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办公室认真履行董事会赋予的职责,按照“服务、协调、落实”的工作思路,立足“管宏观、抓重点、重服务”,重点抓好国家会计学院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完善学院领导体制,推动学院以党建工作引领事业发展,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完善学院管理体制调研,协调学院重大基础性建设工作,解决学院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3所学院全年共组织短期培训1554期(含国际培训),培训学员13.21万人次;学位教育在校学生数达1280人(含592名全日制研究生,45名留学生,643名在职研究生、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远程教育全年培训学员95.66万人次(含国际培训)。全年学院自创收入6.23亿元(北京1.95亿、上海2.78亿、厦门1.5亿),较2015年的5.42亿元增长了14.94%。
2016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在财政部党组领导下,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坚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目标,引领高端财经培训,优化培训结构,提高自主培训比重,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年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412期,培训3.67万人、15.49万人天;学位教育共招收研究生229人,毕业155人,在校478人;远程培训25.16万人次。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自2016年2月起,学院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全面贯彻落实新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学院按照财政部机关党委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服务保障和运行机制。选举产生学院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了纪委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纪检人员;在原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委办公室(院办),确保党委领导下的工作运行机制得到有效落实。
(二)强化财经智库建设,支持财税改革决策。
1.着眼改革热点、深入实践实务。承担财政部多项课题,为政策制定及实施提供实践反馈和依据;呈报《信息传递与决策参考》,为推进财税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沟通渠道。此外,学院多位教授担任了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等多个部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2.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智库建设再添双翼。学院大数据税收实验室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承接了财政部委托的《全国重点税源调查快报及年报》数据分析工作;产业金融实验室一期项目完成验收,全部建成后能够进行资本市场模拟教学、企业案例教学,并为后期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支撑。
3.接收国际财经中心,打造国际财经智库。原亚太财经发展中心北京分部并入学院并更名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国际财经中心”。学院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环境,打磨、构建稳定过硬的国际财经研究团队,紧盯国际财经领域,提高国际财经形势研究支持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并充分发挥知名师资和研究人员的社会影响力,引导国际社会理性客观地评价中国财税政策和制度。
4.举办高端论坛,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学院充分发挥各系部和内设科研机构的主动性和专业性,先后与ACCA、光大银行等联合举办多次高端论坛及会议,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三)提高自主培训比重,引领高端财经培训。
1.铸就特色品牌,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实现新的增长。随着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学院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各地区、各部门的合作,在培养方案、考试选拔、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环节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已形成特色,人才项目实施范围逐步扩大。
2.优化培训结构,自主培训比重大幅提高。学院立足品牌特色和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培训课程,推进培训结构的优化,公开课规模不断扩大,教授负责制培训项目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3.坚持以质取胜,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质量与人数稳步提升。学院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列为重点项目,在师资、课程、管理等环节加大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培训课程设置上紧扣财政经济工作、会计改革和财会工作实际;师资选择上突出学院师资优势,并聘请各类财经政策的参与者或制定者授课。学院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规模有了较大增长,共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1971人、15888人天。
(四)创新学位培养模式,打造精品学位教育。
1.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科布局更加科学。2016年,双证研究生招生规模从上年125人增加至160人。同时,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达成联合培养金融硕士协议;IT审计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审批。
2.创新培养模式,学分银行初见成效。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打通学位教育、后续教育和远程教育之间的通道。网络体系建设(登录、学分记录、申请、审核、兑换)框架初步形成。
3.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在学院原有课程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增加教学督导制度,形成了教学事前、事中、事后及学生、本院教师、校外教师、校外专家的360度全方位考核评估制度,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再上一道保险栓。
4.加强学生党员模范引领,建立研究生党总支。经学院党委批准,组建成立研究生党总支,统一管理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定《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评选办法》,发挥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五)深化拓展远程教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体系。
1.主动应对市场需求,创新课程开发。2016年度制作远程教育新课件77门,约420课时,课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同时,还加大了课程讲义、主题阅读材料等辅助配套资料的开发力度。
2.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好品牌建设。自2016年6月起正式运营“国会在线”微信公众平台,以专业的视角向远程教育广大学员提供最新、最热的行业及课程资讯,扩大学院远程教育品牌影响力和远程业务关注度。
