当地实际进行转型升级和信息化改造。二是加快中餐业国际化步伐,将其打造成传播中国传统特色文化的“名片”,作为中国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政府资助少量资金,支持行业协会制定标准规范,统一规范译名,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进行宣传推介,服务中餐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店。三是组建“一带一路”国家商会协会联盟,宣传解读国家法规,交流咨询经贸政策,开展合作项目推介,服务企业拓展市场。四是由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搭建合作平台,举办论坛、展会或专题会议,整合资源,增加商机。

宋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商贸业普遍不做商业做物业,这种格局在我国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其直接后果就是我国至今没有像样的大批发商、大零售商。目前,我国真正做买卖的除了生鲜超市以外,零售业集中采购、销售所占的比重不足5%,而国外同行自营业务平均占50%左右,因为业态不同,最高达到80%,最低也在20%~30%。可见,我国商业做买卖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已经被丢掉了,这很危险。互联网时代零售业企业自营要全面振兴,创新发展。第一,官产学研要形成共识,应突出强调怎样做好自营;第二,积极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大自营商;第三“,互联网+”要有利于线上自营和线下自营融合的新型企业发展;第四,在国内进行市场化整合,充分发挥以自营为基础的商业影响力,抓住战略机遇期,以具有中国气派的跨国零售企业为引领,以互联网为先导,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商业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绘制以我国为主的国际商业版图,促成与我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和世界服务贸易的新格局。商业企业做好做强做大自营,才能实现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冲锋陷阵,充分展示中国商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祝合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

相对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流通企业“走出去”具有政治优势、投资主体优势、出口结构优势和价格优势。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流通企业而言,中国流通业的比较优势体现在经济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商品优势、经验优势、历史地理人文优势、先行优势等方面。

赵尔烈(北京市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在考察波兰、德国等欧盟市场之后,发现欧盟国家市场的水果、蔬菜品种单一,这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因此建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一些贸易和农业合作园区,这有利于推动做实“一带一路”的农业合作发展战略,有利于实施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开拓农产品国际新市场,实现农民优产增收,有利于推动引进优质农产品,满足我国消费提升的需求,有利于缓解我国农产品生产小、散、弱与国际大市场的矛盾。

郑勇军(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一带一路”建设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议在国内培养若干个国际贸易网络中心城市,例如杭州应该创造条件打造成网络交易的贸易中心、国际网络贸易的创意创业中心、网上贸易的大数据中心、网络贸易的标准制定研究和网络贸易的纠纷仲裁中心,让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根据已有的基础发展壮大,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朱瑞庭(上海建桥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变的关键阶段。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在理念上高度契合,在内容上高度重叠,特别是“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重点,更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重要支撑。为此,建议将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总体框架之中。同时,要处理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目标市场选择、关联产业集群式走出去、沿线国家和地区整体布局与区域集中开发相结合、通过“全球本土化”战略培育竞争优势、海外经营风险管理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议在对外方向上,要以政策沟通为引领,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战略对接,开展商贸流通政策对话;在对内方向上,要加强顶层设计,把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统筹协调体制机制,建设“网上丝绸之路”。

李骏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零售业要“走出去”就必须创新。现在的零售业创新更多指的是技术创新,但技术只是孕育新的零售业态和经营模式本身,或者提升现有零售组织和渠道效率的工具,促进现有的业态转型升级。零售业创新应有业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和渠道创新四个方面。零售业创新的主要标志是业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新零售”只是零售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企业都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零售业也要用一切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以丰富的形式来发展。

四、创新网上丝绸之路模式

洪涛(中国工商大学教授):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份刚刚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由此我提出“网上丝绸之路模式创新”问题。

“网上丝绸之路模式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充分发挥众多与“一带一路”相关网站(如“网上一带一路”网站、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威海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的作用,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服务。第二,在上海自贸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亚投行”,即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一些特殊政策,建设一个对内、对外开放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及其支付结算及网络金融、物流配送及供应链的体系。对内开放,吸引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企业、贸易公司、交易所、经纪公司、金融部门进入;对外开放,吸引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企业、贸易公司、金融部门,形成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亚投行”。第三,让诸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供销E家、环球资源、慧聪网、中国制造网、我的钢铁、敦煌网等近几年来采取多种模式参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活动的B2B平台,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充分发挥实体市场B2B网上交易(如义乌购、网上轻纺城、汉口北云市场等)外向型市场的功能,使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第五,2016年马云提出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e-WTP),并通过B20向G20提交议案,得到了众多国际组织的认同。近几年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都在探讨跨境电商问题。

由此可见,重视“网上丝绸之路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e-WTP应成为“一带一路”的龙头,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亚投行”应成为龙尾,其他B2B交易应成为“网上丝绸之路”的龙身,总之,“网上丝绸之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五、建设丝路超市

