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空间构建的“一主三副”路径

2017-01-26 02:42魏伟忠
浙江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功能区城镇化园区

□魏伟忠

绿色空间构建的“一主三副”路径

□魏伟忠

绿色空间,顾名思义是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空间载体,不同的空间本体,其绿色发展的内涵和方向也将有所不同。从国家的导向和现阶段地方的工作实际来看,当前要加快构建绿色空间,有“一主三副”的政策工具可以选择。“一主”是指要大力推进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三副”是要在三类空间上推进绿色发展,一是要在城镇层面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二是要在乡村层面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要在产业集聚空间层面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建设。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版)将国土空间按照开发方式分为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版)在国家分类基础上,将限制开发区域细分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地区,并对每类开发区域明确了区域范围和功能定位、开发方向和空间管制以及各分区的开发导向。笔者理解,要构建绿色空间,必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统领,在明确每个区域在规划上的主体功能基础上,再来考虑具体的绿色发展策略。目前,受制于法律法规的支撑限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推进落实还处于试点先行阶段,但其对构建绿色空间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

在坚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统领地位基础上,当前构建绿色空间的三条可为路径应重点考虑绿色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园区打造。

绿色城镇化是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当前,全国和浙江的城镇化处于一个较快发展的过程中,但在大规模、高速度的城镇化背后,城市遭遇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在很多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一系列危机已经逼近甚至突破环境承载极限。破解城市发展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危机,实现绿色城镇化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老城区的绿色化改造、新城区的绿色化建设将同步推动,而浙江首创的特色小镇,其所倡导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绿色城镇化的直观指引。而当前绿色城镇化的重点则在于小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以期实现最小尺度城镇空间的绿色化。

美丽乡村建设是从浙江发源的绿色空间打造的一种模式,是在农村空间上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农村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但至少生态环境总是好的,山野总是绿色的,河流总是清澈的,民风总是淳朴的。然而,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跃进,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收处难、河道淤塞变臭这样的问题在农村随处可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湖州的农村最早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望,结果汇成一股潮流,在全国推动形成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加上“五水共治”等政策强有力的推动,农村空间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就浙江而言,农村这一空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上是远远快于城镇的,虽然要走的路还很长。

打造绿色园区则是在产业集聚区域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基底和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热潮,使得浙江的大部分工业产业都集聚在开发区(园区),虽然这符合工业与居住生活适度分离的理念,却也使开发区(园区)在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主阵地的同时,也成为污染集中排放的重点区域。应该说,浙江醒悟得较早,率先开展了园区生态化改造、循环化改造,但笔者认为还不够,必然会走到绿色化改造的阶段,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加快全方位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在园区层面形成一批具备绿色发展特征的绿色园区,从而带动产业发展空间加快迈向绿色化。

作者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处处长

猜你喜欢
功能区城镇化园区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广西重要水功能区监测与考评方法改进研究
基于海洋空间综合评价的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