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财务会计工作

2017-01-26 02:22:18
中国会计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全行财会

2016年,中国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紧紧围绕 “将中国银行建设成具有崇高价值追求的最好的银行,成为在民族复兴中担当重任的银行,在全球化进程中优势领先的银行,在科技变革中引领生活方式的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追随的银行,在持续发展中让股东、员工和社会满意的银行”战略定位,以战略引领、过程管控、机制建设、资源保障为四大主线实施财务管理,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会计基础达标,夯实会计基础,培养财会英才,保证全行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圆满完成本年财务会计工作。

一、突出项目重点,强化战略实施监控,指引和支持业务发展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围绕中行经营发展中的矛盾和瓶颈,深入开展战略研究、战略规划、战略评议、战略项目各项工作,全面丰富战略管理工作内涵,强化接地气、重落实的战略管理模式。一是通过学习国家“十三五”规划,结合对未来经营环境、发展趋势的研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战略要点。二是开展战略专项课题研究,为境内外各区域、各业务的发展策略以及多元化平台的提升与完善提供支撑。三是强化战略实施监控管理。定期开展战略评议工作,加强对战略实施过程的监控与分析,每季度追踪、每半年向管理层汇报战略执行情况,确保集团战略规划有效执行。四是推进战略重点项目实施。积极推进中银香港与东南亚机构的整合,持续优化海外布局。

二、完成预算编制和落实,加强资产负债综合平衡,优化考核方案

(一)完成预算编制和落实。根据中行发展战略,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以及市场趋势,科学规划业务与财务目标,持续提升预算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切实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统筹协调境内外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督促指导各机构完成年度利润目标。

(二)加强资产负债综合平衡。按“量、本、利”综合平衡和“短期、中期、长期”兼顾的原则推动资产负债综合平衡。开展全面、动态、前瞻性的资产负债平衡管理工作。一是存款方面,坚持客户存款的基础性地位不动摇,通过调整FTP定价以及加强考核等手段,大力吸收客户存款。二是贷款方面,顺应监管政策调整和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将存贷比从考核指标调整为监测指标,同时进一步完善信贷规模管理机制,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促进存贷款均衡平稳发展。三是流动性管理方面,通过预测流动性覆盖率变动情况,提前调整业务策略,提高管理的前瞻性。同时加大海外机构流动性覆盖率(LCR)达标管控力度。四是加强市场风险管理。逐步实现海外分行和附属行外币利润的集中管控,并利用衍生产品加大小货币净资产套期保值力度。五是资本管理方面,完善资本预算和考核管理,重点增加对业务条线的资本管理要求及引入EVA等资本类考核指标,并对海外资本金配置实行加减并举的策略,较好地实现了资本充足率管理目标。

(三)优化考核方案,提升分行及部门考核的协同性。以经营效益为中心,适当提高发展转型指标比重,加大对重点业务创新、风险管控、党建等方面的考核要求。同时,加大全产品线考核,强调其对产品服务和市场竞争力负责。

(四)提升业务定价能力,抓收入、稳增长取得成效。持续加强利率定价管理。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加强存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坚持推进“因行施策、能收能放”的差异化授权机制,对标主要同业引导业务条线和分行合理定价,有效地提升了全行定价精细化水平。中间业务定价方面,以防风险、重落实为原则,促进全行收费业务合规、健康发展。通过差异化的措施,狠抓增收节支,狠抓核心业务,取得一定成效。

三、完善财务机制建设,财管政策落地有声,为保障和促进业务发展提供保证

(一)完善顶层设计,搭建完备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深入分析宏观市场环境及全行资产负债管理形势,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建立按月制定目标资产负债表机制,定期组织分行讨论资产负债业务,推动资产负债业务健康发展。

(二) 加强横向、纵向沟通,完善业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组织财会与各条线部门沟通、讨论,强化业务、财会信息共享,加强政策措施的有效传导。2016年召开多期联席会议,强化业务、财会联动,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三)全力推进税改,实现“营改增”顺利落地。全面梳理全行产品信息,确定涉税范围,积极推动会计核算、产品定价、合同及制度流程修订,以及系统的升级改造。制定下发《增值税发票管理指引》《税务发票专用章管理办法》等多项配套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并开展现场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培训,保证5月1日中行“营改增”工作顺利落地实施。

(四)夯实财务系统建设,保持技术领先。推进流动性覆盖率监管报表系统(LMRS)建设,提高流动性风险计量精细化水平。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系统(ALMS)利率分析功能升级优化,为深入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利率定价分析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提供坚实保障。

四、控制成本费用,合理进行财务资源管理配置

(一)控制成本费用,有效配置费用。积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引入标准成本等管控方式,严格控制行政类费用投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按“调结构、促增效、强约束、保合规”的管控原则,针对总行本级、一级分行、境外机构分别出台费用管控措施,引导各级机构通过扩大收入获取资源,提升费用管理成效。加大专项费用、网点智能化升级等战略投入形成“以资源促发展,以发展获资源”的良性循环,持续优化费用配置机制。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坚持以集团发展战略为导向,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总量及结构,努力实现长期效益与当期效益的平衡。主要是严格审核境内分行已核批房产项目续建和危房改造预算,本着简约、实用的原则,制定下达固定资产预算。严控交通工具预算,主要解决已超过安全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车辆更新需求。支持海外战略投入,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海外机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

五、推进新会计准则落地实施,进行会计达标验收,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制度建设

(一)为保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于2018年1月1日起实行,研究、修改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标准,搭建预期减值模型,简化套期会计,制定落地方案,评估对财务、定价及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多次专题培训,稳步推进准则落地实施。

(二)继续完善各项会计制度。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多项会计核算方案。根据“营改增”监管需要,制定“营改增”会计核算方案,保证“营改增”重大税务改革落地实施。根据贵金属等业务发展需要,制定贵金属积存等多项核算制度,推动和保证业务发展需要。

(三)开展全辖会计基础达标验收,检验相关会计基础建设工作成果。通过分行自评、申报验收,总行派人组成会计达标现场验收工作小组,对分行开展现场会计达标验收,推进全行各级机构会计基础建设,落实相关会计制度实施情况,保证业务发展。

六、推进会计基础达标,开展达标知识竞赛,培养专业高效的财会队伍

(一)继续推进会计基础达标工作,狠抓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从业资格持证率显著提升。境内机构会计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持证率达到94%,较开展达标活动前提升22个百分点。大部分境内二级机构会计从业资格持证率已经达到100%。境外机构会计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持证率已达到93%,较开展达标活动前提升12个百分点。

(二)开展会计达标知识竞赛,培养专业高效的财会队伍。2016年,在境内行开展会计达标知识竞赛,进一步夯实会计队伍的专业功底。会计达标知识竞赛活动是契机,要求全行制定清晰的会计专业人员长期、短期培养计划,通过内部轮岗、上下交流、以岗代训、导师带教等多种形式加强财会人才培养与使用,持续强化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培养专业高效的财会队伍,储备财会人才。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全行财会
经验萃取全行各级机构网点竞争力提升实践纪实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10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全行性创新项目管理办法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会计(2019年18期)2019-11-16 07:52:46
王羲之《十七帖》临习要点解读(四)
老年教育(2019年6期)2019-07-03 07:19:18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10
三台农商银行
未来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的规模与结构探析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2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