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途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7-01-25 15:09王彩云
治理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治党建党净化

□ 王彩云

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途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王彩云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党内权力监督,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路径。

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治党;党内民主;党内监督

党内政治生态事关人心向背、善治长治,事关党的肌体健康、精神状态,事关党能否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四个全面”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路径。

一、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包含

从内涵上来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契合性、互嵌性。政治生态是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表现为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党内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态在政党领域的展示,是党内政治生活状况以及党内环境、要素的综合体现。作为一个有机生命系统,政党的生态化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党体系“内生态”,即政党体系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二是政党体系的“外生态”,即政党体系与政府、社会、社会成员和其他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总体来说,党内政治生态就是由党员、领导干部、各级组织机构,以及政党思维模式、政党活动原则、政党组织运行规范、党内法规制度和机制等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系统。

全面从严治党的要义是“全”、“严”和“治”。“全”就是全面、系统,党的治理要实现全覆盖。从内容上说,要涵盖政党系统内部各要素,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各部分、各环节,使政党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的治理有效衔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从治党主体上说,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的各级党组织,要确保治党的范围,从上到下不留空白,没有禁区;从治党对象上说,要涵盖全体党员干部,无论党内职务高低,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既拍苍蝇,也打老虎。“严”就是严谨、严明、严肃、严格、严厉。一是党内法规要科学严谨,组织纪律要严明;二是党内法规、纪律的执行要严格,对于违反党章党规、违反组织纪律的党员和行为,措施要严厉,要出真招、动真格;三是政党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要严肃而崇高,要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等。“治”就是治理。党的治理是一个体系,这一治理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先进意识和文化,这是治理体系的先导,也是凝结治理体系各要素的纽带和粘合剂;二是党内法规和管理制度,这是党的治理体系的载体和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党员意志、规范党内权力运行的保障和管道。三是严肃认真的作风。作风问题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是从严治党体系中最为关键、直接和管用的因素,也是治党成效的综合表现。

由上可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如上所述,党内政治生态是由有形的要素如党组织机构及其成员,与无形的要素如政党意识、活动原则、运行机制、法规制度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是不断培养和改进政党系统内各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自身的素质、性能和功效,不断改善和提升政党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彼此联动、功能互补、整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形成蓬勃的发展趋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全面从严治党实质上就是对政党系统内的各要素——从治党的主体到治党的对象,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制度五位一体的治党内容到严谨、严厉的治党措施,从先进崇高的精神追求到严肃认真的作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严肃严格的整治、协调和改善。因此,作为一种政党治理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实质上就是以党的先进政治文化为导向,以严谨合理的党规和制度机制为依据,调整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管理方式,改善党的工作作风,严厉整治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推进政党系统各要素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同时,不断改善和提高政党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和协同程度,促进政党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配合,良性互动,增强组织机体的活力,增进政党体系内部的整合和团结,促进党组织的稳定发展。可见,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就是对政党系统内各要素的建设以及对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结构的改善,而在这一治党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正能量的“气候”、“环境”、“氛围”、“风气”及其对党员干部及社会民众政治行为的导向作用,事实上就是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优化过程。

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相互促进

从功能上来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第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能够有效改善党内政治生态。或者说,能否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取决于党能不能正视问题,敢不敢解决问题,是不是能够全面从严治党。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推进,使党内政治生态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比如在对待“四风”问题上,党中央先后颁布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对党内存在的文山会海、庸懒散拖、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超标配备公车、公房和办公室等脱离群众、与民争利、践踏群众利益的不良现象进行整肃,起到了警示作用,形成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在反腐倡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3日,第1版。这种惩治腐败的力度,不仅铲除了腐败分子,而且对潜在的腐败分子也起到了预防和震慑作用。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推进,不仅对党的作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了严厉整治,而且,从严治党过程中所形成的引导、预防、警示和震慑作用,正是激浊扬清、打击歪风邪气、弘扬正气的过程,当然也是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因为,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对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制度等政党系统内各要素的建设、改善所形成的良好环境和风气对人们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净化和优化党内的政治生态。

