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华溢
刘华德:带领民族兄弟共同致富
□苗华溢
2016年10月30日清晨,第一场大雪后的放晴带着深秋的寒意袭向大地,气候凛冽,田野里白茫茫的一片降霜仿佛冬季来临。可在四师七十一团九连职工革命太家中,火炉焰焰,温度宜人,刚沏的奶茶在阳光的照射下热气腾腾,比屋里温度更暖人的是一大早就来说事的汉族兄弟刘华德的话:“革命太,冬天的饲草我已为你备好了,一会吃过饭,咱们就去看看窖里的黄贮有没有漏气的地方,今年你的牲畜和我的一起过冬。”
现年48岁的刘华德是该团九连职工,有着和善的面容和睿智的头脑。高中毕业后,他扎扎实实学习种植技术,不断优化种植作物,很快成为种田业的行家里手。2000年,他开始发展养殖业,多年的经验、技术积淀,他在牲畜扩繁、品种改良等方面成了团场的土专家,现拥有牛羊马近800头(只),林地120亩,资产逾百万,年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自2000年他购买了80只羊始,就唱响了他和各民族兄弟携手致富的序曲。
2001年,革命太从冬窝子搬回了九连,回来的革命太除了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外,就是一间土打墙房子、一头牛、一匹马了。吃饭穿衣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革命太一筹莫展,急得直上火。刘华德知道后,主动找到了他;“我现在养了牛和羊,自己也忙不过来,你来帮我吧,生活上遇到难题,我们共同面对。”就这样,革命太成了刘华德的“羊倌”,刘华德每月支付革命太1000元的工资,这个工资在当时,已经超出了很多放牧人的工资。
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远远不够。如何带动革命太脱贫是刘华德记挂在心里的事。九连人多地少,职工种植土地平均20亩,为让革命太多途增收,刘华德多次找连队党支部为他的民族兄弟争取政策,通过他的努力,连队为革命太又划分了10亩扶贫地。加上刘华德在养殖技术经验上毫不保留,鼓励支持革命太更换牲畜品种,发展精细养殖。在刘华德的帮助下,革命太养殖规模逐渐扩大,5年过去后,革命太家庭生活得到很大改善,2006年,他花4万元喜迁新居,120平米的砖混结构的大房子让革命太喜笑颜开。
说起刘华德对自己家庭的帮助,革命太的大女儿吐尼古深有感触:“刘叔叔就是我们家的救星,2010年市体校召我,因为家里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负担重,爸爸不同意我去,是刘叔叔找到我父母,给我垫付了全年的生活费,父母才同意的。上学期间,每当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都是刘叔叔让他伊犁的朋友给我送生活费来,在刘叔叔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学校,吐尼古深知学习机会得之不易,她刻苦训练,成绩优异。如今,30多本荣誉证书、奖状和奖杯整齐地摆放在她的房间,静静地述说吐尼古在校期间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在刘叔叔的感召下,她没有眷恋城市生活,毅然返回团场,现成为该团幼儿双语学校的一名教师。她用成绩回报了刘叔叔和家庭,也用自己的双手和家庭一起走出贫困。同时,她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也让革命太改变了教育观念,如今,革命太的二女儿在乌市就读大学,小儿子也在团中学就读。家庭的向好让革命太精神大振,目前,他已有羊80余只、牛8头、马3匹,家庭月收入4000余元,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好。
九连职工阿拉西初和刘华德打交道的时候,是阿拉西最困难的时候。“那是2007年,我家里只有1头牛,没有生活来源,日子过得很困难。”回忆往昔,阿拉西心有感慨,“是刘华德帮我找畜牧贷款、担保,买了羊,没有羊圈,刘华德把他的羊圈给我用,两年后我的羊发展起来了,他把自己的新房子和羊圈都便宜卖给我了,他又重新买的房子,盖的羊圈。”阿拉西廖廖数语道尽所有的感激和信任。连续五年,刘华德帮他贷款担保。而今,阿拉西圈舍里的26余匹马、21头牛、160多只羊彰显着主人日子过得富裕殷实。
职工叶力嘎力知道刘华德是个热心人,2010年,他想发展养殖业,苦于没有资金,找到刘华德借钱,刘华德二话没说,给他借了2万元启动资金,并积极帮他贷款担保。因一人不能多担保,为帮助叶力嘎力,刘华德让妻子帮他贷款。第一年的3万元贷款使叶力嘎力当年翻身,他养殖的羊卖好价,挣了1万元,叶力嘎力更有信心了,不断扩大规模,现在他有羊180余只,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他家的收入首次突破了5万元。
看着身边的民族兄弟生活都脱了贫,逐步走向了富裕,刘华德很欣慰:“每逢年节,我们都互相走动,就像一个大家族一样,大家的日子都过好了,往年在一起宰一只羊根本不够吃,现在是怎么吃都吃不完了。”□
栏目责编: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