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林林
(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中学,河南 洛阳 471000)
关于洛阳唐三彩历史展现的研究
闫林林
(河南省洛阳市第四十中学,河南 洛阳 471000)
唐三彩集中体现了唐代的经济文化,在洛阳一地传承了千余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瑰宝之一。本文对洛阳唐三彩的历史展现进行了研究,指出洛阳三彩如想实现长久的流传,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
洛阳三彩;历史;文化;传承
唐三彩也即唐代陶器,是唐陶瓷器的一个划时代里程碑,唐代以前的陶瓷器多为单色釉,汉代出现两色釉(黄色和绿色),唐初开始制作唐三彩,并随着唐朝的兴盛逐渐成熟,步入高峰期,唐朝式微后逐渐没落,沉寂了上千年。
唐三彩可以说是唐代陶器的巅峰,通常被认为是盛唐气象的代表,唐式微后唐三彩被埋葬了上千年,直到20世纪修建陇海铁路时,洛阳北邙山一带出土了大量唐三彩,才又一次为人所知,并成为藏家宠儿。唐三彩作为一种手工陶瓷器物,之所以在唐代出现并快速成熟,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一般认为唐三彩的发展同唐朝的发展时期相对应。
(一)初创期
公元7世纪初至8世纪,也就是李氏集团建立唐王朝并到武则天执政这个时间段,一般被认为是初唐时期。唐三彩在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三彩,烧造的陶器还多为单一色釉,而且品种单一。这个时期以陕西唐太宗时期的张世贵墓和郑仁泰墓中出土的釉陶器和彩绘陶器为代表。
(二)鼎盛期
武则天篡唐至安史之乱之前的一段时间,唐三彩真正进入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整个唐朝最鼎盛的时期,经济文化达到空前的盛况。因经济的繁荣,厚葬之风兴起,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均有唐三彩陪葬,现今所能见到的唐三彩大多都处于这一时期。烧制数量多,质量高,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而这一时期武则天定都洛阳,称神都,绝大多数唐三彩均产自洛阳。
(三)衰落期
安史之乱后至唐政权的衰亡这个时期,由于安史之乱使唐王朝政权产生动摇,政治经济严重衰退,厚葬之风和典章制度一去不复返,唐三彩的制作也步入衰退期。其烧造成为强弩之末,随着唐朝被宋取代,唐三彩也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唐代以后,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流传于北方,形成了宋三彩、契丹民族的三彩以及金三彩等。但它们的艺术水准均与唐三彩有较大差距,风格也不相同。
现今,能够见到的唐三彩多数出自洛阳北邙山、龙门、关林、谷水一带的唐代古墓,而且年代多集中于武则天到唐中宗这个阶段的墓葬。当时发达的陶瓷手工业以及发达的商业贸易,使得文化的交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的釉色融入到单一釉色或是双釉色中,使陶瓷工艺进入多彩陶瓷器时代,为中国陶瓷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光绪六年,汉魏故城北部因古墓塌陷,出土了一些马、驼、人、俑等单彩和多彩陶器,光绪二十五年,陇海铁路建设过程中又一次发现大量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的釉陶随葬品。由于这些唐三彩最早见于洛阳,这就是洛阳唐三彩的由来。由于唐三彩的造型生动、颜色鲜艳,具有浓烈的地域风情,晚晴时期收藏盛行,洛阳唐三彩一出现便成为收藏家的宠儿。既然有收藏那么就会少不了仿制和修复。但是彩陶技术自唐以后逐渐失传。1920年左右,高良田仿制三彩制品,首获成功,更有《百年琉璃厂》一书记载李德祥专门复制唐三彩的瓦人瓦马,名动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洛阳唐三彩非常重视,仿唐三彩逐渐在老北京重现,然而却在“文革”期间再一次遭受重大打击,被称为“四旧”,仿制艺人再一次转行。改革开放以后,唐三彩在工业化生产领域复苏并赢得国际声誉。
1989年时,红极一时的洛阳唐三彩产业集群迅速走向没落,当时一匹彩骏马只能卖上一两块钱,“三彩都是新工艺三彩”技术含量不高,想要烧制几乎人人都会,三彩的泛滥使市场需求进一步锐减。直到2008年,高水旺被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唐三彩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所创建的“九朝”,为唐三彩的传承做了极大贡献。
而郭爱和则对唐三彩进行了创新,推出三彩釉画,“洛阳三彩”这个名称最早就是郭爱和提出的,并得到专家的普遍认同。“叫响洛阳三彩,为三彩文化正名,使其能够名正言顺地得以振兴与推广,是为一种文化维权。”文化不是古董,不可能一代代保持不变地传承下去,而必须通过学习和创新在每一个个体中重新再生产出来,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说,缺乏创新,就意味着不能继承。