3.强化平台建设和服务保障,用户体验提质升级。学院远程教育新平台上线。目前五大类项目运行平稳,学员体验度较好;积极筹备新一代高清录播教室,课程制作再上台阶;加强对客服部的人员管理,制定一系列规章,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六)强化师资科研建设,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1.设立教师管理委员会,建立师资管理新模式。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教师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师管理委员会章程》。该委员会成立以来,依据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坚持问题导向,遇事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对学术研究和师资队伍管理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2.健全师资培养机制,教学科研生机勃勃。学院不断健全师资培养机制,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完善教学科研支持体系。共有4名教师分别赴加拿大、美国、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学交流。应澳门会计师联合会邀请,派遣1名教师到澳门授课。通过组织研讨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科研基地、引进横向科研课题等多种方式,依托研究所和教学项目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共发表51篇论(其中,核心论文44篇),出版14 本专著译著(专著1部),参与(含主持)30项科研课题、总经费650万,其中: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部课题12项。
2016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对市场竞争,克服资源瓶颈,整合外部资源,弥补发展短板,全年共组织面授培训616期(含国际培训29期),培训学员4.9万人次(含境外学员2030人次);学位教育在校生数达到503人(含全日制研究生204人);在线教育培训学员65万人次。学院全年自创收入达到2.78亿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一)强化党的领导,以党建带动学院健康发展。
1.认真落实体制调整和巡视整改,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部党组的部署和巡视组的要求,院党委从思想认识、机构、制度、队伍建设以及议事决策多个层面认真贯彻体制调整和巡视整改工作,加强学院党的领导,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引领学院规范发展。
2.持续深化廉政建设和内部控制,严格履行监督责任。落实中央关于“纪委负监督责任”等要求,院党委筹备成立院纪委,以队伍、制度和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监督执纪的能力和水平,将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3.不断加强组织、制度和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基层党建水平。院党委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为关键抓手,不断充实基层党建力量和事业发展中坚,整合院内外党建资源,强化制度建设,持续提高基层党建的规范化水平。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引领研究生全面发展。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同部署同落实,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二)打造会计领军标杆,面授培训向新、深、优持续迈进。
1.持续提升理论和实践培养,全国领军培养树立新标杆。根据财政部关于《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培养发展规划》要求,不断提高领军培养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水平。积极落实领军特殊支持计划,调研国内外高端人才培养,创新特殊支持学员培养机制,树立领军培养新标杆。
2.精准对接地方和行业需求,地方领军培养逐步建立体系。在全国领军的示范引领下,学院承担的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向多类型、多层次深入发展。全年新增各类型领军项目23期,完成各类地方、行业、系统领军80期,培训学员3870人,同比增长44.1%。
3.扩大服务领域和地域,深入服务财税和会计改革。继续降低会务类非核心业务比例,围绕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热点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改革热点,开发优质课程和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财税干部、会计师队伍的能力建设。
4.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积极服务注会行业发展规划。以《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引领,探索基于小班化的“课堂学习+课后研讨+现场教学”培训模式以及“面授+互联网”学习模式;针对注会行业发展需要,开发环境会计与审计、破产管理人专题等全新课程。
5.加强全方位院企合作,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学院积极加强与企业集团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合作,以财务管理能力建设为重要抓手,助推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与30多家企业集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10多家企业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6.加强多层次市场拓展,金融培训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与各类金融企业的合作力度,强化在不同地域、条线、层级上的拓展,培训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积极尝试与非银金融企业、地方商业银行的合作,加强系统化整合和个性化定制。
7.注重课程品质提升,公开课市场号召力持续增强。聚焦各类政策热点以及市场热点,针对学员不同需求,及时推出系列课程。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大公开课宣传力度;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开展与外部机构的招生合作,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设立公开课教学点。
(三)持续提升教育品质,学位教育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不断提升招生和培养质量,全日制社会美誉度持续提高。面向优秀本科生开展夏令营活动,首次开展推免生招录;积极组建核心课程组,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严把论文答辩关,加强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会计、审计专业学位顺利通过全国会计、审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项评估。毕业生就业率100%。
2.突破合作学位招生困局,培养品质和学院特色持续提升。持续整合院内、院外、新媒体三类推广平台开展营销,借助外部渠道开展社会宣传,扩大招生覆盖面。EMBA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连续7年跻身《金融时报》全球35强,2016年排名第30位。
3.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留学生培养的学院特色。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教学、研究、师资、案例、现场教学等,不断提升留学生培养的品质。2016年学院新招收来自9个国家的25名外国财经官员留学生,在校生数达到45名。
(四)加速业务转型布局,在线教育创新融合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1.加强课程建设和市场拓展,在线教育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紧密跟踪各地财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成功入围12个地区继续教育项目;聚焦“营改增”等政策热点,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发课程112门,同比增长40%。
