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惠文
充分发挥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系列解读(六)
□龚惠文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回顾我国工运事业在党领导下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广大产业工人与工运事业同步伐、共成长,一部辉煌的工会奋斗史,也是产业工人队伍成长、发展、壮大史。可以说,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工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会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劳动补习学校、工人学校,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道理,启发产业工人的阶级觉悟,有力推动了产业工人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17年间,工会实际上主持了全国职工教育日常工作,创办各级各类职工业余教育组织,大力开展以扫除文盲为中心的业务文化教育和以技术培训为中心的业余技术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产业工人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国家主人翁意识。改革开放新时期,工会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紧紧围绕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帮助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面貌焕然一新,先进性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明确指出,工会要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上出实招、办实事、敢创新,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更好发挥作用明确了要求、提供了机遇。
《改革方案》提出的5个方面25条改革举措,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关系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会等多个部门,许多工作都与工会有关。《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建立贯彻落实协调机制,由全国总工会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进,实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社会政策联动,打破部门界限,形成整体合力,勇于责任担当,提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全国总工会要切实履行宏观指导、政策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的职责,发挥好牵头作用。各地方、各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也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参加贯彻落实协调机制,搞好协调配合,主动开展工作,努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同时,各级工会要立足职能定位,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经济建设是工会工作主战场,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服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和改进组织协调、示范引领、检查评估、评比表彰、宣传推广等,提高产业工人参与率和受益度;要在产业工人中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小发明小创造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命名和推广,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整合工会职工技能培训资源,发挥工会职工教育阵地优势,发展职工在线教育和网上练兵,加强和改进“职工书屋”建设,引导产业工人提高技术技能素质,培育更多“大国工匠”;要发挥工会民间外交优势,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参加国际性的产业工人技能交流活动,服务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
工会肩负着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从产业工人的实际出发,通过务实管用的载体,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产业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要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在广大产业工人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发挥劳模、道德模范、“最美职工”等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要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丰富内容、强化实践,抓好重大节日、重要时点主题活动;要加强工会网上舆论阵地和网宣队伍建设,对模糊认识进行引导,对错误言论进行驳斥,亮出工会旗帜,发出工会声音,表明工会立场,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密切联系群众是群团组织建设的永恒主题。要建立健全联系产业工人的长效机制,推动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广大工会干部养成深入一线产业工人的习惯和自觉,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为基层工会和产业工人提供项目式、订单式服务,明确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提高服务工作精准、精细度和项目运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加大对困难产业工人解困脱困工作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身上,深入推进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双提升工作,最大限度把广大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提高服务农民工工作实效,多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工会要赢得广大产业工人的信赖和支持,必须做好维护产业工人切身利益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坚持把工会维权工作纳入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高度关注和深入调研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和处置“僵尸企业”中产业工人权益问题,着力解决就业培训、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扩大产业工人对改革的获得感;要推动企业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坚持企业在重大决策上听取产业工人意见,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要加大参与立法和制定政策的力度,推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依法代表产业工人与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特别是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加强调查研究,把产业工人队伍状况搞清楚,在参与各项改革中充分反映产业工人利益诉求,努力从源头上保障产业工人的利益。□
栏目责编: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