第二,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和优化,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释了其中的道理,他指出: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抓好了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人民日报》,2016年6月30日,第1版。的确,如果全党形成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制度的基本共识和良好风气,广大党员干部走正道、干正事、谋正业,就会形成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大环境,形成公正为民、风清气正的大气候,形成“三严三实”、干事创业的好氛围。那么,那些危害社会公平正义、违反国法党章党规、降低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的潜规则以及贪污腐败、滥用权力的行为,就会失去通道、失去市场、失去土壤。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治党管党的阻力,有效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能够使一些过去难以执行的规定得到执行,使过去屡禁不止的歪风邪气得以扭转,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增进党的团结和凝聚力,提升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而这一点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多次明确提出要净化、优化、营造、重构党内政治生态。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个问题,“不能讲讲就过去了,而是要下大气力来抓,争取一个好的成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人民日报》,2014年7月1日,第1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日,第1版。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又一次语重心长地说:“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要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5年3月10日,第1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党内政治生态的极端重要性。他说:“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第2版。习近平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102/c1024-28829695.html。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政治生态方面的系列讲话充分说明,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紧迫性,突出体现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问题上。

全面从严治党的主线和目的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重要保证。而党内政治生态是影响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基础性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整顿吏治和加强党的建设破题,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提出了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的战略要求,并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严厉整治“四风”行动,以高压态势惩治腐败,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这些着力改善党风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活动,使从严治党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治理被污染的政治生态并非一日之功,从近年来反腐败揭露出来的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件中可以看出,现阶段腐败发生范围之广、贪腐数值之大、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危害之深,是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未见。官员腐败普遍发生,窝案、串案、大面积塌方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表明党内政治生态已严重恶化,甚至某些地方党组织本身已经腐败、溃烂、变质。党内的同志关系,有的变成了“主子和家臣”的人身依附关系,有的变成了“老板与佣工”的主仆关系,有的变成了以私利为纽带的“结帮抱团”的江湖关系。党内政治关系的私人化、江湖化、帮会化,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破坏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涣散党心,涣散组织,严重削弱了党的行动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使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重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和根本任务。

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路径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解决党内各种问题,加强党的建设,维系政党体系良性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密切结合,加强党内监督,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平衡的基础,推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由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的这一论断,意义重大。它说明,有党内民主则党存,无党内民主则党亡。党内民主与党的存亡的逻辑关系表明,发展党内民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性环节。而这一关键性环节的重要体现,就是党内民主是达成党内政治生态平衡的基础,是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内容。

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民主充分发挥的结果。影响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健康和优良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根据党的性质和宗旨,党员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党内权力的主体。从党内权力体系和制度设计来看,由特定的少数党员和党组织来行使权力,由广大党员行使选举和监督的权利,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制衡,这是党内政治生态的平衡目标。《中国共产党党章》及《中国共产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规定了党员的各项权利,但是,相对来说,党员基本权利落地的程序、机制、技术和方法还比较缺乏,这就直接导致党员的选举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虚置,由此造成党内政治生态的不平衡:一是党内权力关系颠倒。“党员——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党的常委会——党的书记”这一关系序列表明,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员代表大会是党内最高的权力机关,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缺乏党内民主,党员权利只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导致这一权力序列逐级向后者倾斜和颠倒;二是权力高度集中。由于上述序列中权力逐级往后倾斜,所以,权力逐步集中在党委和书记手中,因而,难以形成党内政治主体如党员、党组织和领导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生态平衡。党内政治生态的失衡,不仅降低了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而且,破坏了党的制度,导致权力滥用,为党的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阻碍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

