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坚持价值引领,全力增收节支、提质增效,进一步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强化财务实时反映、实时控制、实时监督,推动公司经营效益、发展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 939.7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位居央企首位,连续13年排名全球同业第一,《财富》世界500强排名跃升至第二位;实现利润866.2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0.5%。公司连续12年、4个任期获央企业绩考核A级,连续6年获央企财务绩效A级。
一是深入推进提质增效。落实中央提质增效工作部署,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和业绩“保增长”目标,积极开展提质增效、瘦身健体、亏损企业治理、僵尸企业处置、“两金”清理五大专项行动。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变化,动态开展效益预测,及时采取预调预控和增收节支措施,圆满完成“保增长”任务,超额完成亏损企业户数和金额双减半、“两金”规模压降和“压减”任务目标。二是深化资源统筹平衡。合理确定经营目标和发展投入,优化各单位投资规模、结构和时序,促进公司健康平稳发展。产业、金融单位效益占比36.3%,效益结构和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资源统筹和精准调控,保障特高压、“井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等重点投入,着力解决电网“两头薄弱”问题。主动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统筹考虑电网发展、政策监管、资本市场预期等因素,研究建立经营目标预测模型,经营决策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深化项目预算管控。健全公司项目可研评审机制,深入开展对20余万条明细储备项目的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核,提升储备质量,严把项目入口。创新应用公司级项目管理平台,推进项目储备、预算编制、发布执行的全链条无缝衔接,初步实现一次录入、在线操作、全程共享、实时管控。积极引导信息化、营销等专业管理部门,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实时监控和考核评价。深入开展2015年项目预算执行决算审核,促进预算与核算管理闭环。四是严格成本精益管理。深化应用标准成本体系,年节约运营成本105亿元、工程建设成本400亿元。坚持勤俭办企业,严把人员入口关,优化物资采购批次安排,坚决压降“人耗”“物耗”。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会议费,从紧安排一般性和非生产性支出。深化电网基建投资预算管理,项目竣工决算金额较概算下降15%以上。制定应用境外全资子公司标准成本,构建国际业务预算编制模型,境外业务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 000亿元情况下,严格控制负债过快增长,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6%以下,公司财务状况保持稳健。标普、穆迪、惠誉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连续4年授予公司国家主权级信用等级,公司保持较好的资信水平和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电价改革。输配电价改革进一步深化,《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试行)》制定公布,“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进一步夯实,公司运营发展更加稳健,收入来源和效益水平更加稳定。积极配合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和输配电价测算。截至2016年有10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获得批复,除西藏外剩余16个省级电网完成输配电成本监审并全面启动核价测算。二是优化完善电价机制。推动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环保加价和可再生能源标杆上网电价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引导可再生能源合理有序发展。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优化调整两部制电价执行方式,降低停产、半停产企业电费支出。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国家级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26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建成并实现相对独立运作,新增注册市场主体超过5 000家,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7 907亿千瓦时,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三是积极争取价税政策支持。利用国家煤电联动电价调整和取消中小化肥电价优惠等契机,疏导燃气发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抽水蓄能容量电费等电价矛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国产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三供一业”分离改造等国有资本预算资金,拓宽公司改革发展资本金来源。
一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研判,努力把握资本市场有利时机,发行839亿元境内债券、10亿美元和10亿欧元境外债券,争取国家安排专项建设债券资金91亿元,其中境外债券发行利差再创中资企业最好水平。积极争取并获批200亿元绿色债额度、500亿元公司债额度、70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注册额度,为债券发行奠定基础,确保资金安全可靠供应。二是大力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利用央行降准降息政策契机,加强与商业银行协调,组织各单位开展贷款置换,将原固定利率长期贷款置换为浮动利率优惠贷款,降低贷款成本。初步建成跨境人民币和外币资金通道,为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用于境内电网建设创造条件。试点开展电网工程资金需求动态预测,为融资安排提供重要参照。三是创新资金运作方式。组织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封闭结算体系,为提升资金结算效率、降低总体备付水平奠定基础。加大内部资金运作力度,2016年累计运作内部资金1 518亿元,实现收益65亿元。四是强化资金安全管理。全面梳理公司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公司资金分级授权体系,提升各项制度规范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扩大银行账户监控范围,实现银行账户与中国电财资金结算系统直联,确保银行账户的完整监控,有效防范资金结算风险。
一是深入推进重组整合。全面贯彻国家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公司3年“压减”工作方案并组织各单位推进实施,压缩电网企业管理层级,注销区域电网公司。组织完成青海玉树地区电网资产上划,农电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完成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公司、电动汽车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等注资和资产划转工作,支持公司新业务发展。推动解决遗留问题,制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财务工作指导意见,做好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相关评估备案等财务工作。二是加强资本集中运作。加强上市资源重组整合作,成功完成平高电气定向增发。有序推进涪陵电力、广宇发展资产重组。进一步优化金融布局,完成英大汇通股权重组,推动英大长安与中国建筑、内蒙古电力实现战略合作。三是强化资产精益管理。适应输配电价改革要求,组织各单位全面开展电网资产账卡物一致专项治理工作,清查固定资产卡片2.5万张、涉及资产原值3.9万亿元,规范调整资产卡片超过64万张、涉及资产原值236亿元,为输配电成本监审及核价提供坚强保障。细化区分监管和非监管资产、存量和新增资产、定价折旧率和会计折旧率等,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要求。加强资产退役管理,实现资产调拨管理全流程贯通,提高业财协同工作效率。
一是强化会计信息实时反映能力。以“服务决策、适应改革、提升管理”为目标,紧密契合业务全过程,应用成本中心、工程项目等信息载体,试点实施多维会计信息反映体系。推广业务凭据电子化、会计引擎、信息实时反映APP,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全面提升财务信息的实时反映能力。二是优化实时管控体系。研究制定“五棵树”(会计科目树、组织架构树、工程项目树、资产设备树和资金账户树)规范管理方案,结合ERP集中部署,加快财务信息系统提升功能、优化集成、深化应用,全面开展试点建设。通过“三码”对应关系固化和系统集成,实现现场验收盘点清单线上推送,贯通自物资采购至资产形成全过程价值链条。实现工程竣工决算自动生成,提高工程决算编制效率和质量。加强资产产权交易过程监控。推进资金全方位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三是完善实时监督机制。推广财务标准一体化体系,加强财务风控标准与实际岗位的匹配,并在业务系统中统一部署标准流程,强化落地应用效果。整合实时监督、内控评价、问题整改等多种监督手段,建成资金、资产等7个主题1 650条监督规则,按月对各会计主体开展线上扫描、出具实时监督报告。选取信息化、资产管理、“两金清理”等重要领域开展内控专题评价,立册销号、建章立制、督导整改,多维闭环监督体系成效显著,风险管控能力全面提升。深化财务决算管理,完成2015年度财务决算编制,公司所属1 537家单位均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2015年决算工作受到财政部通报表扬。
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积极组织各单位参加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中央国家机关会计领军人才选拔,2016年5人入围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累计人数达到34人。组织二级单位参加财政部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二是着力提升财务中坚力量。采取基层推荐、总部遴选方式,组建财务发展规划、财务信息化等11个公司财务柔性团队。推动公司财税智库建设,建立以公司财税人员为主体、专业财税专家为补充的学习型财税团队。累计举办三期、359人次地市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培训。三是拓宽基层人才选拔通道。组织各单位积极参加公司会计知识竞赛,参赛单位及人员达到69家、204人。持续做好基层优秀财会人员挂职及培养锻炼等工作,充实公司总部财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