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建平 (中国国家高级茶艺师)
茶艺:『茶中有道道中有艺』
文 李建平 (中国国家高级茶艺师)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茶艺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美感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茶艺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高校茶艺课程和茶艺、评茶培训机构正悄然兴起。茶艺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茶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茶艺知识和茶艺展示技能。
注重挖掘、发现学生个性潜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茶艺兴趣,对学生具体实践进行客观评价,才能体现茶艺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以保证茶艺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根据教学特点,选择教学模式,采取小课、小组课和大课教学形式,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可行教学方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示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全面发展、提升的机会。
培养具有复合型、多方面、全方位的茶艺人才,需要比较宽厚的教学课程平台作为教学的基础,着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与展演的浓厚氛围。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茶艺课程,课程内容组合清晰有序,茶艺技巧及技能培养作为教学核心,以学生安排有品质的茶艺赏析,以学生技能考察为依据,对学生理论知识理解、掌握进行评判,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茶艺教学与实践,让学生上台展演汇报,教师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观摩并结合教师点评加深认识。把茶艺趣味性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茶艺兴趣,促进学生茶艺掌握及继承创新。
茶艺教学不论是方式方法的因材施教还是平台基础的搭建,针对的都是理论概念系统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认知,而实践部分则是通过对茶叶分类、名茶辨识、茶具选择以及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等冲泡技能的掌控,茶叶品鉴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能够准确定位茶性,冲泡出茶叶“色香味”的效果。众所周知,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扬海内外,它与当地文化融合,各具特色。将茶的精髓与文化发扬光大是当代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茶艺教学不应当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泡茶技能的培训,更应该注重茶道精神的弘扬和文化内涵的传承。
在茶艺教学和培训中,不难发现学习茶艺的大都是大学学生以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不论是社会经验还是人生阅历都相对单薄,这也就要求茶艺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悟道,把茶艺形式和茶道精神有机地结合,从浅入深,由内而外地把茶艺的“形”和“神”融为一体,否则茶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和培训只会流于表面,缺乏持久传承的生命力。另外,还要自然地把茶文化结合到茶艺课程教学当中,比如在冲泡茶叶的演示操作中,茶叶在杯中的上下起伏,犹如人生的沉浮得失,需要淡泊宁静的心态去面对;茶叶品鉴中,茶汤先苦后甜,也在教导我们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主动涉猎相关知识,也能启发对人生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能领会茶艺的无穷魅力,懂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茶艺教学及其深入化,不仅可以传授茶艺知识,传承茶道精神,同时对促进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增进人们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茶艺教学任重道远,需多方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同时教学中也应注重理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有机结合,正所谓“艺中有道,道中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