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 扎实推进“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

2017-01-25 19:17孙孝建
中国民政 2017年8期
关键词:全市村庄社区

◎ 孙孝建

山东省临沂市 扎实推进“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

◎ 孙孝建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管理服务体制改革新路子,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六化” 引领促规范提升,努力打造适应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新型区域单元、组织单元、管理单元和服务单元,扎实推进“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

一、扎实推进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化建设。首先,打破原有村庄界限,扩大行政村规模,整合农村资源,降低村级组织运行成本和管理服务成本。通过两次调整合并,全市行政村数量由原来的7180个减少到现在的3990个,每个行政村平均人口由原来的798人增加到现在的2373人,为建设“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和资源条件。其次,在村庄规模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坚持“三个先行”,稳妥推进“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做到规划先行。完成了全市市级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县级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全市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全市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四类规划,明确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选址定点、类型模式、功能区划分、实施步骤、资金投入和完成时限等内容,确立以“大村庄制”为主、其他类型为辅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全市3990个行政村共规划批复农村社区1469个,其中“大村庄制”农村社区1038个,占总数的71%。二是做到试点先行。2007年,临沂市在莒南县相沟乡三义社区开展“大村庄制”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经过试点总结和数据分析,确定“大村庄制”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的指导标准:山区1000-2000人,丘陵地区2000-3000人,平原地区3000-7000人。目前全市已建设农村社区491个,其中“大村庄制”型405个,占82%;已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839个,占规划总数的57%,计划到2018年底,首先实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三是做到党组织建设先行。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社区基层组织体制架构,首先从党组织整合着手,全面推行以党组织合带动其他组织合,取消原行政村党组织,统一建立农村社区党组织,下设行业或产业党支部或党小组,构建以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为纽带的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新体系。

二、扎实推进农村社区设施标准化建设。一是示范引领社区建设“双百工程”。自2015年开始,用2-3年时间,在全市集中精力打造100个农村示范社区和100个规范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此带动全市农村社区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将“双百工程”纳入2015-2020年全市民生建设重点工程。二是示范引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研究出台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2016年开始,全市统一按照“一厅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园一场所”的标准要求,每年分别完成高标准规范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三是示范引领社区硬件建设。按照“乡风民俗不丢、文化特色不少、现代品味不低、社区面貌不同”的要求,统筹安排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水、电、路、医、学、乐、购等基础设施,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实施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四上工程”。目前全市已有436个社区、16万户农村社区用上天然气,235个社区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491个社区实现垃圾处理物业化管理。

三、扎实推进农村社区经济产业化建设。按照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同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将农村社区集中住区和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让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实现增收。目前,全市已建设农村社区产业园区114个。在产业园区建设中主要做到“四个依托”: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引进经营理念先进、经济实力强的企业领办创办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园区。二是依托旧村改造。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为抓手,将村庄整治改造和土地整理节省出来的土地,优先用于园区建设。三是依托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园区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共培育农村经济类合作组织400余个。四是依托优势资源。突出打好园区“特色牌”,引导社区借助区位、产业等优势,进一步做优优势产业,做特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实现产业聚集,特色发展。

四、扎实推进农村社区运行保障化建设。一是建立人员保障机制。全市采取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下派、公开聘任、考选村官等方式,共配备专兼职社区工作者2000余名。同时,全市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纳入乡镇(街道)中层干部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两委”联席议事、分工负责、公开办理、首问负责、集中办公、服务承诺等制度。二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工作经费、人员报酬、公益设施建设投入、日常维护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等全部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并将旧村改造资金、土地增减挂资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和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结合起来“打包”使用。众筹社会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和企业通过捐赠、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建立起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集体积累资金为主体,涉农资金、公益资金、单位帮扶资金投入为辅助,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近两年,全市共投入农村社区建设资金达到10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每年补助资金3000万元。三是建立领导推动机制。临沂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35个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重点抓好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和日常推动等工作。各县区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具体承担日常建设指导任务。四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观摩会)必看项目。严格实行月调度、半年通报、年终总评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全市面上工作进展情况。全面实施倒逼机制,把绩效管理、综合评价、评先树优等紧密挂钩,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五、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一是认真开展社区民主协商。全市共确定5个县区10乡镇街道20个农村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政策文件,扎实推进乡镇街道与农村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间的议事协商。凡是社区重大事项,都按照“五议一备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即:党组织提议、“两委”班子商议、驻区单位联议、社区党员和社区代表会议审议、集体决议,决议结果书面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备案,决议结果及其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社区居民及驻社区单位公开公示。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制定出台了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社区自治清单等,建立了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三是不断完善 “四社联动”机制。在全市300多个农村社区建立完善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社区志愿者互通联动机制,实现了信息联通、队伍联建、服务联办,依托市社会组织孵化园,优先发展农村经济技术协会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目前全市农村社区新建各类组织 2800多个,专兼职工作人员达到6000多人,形成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资源的良性互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四是创新各类帮建载体。深入开展第一书记进农村社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等,充分发挥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较好助推了农村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

六、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4+2”社区服务信息综合平台。目前,该平台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的著作权登记,已在全市城乡社区投入使用,具备开展社区管理功能、政务网上审批功能、社会全方位服务功能和社区建设动态展示功能等,真正把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二是在社区普遍建立居民需求服务清单和社区公共服务清单台账,有效实现了社区服务“供”“需”信息的精准对接。三是组建社区“三支服务队伍”。组建信息平台操作员队伍,负责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运营维护等工作,确保信息平台安全高效运行;组建社区网格员队伍,按照每100户1名的标准配备社区网格员,及时收集掌握社区居民需求信息、意见建议等,提高平台信息时效性;组建社区服务员队伍,拓展社区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四是整合社区服务的社会力量。成立了临沂大爱社区服务运营中心,整合家政、物业等各类服务组织1300多家,开通了免费呼叫服务热线“8012349”,实现了社区服务“呼叫一门式”综合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

猜你喜欢
全市村庄社区
社区大作战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