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7-01-26 02:22:18
中国会计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土地管理企业

2016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石化集团)财务会计工作,坚持价值引领,聚焦提质增效升级,紧盯财务绩效目标,充分发挥预算引导作用,深入组织开展降本增效,多方筹措资金,稳步推进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持续夯实财务基础,严控各类风险,全力推动了公司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2016年,石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9 692亿元,实现利润529亿元,实现税费3 536亿元。

一、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成本管控,全力推动公司年度效益目标实现

(一)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对照“十三五”发展目标和年度利润目标,深入分析财务状况和资产盈利情况,积极主动发挥价值导向和决策支撑作用。在“三大计划”有机融合上,年度预算安排更加强化改革举措及挖潜增效措施落实,月度预算更加贴近市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持续完善月度滚动预算安排,结合实际动态调整预算目标,逐月细化安排,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目标实现。层层开展经济分析活动,深入生产经营价值链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揭示管理短板,及时为下属企业提出经营改善建议,推动效益目标的实现。

(二)持续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围绕“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总体要求,各板块、各企业大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一是着力推进拓市推价增效、优化资源增效、结构调整增效、改革管理增效,有力推进了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二是以“生产运行成本降低4%、管理和销售运行费用降低10%”为目标,强化成本费用倒逼降本,盯紧成本费用重点环节,大力推进成本费用去规模化,成本费用结构不断优化,运行效率持续提升。2016年,生产运行成本和管理运行费用同比分别降低5.1亿元、10.5亿元,会议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出国人员经费、车辆使用费等六项非生产性费用连续5年实现明显下降。全年实现挖潜增效348亿元以上,在消化油价低于预算、资产减值等不利因素后,圆满完成了国资委下达的目标。

二、强化现金流管理,积极组织低成本融资,有力保障公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一)强化筹融资管理。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将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作为资金管理的重点,一是通过内部资金调剂、境内外资金平台集中筹融资,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通过努力争取低利率贷款、发行美元债、公司债、超短融等方式,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6.3亿元。2016年公司发行境外债券60亿美元、超短融100亿元、公司债181亿元,全年融资成本率控制在3%以内。2016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4.45%,比年初下降1.11个百分点。

(二)强化现金流管理。强化资金年平衡、月预算、日计划管理,严控非生产性资金支出,从紧把握资金支付节奏,每月对企业现金流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具体要求。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匹配”原则,全力控制企业投资规模,降低投资资金支付强度。加大资金占用清理力度,按月通报两金占用完成情况,针对系统外部应收款项存量大、回收难情况,各企业分项目逐项分析,指派专人负责清收,逐月跟踪落实,主动组织协调与兄弟单位通过抵账等方式结算逾期应收账款超两亿元。2016年,石化集团通过创新融资手段、大力优化债务结构等方式,实现现金流入32 498亿元,现金流出31 802亿元,现金流量净增加704亿元。

(三)防范利率汇率风险。2016年,人民币汇率累计贬值近7%,美元Libor累计上升超过50%,利率汇率风险进一步加大。面对市场波动,石化集团通过人民币贷款置换美元贷款、用美元固息贷款置换浮息贷款,以及利率掉期等方式,缩小美元敞口债务规模,减少美元浮息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利率汇率风险,全年降低美元敞口债务76亿美元,减少汇兑损失超20亿元。组织召开境外资金管理座谈会,梳理境外项目资金管理问题,加强风险排查,制定2016年境外资金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按月下发资金风险提示,对当月涉及的资金安全风险、全球经济形势、各国利率汇率变化趋势进行通报,强化资金风险预警,有效防范了利率汇率风险。

(四)建设完成全球“资金池”项目。石化集团从2012年4月开始启动全球资金集中管理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开发和实施,已经实现预期工作目标,全球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整体上线。上线以来,项目运行平稳,2016年11月完成整体验收,建立了境外多维度资金池管理,拓展了境外银企直联接口,促进了境内外业务集成优化,境外资金收支集中度由2014年的60%提高至2016年的75%。

三、强化运营理念,加大管理力度,资产土地创效水平不断提升

(一)强化资产管理。一是探索建立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初步探索建立了以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存量资产,提升资产保效创效能力。二是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对各业务板块存量资产再梳理、再分析,分情况、有重点地制定清退措施,实时跟踪督导清退情况,全力推进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处置工作。三是启动减少法人户数工作。按照国资委要求,明确目标,三年计划压减法人334户,占2015年末法人总数的23%。2016年共完成压减户数48户。四是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资产运营管理理念,明确了资产运营基本原则,分资产类别提出了运营管理要求,要求企业有针对性地建立资产运营管控指标体系。制定资产评估项目公示制度,实行资产评估备案全流程管理,严格执行资产评估报告审核和备案的工作流程和管控要求,健全完善了资产评估备案管理台账,有效提升了资产评估整体工作质量。

