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紧紧围绕公司“五年三翻番”战略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险中取胜、创新转型、适度增长、效益优先”发展主基调,部署“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防风险、提质量”五大中心任务,加强资源管控,优化考核机制,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提高财务管控水平,完成本年度财务会计工作。集团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0.5亿元,净利润231.1亿元;总资产14 119.7亿元,净资产1 500.8亿元。
(一)根据集团“五年三翻番”战略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发展速度、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发展与管理要求,预计集团利润情况、资本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和各项经营指标,形成包括业务发展计划、资产负债计划、收入费用计划在内的年度经营计划,科学合理确定集团年度经营计划,为集团经营发展提供指引。
(二)分公司资源和利润计划目标分解。基于分公司2016年分类结果编制了2016年度分公司资源限额和利润计划,在合理确定总体增速的基础上,按照上下结合原则以及权责利相一致原则,编制并下达分公司资源和利润计划。促使分公司及早安排全年资源投放和业务进度,保障经营计划目标的实现。
(三)适时完成分公司利润计划调整。加强分公司经营计划跟踪力度,密切关注分公司经营计划落实情况,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分公司利润计划。并对分公司存量收益、新增收益、费用水平进行精准测算,尤其是密切关注“营改增”对公司收入、费用的影响,确保分公司利润计划的调整结果有据可依、科学合理,促使分公司为集团经营业绩目标作出贡献。
(四) 完成2017年经营计划编制。2017年经营计划以做强主业,做优利润,做大规模,做实风控,以稳增长夯基础、改善资本结构、强化“一体两翼”为基本思想,综合GDP增速预期、同业增速、监管要求和关键财务保持稳定多项因素,建立囊括2017年内外生资本、分红政策、业务发展、财务收支、拨备计提等在内的综合计划模型,形成包括业务发展计划、资产负债计划、收入费用计划在内的集团经营计划。
(一)调整日常资源管理方式,加大经营单元自主性。在季度公司业务结果出来后立即进行分析,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资源使用情况,根据分公司资源使用情况,改变分公司日常资源管理流程,调整分公司资金申请额度,提高分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二)围绕业务发展要求,“定点、定向、定量”分配资源,明确专项额度,重点支持“三重一新”业务,即重大项目、重要客户、重点区域和创新业务。改变资本限额计量的口径,降低分公司资本限额计算和预测、管控的难度,同时在自有规模调剂方面给予分公司更大的自主权,包括取消分公司季末资本限额,分公司相互之间可有条件进行规模调剂。
(三)及时调整公司资源结构政策,引导公司调整业务结构,确保公司主业占比。根据公司季度和半年度经营数据,深入分析各业务条线经营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通知,全面调整公司业务结构,回归不良资产管理本源,专注不良资产主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
(四)完成《集团2017—2019资本规划建议》。坚持资本、风险、收益相协调,坚持稳健、科学、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坚持资本对公司价值创造的核心作用,完成了《集团2017—2019资本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资本管理目标,强化资本约束观念,提升资本使用效率,规范资本配置机制,为集团未来资本的整体规划提出总体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考核政策,按照精准引导、延续分类、简化考核、条线自主、目标分层、增加专项的原则,从考核方式、考核指标设置、指标计算方法等方面进一步简化考核办法,明确划分出经营性考核内容和综合管理型考核内容,增大条线管理的自主性,对公司迫切需要发展的业务和亟待化解的风险项目,通过设立专项奖励,精准引导分公司经营行为。
(二)综合评价,差别管理,促进分公司实现均衡、稳定、可持续发展。依据对分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及盈利和价值创造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对分公司进行分类。对处于不同类别的分公司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政策和经营权限,促进分公司实现均衡、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完成集团2015年度和2016年中期决算工作,落实集团经营安排。一是组织召开集团2015年度和2016年中期财务决算工作会议,对总部相关部室、分公司、子公司决算、审计/审阅以及与业绩公告、凯旋项目财务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二是完成2015年度和2016年中期决算以及审计工作,确保公司决算审计、H股业绩披露和A股申报三大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和圆满完成。
(二)完成财政部决算报告报送工作。一是在2015年度全国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工作的考核评比中,公司荣获中央金融企业先进单位称号,得分排名居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首位、全国中央金融企业第10位。二是按照财政部要求,审核并按时报送母公司、子公司和公司债转股企业的电子版及纸质版产权登记申报资料。
(三)完成集团2015年度和2016年中期的业绩公告和业绩发布工作,全面展现集团上市后首个完整年度和首个中期的优异业绩。撰写2015年度和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材料以及《数说华融·十大亮点》新闻稿,全面展现了集团业绩亮点、财务表现、业务表现及各业务条线的具体情况、风险状况及未来愿景。
(一)第一时间组织培训,宣传贯彻有关政策,讲解相关知识。“营改增”政策正式落地后,立刻组织各分、子公司财务人员和各部室相关人员,召开“营改增”启动会并做了2次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解读相关政策,为“营改增”在集团全面落地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起草“营改增”一揽子解决方案。根据“营改增”实施细则,发布了《增值税销项税税务及会计处理指引(暂行)》等制度,保证了销进项端价税分离,妥善解决“营改增”后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问题,进一步规范统一税务处理程序,对各业务产品在新税制下的操作模式、会计和税务处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细致分析,使“营改增”会计和税务处理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完成首次增值税申报工作。5月1日“营改增”正式实施后,积极联系增值税税控系统供应商,根据公司业务选择适合的税控管理系统;改造费用报销系统,便于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统计信息,开展入账及税务申报工作,按时准确地完成了公司首次增值税申报工作。
