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
——以浙江海洋大学“海岛野外生存生活”体育课改成果为例

2017-01-26 01:48卢海英黄永良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海岛政治思想

卢海英,黄永良

(浙江海洋大学 体军部,浙江 舟山 31602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
——以浙江海洋大学“海岛野外生存生活”体育课改成果为例

卢海英,黄永良

(浙江海洋大学 体军部,浙江 舟山 31602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浙江海洋大学“海岛野外生存生活” 9年体育课改成果,综合分析了体育课程改革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浙江海洋大学的“海岛野外生存生活”体育课改在理念上、内容上、方法上、空间上能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重实践育人,达到回归生活生命教育,使体育精神内化,为建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找到一个有价值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体育课程;创新;思政教育;海岛野外生存生活

1 现 状

1.1 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实施体育教育过程中仍未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课程结构失调,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余体育活动,重视少数人竞技体育忽视大多数学生群体活动;教学内容单调、滞后,重理论轻实践,注重传授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忽略身体素质[1]。教学方法机械单一,沿用传习式,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能力和精神培养;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只注重运动技能、运动素质和体质方面的评价,而忽略学生体育兴趣、社会和心理适应能力等评价;高校扩招使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等资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和教学需求,导致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落后,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学校体育的育心、育德、育智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忽略体育教育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教育功能,还未能真正满足“育人为本”的根本教育要求。

1.2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大学生施加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品质的实践活动[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忽略人的内心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陈旧,依然停留在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学生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轻视个人发展、片面强调人的社会价值,重理论宣教,轻实践体验,在高校里屡屡折射出大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怪异,自由意识泛滥,担当责任感缺失,自我管理薄弱,抗危机挫折能力差,重者心理行为异常。另外相当多的大学生喜好并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因而缺乏与他人的真实交流,也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变差[4]。

在社会环境重大变迁的新世纪,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重挑战,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滞后性备受各界关注。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具有有形与无形的双重功效,对于提升参与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价值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协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塑造健全人格。

2 以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课程为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1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于2003年将海岛野外生存生活实践列为正式的体育选修课,历经十余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其应用价值在于:①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倡导“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的教育理念;②创立课程新目标:体育教育以生物的、教育的、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维学校体育观为指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实施全面育人;③改革课程内容:以贴近海岛生活,以海岛野外生存技能、野外生活技能、野外安全急救和体能训练为主,辅以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应用。④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它突破了体育课程的固有框架,构建实践为主、体验式的项群教学理论体系,创新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⑤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学生内在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采用“学习体验—分享交流—提炼整合—应用跟进”等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多元化开放式教育;⑥形成以人为本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习实践过程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结果考核,跟踪反馈。

2.2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体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在校内模拟情景实践,在海岛实地实训体验,从不同的案例中透射出海岛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2.2.1 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等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案例分析一:采用“团队心心结、穿越电网、无轨电车、海岛定向寻宝及破冰演练”等教学项目,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克服陌生,学会主动沟通,交流分享,展示自己,融合团队。亲身参与实训后,学生很快消除了孤独、自私、敏感等自闭状态,主动适应,和谐相处,取得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形成乐于助人自信的品德。

2.2.2 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责任担当与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案例分析二:采用“扎筏泅渡、雷区取水、信任背摔”等教学项目,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在困境中展示生存技能,确定解困对策,角色分配,自我安排,树立“一人一桨”的主人翁态度,担当责任,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患难后才知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齐心协力的团队才能战胜困难,收获后真切感受团队的力量和团队的快乐。

2.2.3 培养大学生抗磨炼、抗挫折、危机应变、自我激励等意志品德。案例分析三:模拟现场版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演练“溯海漂流、泅渡、海上溜索、攀登礁崖、高空挑战”等教学项目。要求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应变,主动脱险。让学生克服极度恐惧心理,自我激励,挑战自我,成功迈出生死攸关的一步,顿悟“泅渡一小步,人生一大步”。锻炼危机面前果断决策、敢于战胜自己的能力,锻炼就业和人生中的抗挫力和心理承受力,树立一种乐观、自信、有成就感的积极向上生活态度。

2.2.4 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就业观等理性发展,激发创新精神。案例分析四:海岛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模拟“孤岛求生”等项目,让学生切实感受求生的艰难,学会不同人群之间的有效沟通,培养领导意识和风险意识,创新生存技能,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树立踏实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影响改变浮躁的择业观,缓解“有业不就”的虚无意识,提高走向社会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在应对就业困境时能创新能创业。

3 海岛生存生活实践体育课程教育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海岛野外生存生活”体育课程的改革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视生活为教育的根源和主题,创新思政教育的内涵

怀特海过程哲学中把教育看做有机教育,其植根于生活和实践中,如果生活和实践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创造的,那么教育也应如此[5]。五彩缤纷的生活是教育的唯一主题,回归生活是教育最可靠的出发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开发利用体育社会资源,通过融入自然,进行社会生活,在生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其受倡导的精神力量熏陶和感染,将这种精神内化为情感素质,在改造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个人的思想及行为,使学生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回报社会,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3.2 重视实践育人,创新思政教育的载体

实践育人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过于形式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注重灵魂灌输而不是灵魂塑造。实施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途径是灌输、塑造、矫正、引导、保证。而生存生活的实践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情感、动机、意志、性格、思维、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在参与体验中获得全面的改造和提炼,“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思想点燃思想”,在心得与感悟中看到实践教育的影响力,是后天形成有影响的思想品质的根本途径。建构系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为学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找到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3 以体质健康为根本,增强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整日穿行在城市的水泥“丛林”中,与大自然各种艰苦环境抗争的能力越来越差。实践表明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饥渴疲劳、动植物威胁和海岛遇险突发事件等等身体和精神磨练后,在敬畏自然时,突破体能和心理的极限,强化生存、生活意识,培养和焕发了当代大学生一种缺失的激情、梦想、担当、责任、自信心、承受力、创造力、吃苦耐劳和勇敢进取等民族精神。关注个体内心需求,重视个体发展,指导价值观取向,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3.4 践行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在理念上、内容上、方法上、空间上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坚持育人为本的总目标,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强化自我教育的实践教育,结合高校改革发展实际,紧紧抓住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拓展体育教育的范畴,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及择业就业等大学生思想实际,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时效性[6]。

[1] 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字[2002]13号.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 [S].中国网,2010.

[4] 万美容.论评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6(7).

[5] 治河,樊美筠.第二次启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喻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科技视界,2016(2).

Influ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o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Island Survival in the wild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LU Hai-ying,HUANG Yong-liang

(PE and Military Depart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and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9-year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Oceanic Survival in Islands"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concept, content, method and space, which develops and utilize natural resources, emphasizes prac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life Education, internalization of sports spirit. It is a valuable breakthrough for it can build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model. It lay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land survival in the wild

2016-09-08

卢海英(197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1004-3624(2017)02-0099-03

G807.4

A

猜你喜欢
海岛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