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同志的讲话

2017-01-25 07:26
中国共青团 2017年4期
关键词:团干部团组织共青团

徐晓同志的讲话

(2017年2月27日下午,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现场推进会专门设置了专题研讨环节,目的是在共青团改革攻坚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共同研究深化“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推动共青团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刻转型。昨天下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深刻指出了“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认识问题,科学总结了工作开展的内在规律,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着力方向,对于进一步推进“青年之声”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金东同志介绍了“青年之声”建设的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安排。8位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实践探索的思考,也有理论层面的分析,对于我们加深对“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的认识,把这项工作更加务实地推向深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受大家启发,结合自己学习领会宜智同志昨天的讲话精神,以及对“青年之声”工作的参与和观察,谈三点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青年之声”建设已经进入“四个融合”发展的崭新阶段,必须在攻坚克难中向纵深推进

“青年之声”平台开通已有近两年时间,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构建平台阶段,自主开发和运行“青年之声”专题网络平台,听取青年呼声、回答青年提问,建立与青年的互动联系,逐步扩大平台影响力。第二个阶段是融合发展阶段,大力推进“青年之声”与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合、“青年之声”与“青年之家”全面融合、团内与团外全面融合、机关和基层全面融合。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进“四个融合”的阶段,总体上有三点判断。

第一个判断,开局可喜、成果丰硕。“青年之声”开通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团集中力量推进“四个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重视融合的意识得到提升。经过持续的工作部署与实践探索,共青团工作必须与互联网融合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团干部所接受,并自觉贯穿在具体工作之中。二是体现融合的项目不断涌现。各级团组织将共青团重点工作与互联网思维有机结合,依托“青年之声”平台创造了一大批富有团的特色、符合青年需求、适应网络特点的工作项目,拓展了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保障融合的资源有效整合。全团通过“青年之声”对团内外工作资源进行了整合,建立线下服务联盟1.3万余个,吸纳各领域专家205万余名,开展线下服务活动22万余场,覆盖青年7000多万人次。“青年之声”已经成为共青团开展网上工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受到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欢迎。

第二个判断:挑战不小、困难不少。一项工作越往深里做,越容易触碰深层次矛盾,遇到各方面难题,这是工作的一般规律。当前“四个融合”工作进入到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迈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就会有广阔天地;迈不过去,就可能会陷入低位徘徊。从各地实践看,困难和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观念上的差距,有的同志对“四个融合”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干起工作来还是顺着惯性思维,容易回到传统的工作方式。二是能力上的差距,有的同志对“青年之声”融合发展的技术运用不熟悉,组织服务青年的方式落后于网络时代的要求,在推进“四个融合”工作中存在比较明显的“本领恐慌”。三是作风上的差距,有的同志习惯于坐在机关里抽象地研究青年,习惯于通过开会、发文来部署推动工作,不善于通过网络密切与青年的联系,推动“四个融合”主动性创造性还不够。四是机制上的差距,部分地方团组织推动包括“青年之声”在内的“网上共青团”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工作力量还比较缺乏,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第三个判断: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当前,互联网大潮方兴未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网络工作高度重视,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这为我们做好“网上共青团”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就共青团工作看,互联网为我们组织青年提供了更便捷的联系渠道,服务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平台,引导青年提供了更丰富的传播载体,改进工作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路径。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尽心用力、持之以恒,积极借助建设网络强国的大势,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大潮,就能找到“四个融合”工作不断深化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既要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充满自信,更要对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决心和勇气,大力推进“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助力共青团改革和“网上共青团”建设。

二、“青年之声”建设是共青团实现互联网转型的崭新探索,需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理念

随着全团建设“网上共青团”特别是“青年之声”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家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做好网上共青团工作,不仅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空间的拓展,更是工作思维和工作理念的全方位创新,需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青年之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我感到以下三个理念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强化。

一是强化深度融合的理念。融合是当前互联网领域最热的词汇之一,反映的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昨天宜智同志的讲话,通篇贯穿着这一重要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青年之声”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共青团工作全面转型的突破口,不是在线下团的工作之外,另建一套独立的线上工作体系,不能把“青年之声”与其他团的重点工作简单并列起来,切实防止线上线下工作“两张皮”、重点工作与平台建设不相融的现象。推进“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必须坚持双向用力。一方面,各级团组织在面向青年开展工作时,从创意设计环节开始就要自觉想网用网,在“青年之声”平台上设计流程、推进工作。另一方面,“青年之声”技术保障单位要主动了解团的工作全局,在技术上保证重点工作能够在“青年之声”上落地。通过双向互动,着力构建面向团内便捷高效、面向青年友好时尚的网络生态圈。

二是强化开放协同的理念。协同不是互联网独有的理念,但是互联网为更大范围的协同提供了技术条件。“青年之声”是共青团面向青年的综合型网络工作平台,面对青年各种各样的现实需求,特别需要把党政机关、共青团、社会组织、企业和青年等各方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做好系统布局、开放协同这篇大文章。在平台构建阶段,我们做的主要是加法,建门户、跑资源、办活动、建联盟、抓宣传,较好地实现了工作的外延扩张。在融合发展阶段,我们要善于做乘法,把“青年之声”上聚集的各种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在开放协同上做文章,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出1+1>2的聚合效应,努力实现工作内涵的深化提升。

