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明节想到的

2017-01-26 14:52□吴
浙江国土资源 2017年3期
关键词:寒食节介子先人

□吴 语

由清明节想到的

□吴 语

清明节又要到了!当和煦的春风吹拂我们全身的时候,也掀起了我们缕缕的情绪。在这个我国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里,不由得令人思绪绵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无疑,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固有内涵,也是重头戏。放下手头一切琐事,去看望另一个世界里睽隔已久的亲人、尊人和朋友,在我国这个无神论的世界里,显得愈发珍稀可贵。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曾子说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我还要说,人类对于生死的敬畏和追问,更是清明节的真实意义所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身边的人,特别是亲人故去,最容易触动心弦,最令人刻骨铭心。在墓祭时,通过回忆死者的音容笑貌,人们不得不严肃面对逝者的心愿,不得不认真调整人生的座标,不得不认清身负的职责和义务。“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这首《清明》,由清明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了人生的意义,抛开其消极面,其实也是墓祭的感悟。所以祭祖扫墓不但升华了与亲人朋友的感情,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规划,对生命多了一份敬重,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对事物多了一份认识。

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让墓祭成为功利化的载体。对于清明节的态度,有些人已脱离了其真实内核:抱有不被老天惩罚而去“过形式”者有之,仅为让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者有之,玩玩耍耍“放假了”者有之。要知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认真想起来,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清明节的前奏是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这一日人们只吃冷食,忌烟火。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其传说在拙作《崇尚清明》中已有叙述)。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诗里写道:“四海皆寒食,千秋为一人”。介子推为什么千古传名,归结起来是他具有忠君爱国、不慕名利、功成身退和施恩不图报的奉献精神,是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眼下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以名利来衡量、为目的,在清明节,在面对介子推这个古人时,是不是觉得很汗颜啊!

寒食节有禁忌,做人做事也都应该有禁忌。寒食节的禁忌是对先人的怀念和尊崇,做人做事的禁忌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缺失了禁忌,人就会变得浮躁、庸俗,甚至肆无忌惮,更甚有王朔小说中“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嚣张,最后必定是自食其果,遭人嫌、被人骂。

清明节既是悲伤的日子,但辨证地看又是欢乐的日子。这不仅因为人们在追悼先人时也充实了自己的灵魂,收获了各种智慧,更因为在缅怀逝者的基础上,亲朋好友会一同享受明媚的春光,共享天伦之乐。于是清明节又成了踏青节。此时的清明节不仅仅沉淀着“怀旧悼亡”的深刻纪念,同时还充满着“催护新生”的美好向往:放起风筝,将它引上高空,一刀剪断风筝线,风筝带走了放筝人一年的病痛和烦恼;坐上秋千,荡上一荡,“悠一悠,不长秋”,秋天的瘟疫就会远离荡秋千者……

在我国,清明节还有一个民间习俗——插柳。这习俗据说也来自于纪念介子推。杨柳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能力强、插哪活哪,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随便折一柳枝插进土中,只要有阳光和水,它都能活下来,它从来不要吃别人的东西,但生长得强健美丽。杨柳最大的美点是“下垂”,它长得越高,垂得越低,千百条细柳,条条不忘根本。充满智慧的人们,应该从杨柳身上学到什么呢?

猜你喜欢
寒食节介子先人
清明节与介子推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寒食节,踏春去
从门缝掬接月光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4月3日寒食节
介子推守志
先 人
清明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