因此,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发展,必须发展党内民主,解决党内政治生态平衡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认真对待党员的权利,尤其是党员的选举权,严格执行和落实党章规定的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党内民主授权机制,实现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组织提名、群众选择、差额选举”的“民主新路”*刘红凛:《“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何以兼得》,《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1期(下)。。第二,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改变过去只是对党员权力进行笼统规定、原则要求的状况,要明确、细化党员的权力,对其作出细致的程序安排,比如对领导干部的质询、审计、罢免等作出关于人员、时间、地点、步骤、结果等一系列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在党内活动中真正体现出“党员——领导”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三,合理配置党内权力,健全党内集体领导制度。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真正实现党的代表大会与委员会之间的授权与受权、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实现党的委员会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集体领导的关系,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权力运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二)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效手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路

思想建党是指不断强化党的思想理论武装,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制度治党就是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以外在的强制性制度来治理党内问题,约束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鲜明特色和重要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第2版。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之所以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决于一个中介,这就是党内政治生态。因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效手段。

政治生态的构成因素有两种,一是人及其思想观念的因素,二是物以及相应的资源等因素。所以,要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其一需要思想建设,其二需要制度建设。思想理论是政党软实力的核心,是维系一个政党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性要件,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灵魂。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多样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给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选择、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污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而思想建党能够以先进思想和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价值、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让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硬起来,构筑起党员干部抵御各种违背党章党规错误行为的思想防线,实现道德自律。因而,思想建党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础,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先导。制度治党首先就是立制度、守规矩、讲纪律,以制度、规矩和纪律等强制性手段严厉惩处党员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使权力运行有章可循,党员行为有法可依,人财物的配置及其关系处理有规可守。制度治党有助于规范党员干部行为,预防腐败滋生,构筑起党员干部的行为底线,实现道德他律,形成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刚性约束,进而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可靠途径。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前提基础,为制度治党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刚性支撑,为思想建党提供外在保障。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互支持,共同发力,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和改善。

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并重并举,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第一,坚持舆论引导,增强党员干部对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密切结合的思想意识,并把两者的结合融入日常建党管党治党工作之中,做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常态化、长效化。第二,以学习教育培训为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中心,不断推进思想建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以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为指导,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完备、实用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第三,要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同时发力上下功夫。一方面巩固思想建党的成果,把思想建党取得的成果升华、固化为制度,发挥制度的长效作用;另一方面,坚持思想理论武装先行,增强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以确保制度治党的自觉性、深入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手段

公共权力运行的规律告诉我们,权力离不开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党内监督是规范约束党内权力,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内权力监督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强化党内监督。”*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第2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如党内巡视制度等得到了强化和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党内监督实践的制度成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

通过党内监督,平衡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桥梁和途径。因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的履职、用权情况。通过党内监督,能够保证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扭转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主义作风,能够改变党内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帮派习气,能够革除党内领导干部偷奸耍滑、投机取巧、争名夺利、争功诿过的不良风气,能够解决党组织领导弱化、党建缺失、党性不强、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等问题。而党内这些不良风气和问题,不仅仅是党内政治生态问题,而且也是管党不严、治党不力的问题。因此,通过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

要加强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整合现有的纪委、监察、审计等多种监督力量,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监督机构,对各级一把手、“关键少数”和其他使用公权力的官员进行监督。做到监督无漏洞、无死角,任何党的领导干部和官员都不能游离于监督之外,凌驾于监督之上。第二,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和平淡化,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阻滞性因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和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党员干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批评的有效平台。第三,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推进党内监督的根本动力。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批评权;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渠道;建立健全各种群众监督制度,使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贯穿于权力授受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责任编辑:徐东涛)

2016-11-08

王彩云,济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理论、民主政治理论。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公共理性视野下中国执政党能力建设研究”(编号:16BDJJ01);济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公共理性与我国政治合法性建设研究”(编号:16YY05)的阶段性成果。

D26

A

1007-9092(2017)01-0053-006

猜你喜欢
治党建党净化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习近平同志制度治党思想探究
多功能净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