马龙龙(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流通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秉承多年来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认知,结合近年对中亚五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实地调研的直观认识,我们深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各国政府与人民对大力发展商业基础设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愿望迫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支持和引导中国超市企业沿“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入中亚市场,符合各国利益诉求,代表各国民心所向,互惠双赢,前景广阔,因此我们提出“丝路超市”的建设构想。

1.构想基础

历史上的“一带一路”是以自由贸易为纽带、以民间自主贸易为重点、以商帮为载体形成的商路,因此,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延伸和落实应当以强化贸易便利度、释放民间自主贸易活力、培育现代商帮为重点;“一带一路”的发展历史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改善民生的过程,因此,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仍应贯彻通过自由贸易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福祉的宗旨,实现民心相通、民心所向的目标;“一带一路”不是一个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而是一个通道和节点的概念,因此,在完善“一带一路”贸易通道的同时,应特别强调中间节点的建设,通过贸易园、海外仓、商业节点、配送网络等的建设,让沿“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由线到面,由面到网,最终成为连续交易、持续增值的区域一体化商贸体系,最大限度地贯彻贸易利得的高效创造和公平分配的原则。

秉承上述认知基础,我们特别提出应鼓励和引导国内民营超市龙头企业“走出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以经营日用品和生鲜食品等为主的中小型“丝路超市”;应鼓励和引导政府援建、援助资金向沿线国家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公益性物流、配送中心倾斜,并出台商品进出口优惠政策,方便国内商品的组织和供应;将中亚五国作为“丝路超市”的建设试点,待相对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初步形成后,再布局进入西亚地区、东欧地区乃至更远地区的目标市场。

2.建设意义

一是有利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顺利落地。打造相关各国“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出发点之一。建设“丝路超市”正是加强我国与沿线各国各地区经贸往来的具体形式,能够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实施,并可借此深入挖掘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潜力。二是有利于开创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就显著,但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建设“丝路超市”可加快我国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转向前沿。三是有利于树立中国外交新形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和地区资源及要素禀赋丰裕、购买力水平较高,但日用品和生鲜食品等相对匮乏。建设“丝路超市”,是中国关注沿线各国核心利益与民生福祉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以“资源占有”为诉求的误解,提升外交“亲和力”与文化“同心性”。四是有利于中国流通业“走出去”。2012年7月国务院提出流通业“走出去”战略,建设“丝路超市”,符合中国流通业“走出去”的战略思想,可操作性强,预期实施效果好,并可为后续其他行业“走出去”提供宝贵的东道国经验。

3.建设重点

一是商品供应链构建。完善的供应链是成功建设“丝路超市”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并引导沿线各国和地区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公益性物流、配送网络的投资和建设。目前,我国与中亚各国的铁路、公路网已初步建立,下一步应将重点集中在公益性物流、配送节点和网络等建设上。二是适用性业态开发。主营生活日用品和生鲜食品的中小型综合超市应成为“丝路超市”的主力业态。考虑到中亚地区人口总量大、购买力充足,但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需求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应在国内中小型综合超市经营业态的基础上对主营商品的类别、规格、包装以及服务的类别和方式进行适应性开发。三是经营主体选择。目前来看,民营龙头超市企业更适合作为“丝路超市”的经营主体。一方面,零售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国际化经营作为高风险投资行为,都属于“国退民进”的典型领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尤其是目前已在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地区获得长足发展的民营超市企业,拥有更灵敏的商业嗅觉和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国际社会误认为我国国有企业享有政府补贴,一旦进入当地零售市场,势必压低商品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容易激发抵制情绪。

(林英泽、包文斌整理)

责任编辑:林英泽

The Big Circul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Going Out”of China’s Circulation Industry

The Secretariat of G301,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ing2
(1.China Circulation G30 Forum,Beijing100006,China;2.The Periodical Office of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ing,Beijing101149,China)

The big circul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s the intrinsic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 globalization brought by big circulation,platform economy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subject that will lead the future business pattern.Fac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hina’s circulation industry should further accelerat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ccording to such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of“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 Development,Opening Up,and Sharing”.First,we should take the improvement of effective supply level as the cor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make innovation in business type,operation pattern,organization form,and channel,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business,improve the level of service,foster the culture of business,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building,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competitiveness and power of speaking;second,we should accelerate our step of“going out”,involve it in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take policy communication as the leading factor,and strengthen top design,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ew system and world service new pattern that should be suitable to China’s position as a big country;and third,we should establish the Belt and Road and global logistic and supply chain system,continue to reduce logistic cost,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 resources,rebuild the logistic process,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nsification,modernization and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the Belt and Road;big circulation;globalization;online Silk Road;Silk Road supermarket;supply chain

F724

A

1007-8266(2017)06-0123-06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06.015

G30秘书处,本刊编辑部“.一带一路”大流通与中国流通业“走出去”[J].中国流通经济,2017(6):123-128.

2017-05-19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一带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