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2017-01-25 10:32
中国财政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财政全省

2016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8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4.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924.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4831.7亿元,增长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695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44.1:43.7调整为12.0:42.6:45.4。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26亿元,增长12.1%。全年进出口总额493.3亿美元,下降3.6%。其中,出口额279.5亿美元,下降15.6%;进口额213.9亿美元,增长18.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1%,居住类价格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3%,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2%。

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8.9亿元,为预算的102%,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2329.3亿元,增长5%;非税收入1059.6亿元,增长16.1%;加上中央补助4040.7亿元、上年结转463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1624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2.6亿元、调入资金等295.3亿元,收入总量为10104.5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08.9亿元,完成预算的95.2%,增长9.7%;加上上缴中央11.1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1.9亿元、偿还地方政府债务等1424.4亿元,支出总量为9696.3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0.2亿元,完成预算的97.4%;教育支出1301.8亿元,完成预算的95.5%;农林水支出988.7亿元,完成预算的9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72.2亿元,完成预算的98.7%;交通运输支出569.1亿元,完成预算的97.2%;住房保障支出312.3亿元,完成预算的97.5%。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全省结转结余408.2亿元,全省算总账实现收支平衡。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699.6亿元,为预算的168.8%,其中,国土方面收入1485.5亿元,加上中央补助58.9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66.6亿元、上年结余等261.7亿元,收入总量为3286.8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926亿元,完成预算的89.8%,其中,国土方面支出1678.6亿元,加上偿还地方政府债务等1141.3亿元,支出总量为3067.3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全省结余资金219.5亿元。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4.9亿元,加上上年结转7.1亿元、中央补助24亿元,收入总量为86亿元。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5.6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全省结转资金20.4亿元。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16.4亿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3522.4亿元,收入总量为7438.8亿元。全省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支出3621.8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后,全省滚存结余3817亿元。

一、创新政策机制,财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力

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全年各级共安排17个扶贫专项计划资金657亿元,实现支出630亿元,执行进度95.9%。全年累计下达88个贫困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二是健全财政扶贫政策体系。完善贫困地区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分类测算、分层保障”原则,对贫困县单列单算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精准扶持机制,出台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操作办法,全面落实“四到县”(责任、权力、资金、任务)要求。建立脱贫攻坚资金专调机制,对库款有困难的地方实行专款专调。深入开展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70个试点县共计整合资金67亿元。三是创新精准扶贫政策机制。全面建成县级教育扶贫救助、县级卫生扶贫救助、贫困村产业扶持和小额信贷分险等“四项基金”,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雪中送炭”。为支持基金设立,省级公车拍卖收入全部安排用于教育卫生两项基金,市县财政也全力做好资金到位和运行管理工作。探索建立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二、突出支持重点,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力增效

一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减税降费,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施资源税改革,落实小微企业、房地产交易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提前两年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目标,全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轻税费负担超过600亿元。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财政政策。全年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890.6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84.1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26.2亿元,支持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四川省提出的3项先行先试税收政策建议已有两项由财政部出台,并在全国同步复制推广。推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初步建立科研院所多元投入发展模式。支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才建设。继续开展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试点,合并设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内外贸发展,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和“川货全国行”等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三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扶持培育重点产业园区,支持全省97个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小城镇、城市新区、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继续对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试验区、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给予补助,支持川南经济区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给予转移支付补助。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成效考核,激励各地竞相发展。四是支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向财政部汇报争取支持自贸区建设的财税政策。支持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展入境旅游奖励,在西部率先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全国首批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圆满完成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务保障工作。切实保障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以及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博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开展。五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省财政出台了推进绿色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支持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行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三江”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节能减排综合奖补机制。支持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三、注重补短补缺,民生保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级财政坚持民生优先,全省民生支出520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财政投入超额完成。藏区六项民生工程、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顺利实施。重点领域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设立省级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继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支持帮助。调整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动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支持发放低保对象特殊生活补贴,提高低保对象收入水平,提前实现部分低保兜底对象“两线合一”。支持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落实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偿政策,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机制,支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支持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推进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和渡江桥工程建设,实现全省县乡道以上公路路侧护栏建设全覆盖。加大投入支持藏区长治久安,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全部到位,保障了重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四、坚持改革创新,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进展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四川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到2020年的16项任务已完成14项。一是现代预算制度初步建立。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完整编制“四本预算”并报省人代会审查。完成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公开预决算信息,省级实现公开范围和公开内容全覆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省级下达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和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补助2048.2亿元,占转移支付的比重达到56.2%,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省级专项资金总数减至235个,较改革前下降60.8%。加大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全省收回财政存量资金近90亿元,并全部重新安排。预算绩效管理、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二是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完成“营改增”后省与市县增值税收入划分政策实施。继续实施好将原省级参与分享的印花税、契税下划市县过渡方案,壮大基层财力规模。理顺收入征管关系,将国税、地税省直分局征管税收下划,实现属地征管。启动法院、检察院财务省级统管改革。落实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取消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政策。完善扩权强县试点改革,落实退出机制。三是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建立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发起或参股设立各类投资基金17支,财政出资超过72亿元,基金规模预计超过470亿元。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列入基金储备项目336个,完成投资决策和签订协议项目32个。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省财政兑现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约13亿元,较上年增加2.3倍。深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设立PPP综合补助资金和投资引导基金,坚持“高标准、规范化、多领域”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全省入库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分列全国第四、第五,项目落地率3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全省政府购买服务涉及资金超过300亿元,较上年增加3.8倍。

五、强化管理监督,依法理财水平继续提升

积极贯彻《预算法》,执行省人大关于财政预决算的决定决议,抓好财政审计、专项审计决定的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回应社会舆论关切。一是加强权力制约监督。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清理规范权责清单。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扶贫资金、政府采购执行情况、非税收入收缴、严肃财经纪律等专项检查,查处纠正违纪违规问题。出台“1+8”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内控体系。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在全国率先建立“1+N”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争取新增债务限额589亿元并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增减挂钩”机制,严格控制债务规模。使用置换债券2306.5亿元,全面覆盖到期和逾期债务本金,消除当期偿债风险。继续开展“偿债、清欠、解困、搞活”专项工作,全年偿付企业欠款1139亿元,缓解了企业困难,也清收了部分欠税。三是加强财政基础工作。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试点,财政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建立财政收入信息深度共享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规范县乡财政管理,完善乡镇财政管理考核机制。开展对口帮扶藏区彝区县乡财政管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财政信息化、会计管理、票据管理以及投资评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管理继续加强。

六、落实从严要求,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让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成为党员的思想自觉。强化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用学习教育的成果推动财政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在抓长抓常、抓细抓实上下功夫。强化党纪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让干部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推进正风肃纪,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制度,防止“四风”反弹,深入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持续加强系统作风建设,在省纪委行风政风测评中财政部门位列第六。财政厅党组接受了省委第四巡视组的专项巡视,针对巡视反馈意见,认真组织开展整改落实。

猜你喜欢
财政全省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我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贵州多措并举加速提升全省旅游消费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