洛阳唐三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在高水旺与郭爱和两位的带领下,洛阳三彩逐渐成为被人认可的陶制工艺美术品,并具有传承性、创新性、地域性特点。唐三彩的工艺美术品几乎能够以假乱真,并在新时代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洛阳可以说是洛阳三彩的诞生之地,见证了唐三彩的兴衰成败,当前洛阳唐三彩已经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方特色产品,从事唐三彩文物复制的企业,多次举办展会,推广唐三彩,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洛阳本地却鲜为人知。当前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唐三彩这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在洛阳一地传承一千多年,最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洛阳这一“九朝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洛阳唐三彩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传承人和创新者缺一不可。作为当代洛阳唐三彩文化的标志,当代唐三彩工艺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历史的传承性
洛阳唐三彩从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风貌,到近百年来的大量仿制品,再到如今的洛阳唐三彩工艺品,从技术手段、生产、制作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先进的窑炉设备、更加完善的制作理论、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使得唐三彩釉色较之以往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使其产量大幅提升。在现代化工业体系下,虽然唐三彩已经成为一种商业产品,但是唐三彩作为中国陶瓷制造的高峰,当代洛阳唐三彩工艺品从内在文化内涵以及外在艺术设计上都与盛唐时期的唐三彩一脉相承,保留了唐三彩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结晶的精华。虽然谈不上超越,但起码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扬。
(二)时代的创新性
当代洛阳唐三彩工艺品并未裹足于传统工艺上,而是在现代工艺下,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据时代审美的变化,对其进行了创新。其中当代洛阳唐三彩工艺品的两项创新称得上是对唐三彩文化的发扬光大。一项创新是唐三彩工艺大马,该工艺品被选作国家级礼品,使当代洛阳唐三彩工艺品具备了国际顶尖工艺品的水平,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第二项创新是唐三彩工艺陶板画,直接开创了新时期唐三彩工艺的全新创作领域。当代洛阳唐三彩工艺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得唐三彩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赋予了唐三彩文化时代气息,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洛阳唐三彩,给唐三彩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三)鲜明的地域性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文物,具有绚丽多彩的釉色和栩栩如生的造型,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当代洛阳唐三彩仿制工艺品趋于完美,几乎到了真假难辨的境界,让人惊叹。相较于柳州和西安这两大唐三彩工艺品产地,洛阳唐三彩工艺品,不仅在制作质量和品种多样性占据优势,同时在造型和釉色上同样领先柳州和西安,并具备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例如,洛阳唐三彩工艺品中的唐马,在整体造型不仅还原了唐代马俑颈长头小、骨骼清晰、肌肉匀称、身姿俊美等特点,同时对马的身体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其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审美。在釉色上,通过准确把握烧制温度和科学调配釉料比例,使得洛阳唐三彩工艺品釉色层次分明、鲜艳夺目、晕染自然,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美感和内涵。
当代洛阳唐三彩工艺品不仅完美继承了唐三彩的历史底蕴,同时又加以创新,并赋予其浓厚鲜明的地域性特色,这使得洛阳唐三彩工艺品在展现民族历史的同时,又具备了独立的艺术价值。
洛阳唐三彩可以说是唐三彩当中最重要的代表,传承最久,也必将长久传承下去。它蕴含着丰富的地域传统文化,作为洛阳代表性地方特产,关键还是要从历史文化当中挖掘内涵,将文化传承下来,并加以创新,使之能够更加长久地流传。
[1]崔玮.洛阳唐三彩[J].中国标准导报,2015(12):68-71.
[2]韦宝宝.论唐三彩的艺术特色及当代艺术对其的传承与创新——以洛阳唐三彩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5):38-40.
[3]林静.浅析洛阳唐三彩的地域风格[J].大众文艺,2014(2):110.
J527
A
闫林林(1978-),女,汉,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洛阳地方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项目《洛阳地方文化走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项目编号:JCJYC160103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