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的创新模式

2017-01-25 01:40:05肖晓阳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德育音乐

肖晓阳

(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辽宁 沈阳 110168)

浅谈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的创新模式

肖晓阳

(沈阳音乐学院长青校区,辽宁 沈阳 110168)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背景和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对于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来说,当前采用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技巧,学校和教师就应该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在分析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当前教学环境提出了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并详细探究了三点创新模式,希望能够为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创新模式

前言

在艺术类高校中,合唱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使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到更多音乐技能,而且能够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然而在新时期以来,艺术类高校合唱音乐教学无法满足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音乐需求,同时学生在学习如何进行音乐合唱时,学生学习态度与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基于此,艺术类高校就应该积极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合唱教学方法,以推动合唱教学更好地开展。

一、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现状

合唱本身就属于一种团体性的演唱活动,因此合唱教学也属于群体性活动,然而当前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中更偏向于教师占据主体地位,造成了学生难以融入课堂中的问题,具体来说,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足。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合唱教学中还存在着教材内容缺少趣味性、教材内容不足的问题,教师无法有效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工作,降低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且由于合唱教材在形式内容和语言方面都偏离了时代的发展,缺少通识性、娱乐性的内容,学生不愿意深入研究合唱教材知识,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不明显;二是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1]。传统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时更重视学生是否能够学习到更多合唱技术,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充足的实践,然而在教学改革、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造成当前合唱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学习;三是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的影响,导致当前艺术类高校合作教学中通常只使用了正常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出现不集中注意力、不重视讲授内容、不积极参与合唱的情况,导致合唱教学效率不高。

二、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当前在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笔者根据对教学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发现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模式创新有以下几方面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考虑到每位学生对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尊重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创新合唱教学中感受到自己为学习主体时,不仅会更加担负起自身学习责任,而且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积极地融入到集体合唱中,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二是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合唱教学的要求[2]。随着教学的改革,在艺术类高校课程教学中,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合唱能力,由于创新后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合唱能力,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实现合唱教学模式创新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学生合唱的要求;三是能够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由于合唱本身就是一个群体性活动,只有当学生参与到其中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发展,其既能延长学生合唱时间,又能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与当前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现状相比,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的创新模式

在上文的分析后,我们能够发现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合唱教学模式必须创新的条件下,下面详细探究了三点创新模式。

(一)合唱教学德育模式

当前艺术类高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由于合唱是音乐教育中一项重要的部分,且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处于高水平的生活条件中,学生在这种生活条件下拥有了很大娱乐、学习等便利,笔者根据对当前大学生的详细研究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为了使合唱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在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意在让学生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出良好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规范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基于此,在艺术类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以德育为切入点,积极采用合唱教学德育模式。

使用该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到以下三点内容:一是每一位学生的融入意识。从表面上看,合唱教学是整体上的融入,但是从本质上看,合唱教学更要求学生在心理上能够融入到集体,只有学生能够从心理上肯定他人、接纳他人并融入到整个集体中,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整体意识、合作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合唱能力;二是做好合唱教学内容中德育知识挖掘工作[3]。要想使德育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就要积极挖掘能够渗透出德育知识的内容,并提高对该内容的重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该方面知识;三是重视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自身品德发展情况。只有学生品德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保证该模式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就应该及时分析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做出有效回应。

(二)合唱教学竞赛模式

笔者基于对当前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学分析发现,在音乐考试及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都更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歌唱能力,然而在教师关注重点及当前大部分音乐选秀节目的影响下,学生普遍会存在着“音乐合唱究竟是有用的吗?”这一疑惑,学生的疑惑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会降低合唱教学有效性,降低学生合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艺术类高校就应该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竞赛模式,让学生通过竞赛模式了解到合唱教学的重要作用。

首先,艺术类高校音乐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合唱团队,这也是保证合唱竞赛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4]。学生在自行组建合唱团队时,会考虑到自己与整体的融入程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团体之间配合度,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在团体中成长;二是联合其他艺术类高校积极举办合唱比赛,从而使每一个合唱团队都能够良好地进行练习,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发挥出来;三是教师应该提高对每一个合唱团队的重视,并从合作技术上、物品需求上、资金上给予学生更大的支持,使每一个合唱团体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整体合唱能力。

(三)合唱教学趣味模式

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唱教学中,才能够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由于当前大部分艺术类高校音乐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进行合唱,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为此,艺术类高校音乐教师就应该深入研究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并采用合唱教学趣味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趣味教学的引导下,更好地融入于合唱团体中。

教师在使用合唱教学趣味模式时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利用创建角色的方式提高合作趣味性。首先,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合唱曲目的内容以及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合唱曲目原有的创作环境、创作者情感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合唱出该曲目。此时教师可以为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创建出一个人物形象,让学生能够根据对该人物的了解与深入分析融入到合唱中,通过创建角色的方式不仅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合唱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合唱兴趣;二是增加合唱教学中其他科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从音乐本质来看,音乐与美学、心理学、生理学都有一定的关系,在音乐中也会包含其他知识,因此,艺术类高校音乐教师就应该积极发挥音乐的这一特点,通过放大音乐中其他科目知识,提高合唱教学的趣味性与综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合唱。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让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到水平更高的合唱技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就应该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重点提出了德育模式、竞赛模式以及趣味模式,希望各艺术类高校合唱教师及校领导都能够在深入研究当前学校合唱教学现状后,确定出更适合自身使用的合唱教学模式,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1]孙树飞,高曙格.论高校合唱教学新模式的转变[J].山西青年,2016.

[2]李金波,李中山.对高校合唱教学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3.

[3]郭超,黄永红.普通高校合唱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沈镝,庞忠革.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之我见[J].音乐大观,2014.

[5]姜妍妍,赵金利.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J].黄河之声,2012.

G64

A

肖晓阳(1980-),女,辽宁铁岭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与合唱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类德育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音乐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