三是强化整体品牌的理念。

品牌就是影响力,也是号召力。共青团一贯重视品牌建设,青年突击队、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挑战杯、创青春等品牌,在团内乃至社会上都有一定影响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集中全团力量整体打造而成。网络信息技术上有一个梅特卡夫定律,指的是网络价值与其结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这充分表明了用户规模效应的极端重要性。如果各级团组织都各自为阵、各搞一套,进行简单的重复建设,既消耗了有限的组织资源,也产生不了聚合效应和正外部性。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整体品牌的理念,坚持力量聚焦、资源聚焦、活动聚焦、宣传聚焦,集中全团力量把“青年之声”建设好,把“四个融合”抓扎实,使“青年之声”真正成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网上共青团。

三、“青年之声”建设是共青团改革的重大举措,需要更好承担改革探索的关键作用

去年中央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强调要加强“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肯定了“青年之声”的工作成效。从各地实践来看,包括“青年之声”在内的网上共青团工作,已经成为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窗口,党政、社会、青年都能够从这里来观察和感受共青团改革的成果。今年是共青团的改革攻坚年,“青年之声”建设作为共青团改革的重大举措,要不断加大工作探索力度,在改革攻坚中担当作为、发挥作用。

一是探索组织管理运行的新机制。探索建立扁平化、项目化工作机制,努力提升组织整体运行效率,是团中央改革方案中的明确要求。扁平化针对的是科层制,主要破除的是上下阻隔;项目化针对的是部门制,主要破除的是左右分割。当前,大型组织普遍采取的是科层制和部门制管理模式,虽然保证了组织有序运行,但也容易出现组织僵化、效率低下等弊端。而互联网社会具有网络化、互动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等鲜明特征,与传统社会的运行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当前,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不适应,不少来自于科层制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思维之间的冲突。共青团要有效去除机关化、行政化等问题,探索建立扁平化、项目化工作机制势在必行,“青年之声”就是其中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我们要继续加大探索力度,形成并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

二是探索联系覆盖青年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就要建在哪里。有效扩大对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目标。当前,青年群体呈现出分众化、流动化、社会化、网络化等特征,传统的组织方式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难以实现对社会青年和网络青年的有效覆盖。“青年之声”通过网络互动、服务提供、社会参与等便捷方式,已经覆盖到了亿万青年群体,成为了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渠道。各级团组织要根据“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的改革要求,一方面继续扎实推进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团建,通过实体化的基层团组织去联系和覆盖青年;一方面要善于借助“青年之声”等网络平台,实现对体制外青年的全天候、无缝隙覆盖,探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网上联系覆盖青年的新途径。

三是探索引导凝聚青年的新载体。有效引导青年既要靠先进思想和真理魅力,也要靠真挚情感和贴心服务。“青年之声”上凝聚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连接了各方面的服务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回应了青年各种各样的诉求,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引导凝聚青年的重要平台。各级团组织可以立足“青年之声”的特点和优势,寓思想引导与互动交流之中,通过网上问答与在线互动,及时解决青年的思想困惑、成长烦恼;寓思想引导于典型示范之中,通过榜样选树、故事分享等方式,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寓思想引导于活动参与之中,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帮扶等各类活动,引导青年向上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思想引导于有效服务之中,通过开展就业创业、身心健康等服务,引导青年树立艰苦奋斗、健康生活等思想观念;等等。努力通过综合式服务,把“青年之声”打造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温暖全社会的网络平台。

四是探索资源有效配置的新模式。面对青年多样化的需求,服务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是共青团面临的老难题。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借助党政资源,整合团内资源,提高团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力;一方面要善于通过挖掘社会资源,对接服务青年需求。过去受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等因素影响,团组织在挖掘社会资源上受到很多制约,现在互联网上众包众筹、共建共享等思维理念和技术模式,为我们深度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了现实路径。“青年之声”平台上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和青年,团组织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公告、活动发布、项目发包、精准推送等方式,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促进服务资源的高效对接;一方面可以通过众帮、众扶、众筹、共享等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和青年参与微公益,使得碎片化资源有效聚合起来,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在这方面,各级团组织有了不少成功实践,但也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五是探索团青良性互动的新路径。解决脱离青年的“四个化”等问题,需要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团青关系。从团组织与青年角度看,“青年之声”是察青年情、聚青年智的有效渠道。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需要我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做到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问效于青年,切实增强青年的获得感。青年在“青年之声”上提的每一个问题、关注的每一个现象、发表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我们观察青年的重要素材,可以说“青年之声”是我们把握青年思想动态的晴雨表;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每一次点赞、吐槽、转发、分享,都直接反映着他们的态度,可以说“青年之声”也是共青团工作的试金石;基层团干部发布的活动创意、特色做法、典型案例等信息,为团干部提供了海量的经验分享,可以说“青年之声”也是团干部开展工作的案例库。从团干部与青年角度看,“青年之声”是团干部联系青年、转变作风的有效载体。目前,团干部联系青年既存在频度不够的问题,也存在广度不够的问题。共青团改革方案提出了“4+1”“1+100”“8+4”等直接联系青年制度,以及“8小时之外服务青年”等要求,团干部依托“青年之声”平台,可以常态化联系青年,全天候开展工作,及时了解青年动向,回应青年需求,真正做到时时融在青年当中。

六是探索大数据分析的新方法。随着“青年之声”的推广和应用,平台上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为团组织开展青少年工作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条件。各级团组织可以依托“青年之声”,深度挖掘青年在思想诉求、社会参与、热点关注、活动偏好、社群构建等方面数据,更加准确把握青少年脉搏。可以通过公开征集意见、开展网络调查、举行在线咨询等方式,更加广泛地引导青少年就团的工作发表意见,为共青团确定工作方向、制定政策措施、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绩效评估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不断提升团的工作民主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全团以这次现场推进会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把“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抓的更紧更实更深,努力打造共青团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工作品牌。

猜你喜欢
团干部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