(二)加强土地管理。一是树立经营土地的理念,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土地管理责任目标考核标准, 全面提升土地管理水平。修订完善《中国石化土地管理办法》,合理设置了各层级审批权限;理顺管理流程,突出经营土地的重点管理方向,明确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原则及依据,有效激励了企业依法节约用地、减少新增用地投资、降低存量土地持有成本、积极盘活处置土地,土地管理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二是完成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升,推进财务与土地管理深度融合。升级完善后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全系统全面运行,通过土地数据账物匹配,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增加了价税管理功能,解决了土地信息系统“孤岛”问题,使价值管理贯穿土地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取得进行规范,依法合规加快办理土地权证。制定独立选址项目用地计划,积极协调国土资源部及各地国土资源厅争取用地政策支持,引导企业有计划使用土地,有标准利用土地,杜绝非法用地。千方百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不规范用地权属,下发并落实《2016年土地权证办理计划》,完成了6 104宗2 451万平方米土地的权证办理,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无证土地问题,为下一步不动产统一登记政策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四是优化配置存量土地,降低持有成本。研究油气水井废弃用地退出政策,用好土地税费减免政策,研究企业公共设施、绿化、消防以及“防爆、防毒、防火”等“三防”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土地增值税减免政策,房改房用地分割免税政策等,各企业减免各种税费约3.12亿元。五是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力度,努力增加土地收入。下发并落实《2016年土地盘活处置计划》,完成集团公司审批权限内的土地盘活处置事项73项目,涉及土地164宗8 358亩,土地盘活综合直接创效11.5亿元。六是强化对转型企业土地资本运营指导,提升土地创效水平。落实高桥石化整体搬迁的后续补偿资金,指导其完善信息大楼土地房产权证;推进安庆市城中危化管道及配套码头和油库迁建相关土地置换及拟调规变性处置事项;参与并指导西安石化、东方石化厂、杭州炼厂、南化公司、上海会议中心等企业的土地拟盘活收益测算及政府补偿谈判工作,以及蓝天项目重组、销售公司股改、炼化工程土地处置项目的研讨论证,有序推进各项土地资本运营工作,土地管理直接和间接创效22.7亿元。

四、强化价税管理,积极争取政策,推动公司经营环境改善

(一)国内税收优惠政策助推产业发展。石脑油定点直供计划、自用成品油退税、航煤组分油、页岩气资源税减免、元坝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税减免等政策有力推动了相关业务的发展。

(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编制发布《中国石化税务风险控制指引(试行)》《中国石化税务风险控制指引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税务风险控制手册(2016年度)》等系列税控体系制度;修订了《中国石化油气田企业自用成品油退税工作规程》,起草了《中国石化节税管理考核办法》《中国石化企业所得税业务管理操作规程》等一批待发布的涉税规范;修订发布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增值税会计核算办法》,完成总部增值税发票认证业务向财务共享中心的顺利移送,并建立了相关流程控制制度。

(三)加强内部价格管理。按照内部市场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动态调整公司内部价格,在传递市场压力的同时,实现了公司整体收益最大。及时合理调整自产原油和天然气结算价格,积极支持上游企业解困,最大限度释放上游企业的有效产能;落实公司“疆油疆炼疆销”政策,对新疆地区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互供产品进行一体化优化调整,有效缓解了新疆地区企业产供销矛盾;完善进口原油买断机制,采购的三种油平均价格比三地基准油价低3.2美元/桶,助推炼油企业降低原油成本、超额完成利润。

五、统筹保险业务管理,加强风险管控

一是推进境内保险集中管理。组建了中石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2016年8月正式开业运营。保险经纪公司是石化集团实施境内保险集中管理的执行单位和操作平台,受集团公司委托代表各单位与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业务。二是强化自保公司监督管理。扩大业务规模,将石化集团境外新星埃及中萨公司、国勘哈萨克斯坦CIR项目、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沙特延布项目保险纳入集团公司统筹,新增保费约400万美元,2016年境外保险业务覆盖率达到8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企业沟通协作,提供专业防灾防损培训、风险查勘和合理化建议,努力为企业降低保费支出。自保公司成立以来,境外业务保费支出规模从2013年的8.8亿元降低到2016年的4.8亿元。三是完善保险制度建设。编制下发《中国石化境内保险管理办法》,重点明确集团总部、保险经纪公司、各企业职责,规范了保险业务的风险、投保、采购及索赔等内容。修订完善了《中国石化境外业务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石化境外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编制下发了《中国石化境内保险业务操作细则(试行)》。

六、强化“三基”工作,推进财务共享服务建设

(一)稳步推进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全年完成33家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上线迁移,业务覆盖集团油田及矿区、炼化、销售、科研、专业公司等主要板块,财务共享中心到位财务人员近1 000人,全年累计扫描、质检影像946万张,处理费用报销申请224万笔,完成凭证量760万笔。在财务共享服务试点及扩大试点的基础上,从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情况、运营情况、试点成效、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形成试点总结报告。试点明确企业与共享中心之间业务范围和职责界面,规范共享业务操作,优化共享业务流程,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客户服务体系。根据试点成果,对财务共享整体规划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统筹推进共享服务建设,依托江苏油田成立了扬州服务部,依托中原油田筹备濮阳服务部,制定了第一批20家企业推广计划,按计划完成费用报销项目第五批61家企业(累计191家)的推广实施。

(二)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升。一是按时完成2015年决算审核、汇总、编制、报送工作。石化集团及所属全级次子公司的财务决算,一次性顺利通过了财政部、国资委2015年度财务决算审核。2015年石化集团财务决算数据质量较往年又有进步,决算完成时间节点比上年更加提前,被评为财政部2015年决算先进单位。二是强化会计基础管理。修订完善了《会计手册(2016版)》。深化会计集中核算应用,加强会计核算系统建设,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与相关系统的集成和资源共享,初步建立了以会计集中核算为核心、财务管理功能丰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内审外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针对国资委决算批复问题和年报审计机构提出的审计问题,以及国家审计署提出的审计问题,向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全程跟踪督导问题整改,实行销项管理,组织企业深入整改问题。

(三)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强化财务人员培训,完善了总会计师—财务处级干部—基层财务骨干三级培养培训体系,构建了需求调研—设计教学方案—优选师资队伍—组织教学—讨论交流—评估闭环式工作流程,打造了“培训+研讨”的沟通交流机制,提升了队伍素质。全年举办了两期总会计师班、3期财务处级干部班,举办预算、会计、土地、资金等专题培训及财务业务骨干培训班11期次,共计培训1 420人次。组织开展了财务技能达标网上答题活动,财务人员参与率99%。

猜你喜欢
土地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我爱这土地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