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景行
奋斗领航青春记忆
——我在团中央志工部借调的日子
文 | 左景行
在团中央志工部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因为一纸借调函,先后来到了团中央志工部,用一年不长的时间,留下一段终身难忘的青春记忆。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笑称自己是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
“景行,听说你被借调了?去哪里?”“北京,团中央。”“团中央啊,高大上啊!”在我来到团中央之前,区里的小伙伴一听说我被借调去团中央一年,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于我心中也是如此。团中央,在咱们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心中是多么神秘而高大上啊!
然而当我真正在这里工作,我渐渐发现,团中央与我想象的不一样。这里有人气,我所在的志工部大部分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借调同志,正式在编的同志并不多。这里有朝气,谋事的时候热火朝天,干事的时候撸起袖子,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志带着方言的普通话,带着各种土办法,努力解决新问题。这里接地气,就拿咱项目指导处来说,指导全国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每一个项目背后联系着多少草根组织,每一个草根组织背后联系着多少志愿者,每一名志愿者背后联系着多少受服务对象,每一个项目的开展总能牵动志愿者带动千千万万的人。
在这里,我感受最深的词是“改革”。刚来的时候就听说团中央书记处要来挂职的领导同志,当时还不敢相信,没过多久又听说挂职的书记来了。当她来到志工部看望每个处室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我才真切感受到原来挂职的书记是真的来了,咱们共青团改革动真格,书记处领导同志也“专、兼、挂”。在志工部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没见过部长,对几名正式在编的同志也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听部里小伙伴说他们都下沉去了,下沉的地方有天津、上海、宁夏等地,下沉四个月,一天都不能少,要是请假得向团中央组织部请假,请假多少天就要在下沉地补足多少天。原来共青团改革不是花架子,常态化下沉力量不是走过场。再后来,咱们处收到“青年之声”的交办件,我在前门地铁站关注到“青年之声”的公益广告……我感到,共青团改革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推进,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
“事业”这个词我曾经以为离我很遥远,因为当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总下意识地认为这是大人物、大英雄、大咖、大佬们才配拥有的词,像我这样来自区县团委的基层同志,做的只是一份工作。
然而当我来到团中央志工部,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用志愿者精神办志愿者事业”。这也是志工部的部风。
什么是事业?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作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决策部署的时候;当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提出全面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改革发展的时候;当团中央第一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一同作为发文单位共同部署2017年春运工作,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在全国启动的时候,我为这样的时刻自豪。
什么是事业?事业就是不管我们来自什么地方、什么领域、什么单位,不管我们是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它总能够牵动我们心底最深的“渴望”。就像部长们可以就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在微信中讨论到深夜,微信讨论不过瘾,打电话继续讨论而不觉天晓;就像处长们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带着感情、带着激情对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做好谋划、推进、总结、提升、推广;就像处里的小伙伴们因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怎么赛,一言不合就开“吵”,每一名小伙伴都据理力争,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得出方案!更不用说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那么多部门和地方上的小伙伴、热心志愿服务的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付出。
什么是事业?当全国有那么多人和组织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工作“一代接着一代干”,我想,这就是事业,党的事业,团的事业,青年志愿者的事业!
2017年1月,海老师在团中央借调期满,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和徐胖去送他,那时候的徐胖已经借调期满离开团中央快一个月了。曾经想过很多次送行“海老师”的情景,但是当这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曾经想象的情景都不对,看到他俩,就仿佛觉得他们仍然在前门东大街10号南楼406室——团中央志工部项目指导处,仍然在紧张地筹备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窗外的北京已是华灯初上,我从浩繁的文件堆中抬起头来,看到处长在聚精会神地修改大赛评审方案,时不时地询问海老师一些数据;窗边的海老师皱着眉头思考大赛评审的环节设置,一边回答处长的提问一边在草稿纸上写着什么;他对面的肖帅哥正对着电脑奋力敲键盘起草领导讲话稿;肖帅哥边上的徐胖歪着头一边耐心解答各省区市打来的电话,一边对着电脑统计项目申报情况;杨博士和我两名新人则在翻阅厚厚的文件夹寻找相关材料文件。
那时候的我才来处里不久,在我眼中,处里的小伙伴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海老师是大师兄,急难险重第一个扛;徐胖是逻辑高手,任何问题到他手“那都不是事儿”;肖帅哥是材料小王子,分分钟出手文字材料。
转眼,曾经的“高手”——肖帅哥、徐胖、海老师一个个都借调期满离开了,他们留下的是请示件上的一个个经办人署名和电脑里一个个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我们一同加班熬过夜、一同争论红过脸、一同齐心办大赛,在一次又一次稚嫩和不完美中,在一次又一次火花碰撞的磨合中,沉淀下来的是一份终身不忘的纯洁友谊。“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作为“星星”的我们,有幸相聚在团中央志工部,有幸结识了那么多优秀的“亦师亦友”的伙伴,值了!
如今,杨博士也已期满离开咱们处。处里也来了新的借调同志,看着他们,我仿佛看到几个月前那个第一次踏进志工部,听处长讲处训“知全局、打硬仗、善提高、讲感情”的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手忙脚乱和热锅上的蚂蚁的经历后,逐渐成长为更包容、更感恩、更自信、更快乐、更让我喜欢的自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团余杭区委的同志们曾经寻访过参加团中央会议的老团干们,他们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但是得知我们来访的缘由,便精神矍铄地将保存完好的会议通知、代表证、照片从家里的箱底找出来一一摆在桌上,指着照片兴奋地给我们描述团中央会议的种种,给我们讲述他们当年做的共青团工作,那种骄傲和快乐,直到如今我才突然明了。
因为这一段不长的时间,留下的是终身难忘的青春记忆。
(作者系团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