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
(邹平县长山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200)
羊梭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张成
(邹平县长山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200)
羊梭菌病不仅仅属于单一的传染性疾病,其中还包含了许多梭菌所引发的其它疫病,就此疫病来分析,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发病急、高死亡率以及病程短的特点呈现出来,如若出现而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则会为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对羊养殖过程中梭菌病的病发特点、预防以及治疗措施展开分析。
梭菌病;羊养殖;预防;治疗
本文通过分析羊梭菌病的发病因素及特点,阐述了该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目的在于有效的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羊梭菌病对羊群的危害,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据调查研究显示,梭菌病主要以羊黑疫、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以及羊猝狙为主,而羔羊痢疾与羊肠毒血症最为常见。对患有梭菌病的羊只加以观察发现,病发率与病死率较高的以纯种细毛羊为多,山羊病发率最少,而杂交羊居中。病发率的高低均与养殖地区的气候以及养殖管理水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适宜的饲养管理以及气候骤变是造成梭菌病多发的基本原因之一。此病的多发季节主要为春季与秋季(气候突变之际)。养殖地区不同病发的高峰期也有所不同,基本集中在4~6月以及9~10月间。
随着羊只规模与数量的持续扩大,在对羊只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必须强化饲养管理方法。首先,向养殖农户推广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从而提升羊群的抗病能力,并且降低疫病的产生。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羊只的体温变化情况,以防感冒受寒,不可对其喂食大量蛋白质以及青贮饲料。不可给予熟耕地、沼泽地以及低洼草地等极易被毒素与梭菌污染的饮水与饲草。在初夏易病发时期,尽量少让羊只抢青,如果需要放牧,可选择那些青草萌发相对较晚的地方,在晚秋时节则选择草黄较晚的地方进行放牧[1]。
防止梭菌病的首要工作则是消毒管理工作,其中包含饲养器具、人员、设备以及运输车辆等。消毒工作要做彻底,同时还要确保两个以上消毒药品的交替使用以避免出现免疫抑制,在未对羊只加以防疫的情况下不可频繁的对其给予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养殖农户也需要经常搞好食槽、圈舍卫生。可用氯制剂或者生石灰对养殖场进行消毒,频次为2次/月。对已经产生污染的养殖场则用漂白粉(20%)或者烧碱溶液(3%)来加以消毒。
梭菌属于羊胃肠道的常有菌,通常情况下,梭菌并不会在羊肠道中产生任何的致病作用,而当羊只因其它外来因素致使抵抗力下降或者感染病原菌的情况下才会诱发此类疾病。其基本来源主要为熟耕地、沼泽地以及低洼草地的饮水以及饲草等极易被毒素或者梭菌污染的牧区。所以,当此病处于多发季节时应对所有羊只进行转场或者转圈处理,从而防止与病原接触,抵御病菌感染[2]。
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的羊只必须给予尽早的治疗,治疗时间越早,所产生的疗效也会更好。在其皮下或者肌肉注射5 mL替米考星注射液,2次/d,共治疗3~5 d;同时配备相应的中药制剂:甘草、苍术、大黄各10 g、槟榔3 g、龙胆草、贯众各5 g,将其加水煎汤,然后加入1.5 g雄黄。给予每只羊服用一剂,在服用后再对其加服一些食用植物油,连续给药3~5 d。
梭菌病类别的疾病通常是由梭菌芽胞杆菌属的病菌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具体包含了羊黑疫、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以及羊猝疽等。在临床上,这一类疫病多有相似之处,因此,非常容易混淆。一般来说,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会展现具体的致病作用,而当羊只因其它外来因素致使抵抗力下降或者感染病原菌的情况下才会诱发此类疾病。■
[1] 吕冬.羊肠毒血症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7,02:45-46.
[2] 赵利军,张梅.羊肠毒血症的防治对策[J].当代畜牧.2016,26:70-71.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