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羊场伪狂犬病的防治

2017-01-25 15:24:15张洪波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6期
关键词:鼠类羊场狂犬病

张洪波

(青州市畜牧局山东潍坊262500)

淆现象,甚至会出现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掌握两种疾病的鉴别方法,从病因和症状两方面着手,提升鉴别的准确率,并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根据病情程度辅以有效的治疗措施。■

规模化羊场伪狂犬病的防治

张洪波

(青州市畜牧局山东潍坊262500)

随着规模化羊场的不断出现,羊群流动频繁,羊场发生伪狂犬病的几率迅速增加。本病是急性传染病,发生虽然较少,但是一旦发生比较难以根除,容易给规模化羊场带来持续性危害。本文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分析,帮助广大养殖户增强对本病的了解并及时预防。

伪狂犬病;诊断;防治

引言

羊伪狂犬病又名奥耶斯基氏病、奇痒病。1813年,本病首先发现于美国牛群,其临床症状类似于狂犬病,所以称伪狂犬病。1902年,Aujeszky证明本病原为非细菌性致病因子。目前本病分布于全世界。1948年我国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种羊流动速度加快,该病有在全国多地出现并扩大的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 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核酸为双股DNA,病毒粒子大小150~180 nm。成熟的病毒粒子由含有基因组的核芯、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

本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上培养增殖,并产生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有明显的细胞病变和鸡胚的痘斑样病变,并导致鸡胚死亡。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牛、羊、犬、猫等常见动物都易感,实验动物以兔最易感,小鼠、大鼠、豚鼠等均可感染。

2.2 传染来源

患病家畜,无发病但带毒家畜,以及鼠类是造成伪狂犬病传播的主要因素。成年猪被感染后往往不发病但成为带毒体,当羊与之接触时容易被感染。在规模化羊场中,鼠类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其所排出的粪便等污物以及污染过的饲料容易将病毒传递给羊群,尤其是水源,很容易被病死鼠类污染而导致羊群发病,需要特别注意。

2.3 传播途径

羊群感染本病后,病毒会在体内增殖并经由消化系统排出体外,因此粪便及尿液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当羊出现外伤时与病羊接触,以及与病羊的交配过程也可以感染本病。另外呼吸道也会导致本病传播。

2.4 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主要发生在春冬季节,在某一区域范围内流行。

3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主要症状

潜伏期3~6 d。羊群感染本病后发病迅速,病程较短。病羊体温迅速升高至41℃以上,精神沉郁,部分肌肉高频颤动,伴有奇痒。病羊不停用羊角或者头部用力摩擦瘙痒部位,或者在栏杆上蹭来蹭去,严重的用口直接啃咬瘙痒部位并导致毛皮脱落而出血,部分羊不停发出凄惨叫声。后期病羊瘫痪在地,逐渐停止采食,口鼻处流出大量白沫状唾液或黏性鼻液。绵羊感染后多见于1~2 d死亡,山羊2~3 d内死亡。

3.2 病理变化

对病羊尸体进行剖检,可见皮肤部分被毛脱落,皮下毛细血管网充血,部分皮肤破损,多为病羊啃咬或摩擦所致。检查其内脏器官组织,可见肺淤血、水肿。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脏和脾脏有粟粒大小坏死点。中枢神经系统为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及神经节炎变化。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周围血管套以及弥漫的灶性胶质细胞增生,同时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

4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只能怀疑本病,确诊必须经实验室诊断。

4.1 病毒的分离

将脑组织或扁桃体等病料研磨制成l0%病料悬液,加青霉素1 000 IU/mL、链霉素lmg处理,离心取上清液备用。采集鼻咽洗液或水肿液离心除去大块沉渣,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备用。取上述液体接种9~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4 d后绒毛尿囊膜出现灰白色斑性病变,胚体弥漫性出血、水肿,因神经系统受侵害而死亡。也可接种猪肾细胞、兔肾细胞及鸡胚成纤维细胞,可出现细胞病变,镜检可见病变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4.2 动物接种试验

取上述液体接种家兔,每只皮下或肌内注射1 mL。接种后2~3 d,注射部位出现奇痒,家兔表现不安,摩擦或啃咬痒部,使局部脱毛,皮肤破溃出血。随后发生四肢麻痹,衰竭死亡。

4.3 血清学试验

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均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其中病毒中和试验敏感性高。

5 防治措施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外购羊只的引入,最好能做到自繁自养。如果确实需要从他处购买羊只,则应该先调查是否为疫区,若为疫区则不要购买。若为非疫区,购买时也应该对羊群仔细筛查,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测,只要是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一定不能购买,并建议该羊场对这部分羊淘汰处理或直接扑杀,若检测结果呈阴性,可以饲养一段时间后混入羊群一块饲养。另外一定要做好灭鼠工作,防止羊群接触鼠类[1]。

5.1 免疫预防

本病流行地区可用伪狂犬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4月龄以上羊肌内注射1 mL,6 d左右就可以实现对本病的预防,一次接种可以使羊群在1年内免受该病侵袭[2]。也可用牛羊伪狂犬病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对羊只进行免疫。

5.2 治疗

羊场一旦发生伪狂犬病,应立即隔离患病羊只,将其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立刻对所有圈舍及用具严格消毒,所有角落都要喷洒到位。消毒剂可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使用10%石灰乳。对全场羊群做血清学检测,凡结果呈阳性的全部净化,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只要净化完成再结合自繁自养,则基本可以杜绝本病的发生。■

[1] 郝运河,宋志满.羊狂犬病及其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2 (1):125-125.

[2] 高婕,赵晓静.羊伪狂犬病的诊断报告[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 (12):82-83.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6.024

猜你喜欢
鼠类羊场狂犬病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林业科技(2021年2期)2021-07-08 05:02:50
打败狂犬病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新农村(2017年20期)2017-09-28 16:19:22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
RNA干扰沉默STAT3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