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2017-01-26 09:32:42马光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创造 2017年3期
关键词:选人干事用人

马光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马光选(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针对之前省内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拉帮结派、贪污腐化、弄权滥权等现象,明确提出“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把用对人用好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优秀的干部是云南省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好干部从哪里来呢?从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是要坚持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等要求,在正确用人导向指引下,以育人为主要手段,将干部选用和干部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培养锻炼提升干部素质,达成为云南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可选可用干部人才的目的。

一、目前干部作风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中央相关精神为指引,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同志在2016年省委中心组第九次集中学习时发表的《持续推动干部素质和作风有一个大转变大提升》讲话中指出:“我省大多数干部作风是好的,是想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不注重学习,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不上时代节拍,严重影响了领导能力和抓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勤于思考,不去思考、不会思考、不善于思考,推动发展想不出‘金点子’,解决问题拿不出‘好招数’。不重视研究,不研究工作和政策,看不到、抓不住政策机遇,盲目‘等靠要’,习惯‘敲锣打鼓’,而不善于上场当‘主角’。不勇于作为,因‘懒’而不想为、因‘怕’而不敢为、因“难”而不去为、因‘庸’而不能为,缺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具备上述特征干部的存在,就使得云南省在正确选人用人时遇到困难。要改变这一状况,选任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出来,陈豪书记第一个提出来要注意的事项,就是提升干部学习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上狠下功夫。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弘扬良好学风、强化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在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上见成效”。这就为云南省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正确用人导向落到实处,消除白恩培、仇和、沈培平、孔垂柱和张田欣等人给云南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坚持“育人”和“用人”两手抓

陈豪书记在提到正确用人导向时,明确提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五个标准,用‘解放思想、迸发激情、勇于担当、团结奋斗’鲜明用人导向,大胆选拔使用‘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干部”。结合云南干部实际,正确用人的前提是要以“五个标准”为导向,坚持培育云南的“四有”干部。

当然,这里提出要“正确用人”必须先要“正确育人”的做法,在本质上是符合中国政治语境的理论预设,即在非竞争性政党关系结构下,我们无法做到通过大规模人员更替或人员置换来进行“换人”,如果能依照党中央提出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教育方式给干部“换思想”“换脑筋”“换境界”,以高标准的选人用人导向来“育人”,实现用人和育人之间的良性互动,那么只需要不长的时间,即可培养出大批可用之才来改变目前云南干部选用方面所出现的困境。

(一)通过“规律教育”培育“有信念”的干部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目前云南的部分领导干部总是从外部因素找原因,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丧失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正确规律的把握是消除干部疑虑、增强干部必胜信念的重要法宝。针对目前云南干部干事信心不足信念不强的问题,需要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和各种智库在对云南省情、国情和世情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发展的前途方向和实现路径,“规律”讲清楚了,干部心中的疑惑少了,方向感强了,信心自然就会越来越强大,信念自然会越来越坚定。就可以有更多干劲十足的干部供党委政府和人民选用了。

(二)加强“境界教育”培育“有办法”的干部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想办法做事情应该是干部的本分。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四铁”,也将干部是否勇于担当作为干部用人标准之一。但是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陈豪书记明确指出,云南有些干部胆小怕事,不愿担当。其实究其原因就在于这部分干部工作境界过低、私心太重,没有把自身置于云南省快速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中去,整天看重的就是自身“官帽”安全,计较的都是个人荣辱得失,习惯于等待观望,安心于按部就班,陶醉于四平八稳,该闯的不敢闯、该试的不敢试、该担的不敢担。

“义无反顾、计不旋踵”,如果能通过境界提升教育,增强干部的事业信仰和职业使命感,使之对自身作为公共服务者的角色产生高度认同,产生出做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取向,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自然就会生发出来。

(三)以“竞争教育”培育“有思路”的干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通过人才外送内引,解决干部干事思路欠缺的问题。一方面加大人员“外送”力度,即委派干部到先进区域进行挂职学习,云南现在因为上海对口帮扶的关系,我们有几十个干部先去上海挂职,我们还在逐步选拔一批,到北京,到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挂职,到华东、华南地区,发达地区挂职,但这远远不够,必须扩大外送范围和人员数量,如果政策允许,甚至可以送到国外去学习和挂职。

另外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人才“内引”,即请省外的人才来云南挂职和工作,现在有博士服务团等渠道可以实现这一诉求,昆明市及经开区、曲靖经开区、滇中新区等个别单位近几年也有过一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尝试。如果能由省委省政府出面大规模在全国范围招揽人才,则可能会造成外来干部和本土干部之间的“鲶鱼效应”,在明显的对比和竞争中,激发云南本土干部的工作热情,从而不仅仅可能解决目前干部素质问题,甚至可能让云南成长为全国的人才高地。当然这就需要云南省以宽广的胸怀和优良的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西南飞”。

(四)以“榜样教育”培育“有激情”的干部

“用一善人,足以导千万人从善”“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领导干部既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弘扬者,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建设中的“火车头”“风向标”。这个“关键少数”以身作则,大家就会跟着学、照着做;反之,负面影响往往不容小觑。反思白恩培、仇和、沈培平、孔垂柱、张田欣等人的腐败案件,结交了一批老板,带坏了一批干部。可见,主要领导干部出了问题,对相应的地方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关键少数”对于所在单位和组织的政治生态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我们也需要积极倡导通过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一方面,要保证不能让坏人上升到关键岗位上去。这就要求在主要领导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进一步把好条件关。无论是提出启动意见、确定配备原则、进行酝酿沟通、形成工作方案,还是开展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进行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职、进行任前谈话,每一个程序、每一步推进都要充分体现党的正确用人导向。强化用人导向的指导作用,必须将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党章、党规模范遵守的;带头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带头坚持原则,带头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选好人、用好人等干部选到领导岗位上,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担起选人用人责任。

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关键少数”的日常监管,从目前来看,一般群众由于政治知识的欠缺和对政治生活的不了解,很难实施监督职能。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老干部监督组”的设置,将经住党和人民考验、最终安全着陆的老干部们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熟悉政治环节、关心政治事务等特长,让他们发挥余热,将这一机构对在职在任干部的监督和监察委员会的监督结合起来,让关键少数不敢腐、不想腐,从而起到振奋政治生态和改善政治氛围的作用,带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将育人和用人相结合,以培养出可供选用的“四有”干部,这种做法是中国政治框架下的必然产物。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于西方,在干部类型上不会有政务官和事务官明显的区分,在任命方式上选举制和选拔制并重,所以不能采取类似西方式民主制的票选制和弹劾制等方式进行选人用人。希望能通过在新阶段加强对云南省各级干部的“四有”教育,在人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领导干部定期进行“换脑”,让他们成长为真正的“四有”干部,以符合党委政府用人导向的标准和需求。广大党校则应该发挥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为省委省政府选人用人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选人干事用人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32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当代陕西(2020年24期)2020-02-01 07:07:12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2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从羊祜将军选人用人说开去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用人还需讲原则
干事创业要“五劲”共使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破解“四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