2.聚焦企业和个人培训,在线教育加快转型布局。在加强风控的前提下与外部机构开展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企业和个人用户市场;不断增强在线教育与高端培训、学位教育、留学生教育的融合发展能力。
(五)服务国家战略格局,学院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在财政部国经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立足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平台+智库”定位,不断拓展发展视野,积极创新多双边能力建设主题和研究课题,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家周边战略新格局。
(六)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核心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聚焦教学、科研和交流,深入建设管理会计高地。依托第二期CFO能力框架研究、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持续优化全国和地方领军等高层次财会人员培养体系;举办第四届管理会计论坛,引领企业和社会践行管理会计理念;学院教师发表管理会计相关学术论文12篇,出版译著1部,开发教学案例11个,省部级和横向课题10个。
2.创新制度、平台和培养,厚植教学和研究潜力。进一步完善教研考核制度,引导教研工作为学院应用型特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新引进专职教师3名,评聘副教授6人,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新招收博士后2人,首位博士后顺利出站。
3.教研改革成果丰硕,数量质量再创新高。全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国际期刊3篇,一级A 1篇,一级B 6篇。出版专著4本,译著1本。获得省部级课题 2项,横向课题11项。新开发教学案例21个,13个案例被录入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
(七)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学院发展空间和后劲不断充实。整合院内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助力品牌推广和创新发展;加速实施综合业务平台(一期)信息系统,为学院未来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依托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业财融合,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打造后勤服务品牌,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努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将诚信文化元素融入学院事业发展方方面面。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主动融入财税会计事业改革与发展大局,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高端培训、学位教育和财经智库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会计和财税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促进会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6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93期,培训学员46445人次,220434人天;在校会计(MPAcc)、税务(MT)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99人(其中全日制145人)。
(一)实现领导体制转变,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2016年2月,财政部党组印发《关于国家会计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学院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着力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顺利实现领导体制转变。学院研究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等三个决策议事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大事共商、急事共议、难事共谋,班子整体效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积极履行使命,高端培训占比持续提升。一是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在创新中继续前进。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分类培养,联合打造”的模式,学院负责行政事业类及学术类共9期领军人才培养,以及大赛班的具体培养实施工作,合计381人。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学院相继招收福建、浙江等地方领军9期,共计 455人。二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稳中求进。2016年学院举办素质提升工程各类培训班31期,参训学员3063人次,共计34家中央和地方会计管理机构将培训计划交予学院实施。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类共举办13期,参训学员1215人;其他企业类共举办18期,参训学员1848人。三是注协委托学院培训计划顺利完成。2016年中注协与各地注协委托学院培训的期数、人数均有明显增加,共举办中注协委托的培训班16期,共计培训2649人,地方注协委托的各类培训班14期,共计培训1945人。四是人大系列特色培训硕果累累,继续与地方各级人大系统密切合作,全年总计承担人大系统培训班37期,参训人员达到3286人。五是全国财税系统人员远程教育培训稳步推进,2016年学院远程教育平台培训单位有10家,培训总人数近9000人。
(三)创新培养模式,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院充分发挥“实务的教学导向、多元化的师资结构、广泛的实践交流平台”的比较优势,以资源整合为手段,构建国际化的培养模式,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设讲座。以应用导向为指引,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开展跨界综合教育,先后20余次邀请实务界的专家和业界人士为研究生开设各类实务前沿课程。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立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签约和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达18家。以提升论文质量为抓手,推进学位学科建设,2篇2015届研究生毕业论文入选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其中1篇入选全国MPAcc优秀论文。2016届学生实现全部就业。
(四)服务财政中心工作,财经智库建设初见成效。学院强化与财政部的合作共建,着力构建以会计审计和财政税收为主要研究领域、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的新型智库,为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决策有力的支持。2016年,入选中国会计标准各类委员会咨询专家的学院专职教师和校友达34人,广泛参与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政府会计准则、管理会计指引等财政部各类会计标准的制定。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9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6篇,核心期刊论文13篇;出版专著两部,分别是邓力平教授出版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思考》,陈菡博士出版的专著《企业集团风险管控会计内部报告》(第二作者)。共有12个科研课题获得资助,其中,省部级课题9个,其它课题3项。黄世忠院长撰写的论文《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荣获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蒋艳虹博士撰写的案例《申银万国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宏源证券》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