(一)核算系统二期优化建设。根据公司对核算系统一期的新增需求,构建了财务核算系统功能优化框架,正式启动二期系统优化工作。2016年11月,核算系统二期优化工作顺利完成,全面提升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核算工作效率,保障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公平。
(二)财务信息数据集市建设。全面开展财务数据集市二期优化建设的咨询工作,对集市总体架构、数据标准、数据模型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方案。数据集市的建成,为集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监管报送、信息披露等数据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税务管理平台系统建设。为实现与相关财务系统的同步建设并保证系统质量,创造性地安排咨询人员与系统实施人员同步进场,通过标准先行、明确架构、分工协作、头脑风暴、原型验证、方案迭代等措施实现快速开发和规范管理。2016年11月,税务管理平台成功上线,标志着公司率先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完成“营改增”的系统建设工作,大幅提高了计税、报送、入账等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四)持续优化,管会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以多维盈利分析为核心,搭建符合资产管理主业特色的管理会计总体框架,配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及资产负债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精细化。一是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有效平衡公司流动性水平、控制利率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二是通过多维盈利分析,全方位立体展示公司经营成果,为管理者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细分和差异化营销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五)引领同业,参加《财政部金融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研究》课题。举办中国华融管理会计应用情况专场交流,撰写《公司管理会计系统应用实践报告》,总结公司管理会计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宣传并推广公司管理会计实践经验,探讨金融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发展方向。
(一)调整组织架构。公司成功上市后,对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立即调整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协同管理组、税务管理组、会计制度组、管理信息组和营运管理组。整体来看,报账、审核、运维等操作岗位独立成组,其他组负责对集团的管理会计、税务、业财协同等管理工作,部门运作和管理方式更为顺畅。
(二)完善制度建设,做好分子公司财务管理。在持续做好分公司财务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子公司财务负责人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子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和《子公司重大交易会计处理结果报备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三)做好职能转变。在做好传统的核算报销、报表编制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职能转变,按季度从财务表现、业务表现、风险管理、资源使用等多个角度对公司进行了经营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为公司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四)健全会计核算政策,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制定并印发《分公司财务工作质量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公司内部联合投资项目会计处理规定(A版)》《会计核算集中审核管理办法》等会计核算规范,进一步提高了公司会计核算质量。
(五)扎实有序,保质保量完成集中审核工作。一是全面及时、保质保量完成母公司集中审核终审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台账终审工作,确保公司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收入确认以及分公司部分大额的费用支出事项真实、合法和合规,不断提升母公司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二是积极推进分公司业务创新转型财务事前审核。参与分公司创新业务转型发展工作的合同拟定及业务交易结构分析,从集中审核角度,对分公司金融创新业务提出合理化的专业财务建议,会计核算审核工作早安排、早计划、早参与,推进财务风险关口前移。
(六)做好监管报表统计工作。一是完成银监会监管信息及外管局和统计局等监管机构有关月度/季度统计报表报送工作,保证了监管部门按时获取公司有关信息和数据。二是做好财政部季度分析会材料起草工作。撰写各季度经营情况分析会汇报材料,通过深入分析公司数据,全面展现公司财务表现、经营情况、业绩亮点以及发展策略,获得了财政部的肯定。
(七)关注“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的执行。一是发布《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评价指标》,对集团内各类违反“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考核扣分。二是完善《费用报销及管理制度》,费用报销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
多次组织举办集团分子公司财务培训会议,对集团“营改增”工作、“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 “金融资产证券化财务会计问题” “分公司财务分析要点” “公司经济资本管理和资源管控政策”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制度简析”等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分子公司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了集团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