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者心目中,既有一个诗人赵丽宏的形象,又有一个散文家赵丽宏的形象。这二者是一个人,并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当然,如果从以下两方面看,二者之间还是有些反差和不平衡的:一是就赵丽宏先生目前出版的著作看,他已经出版的散文集有60多部,而他出版的诗集不足10 部;二是他的散文影响广泛,传播面积大,其作品是入选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不少篇章还多次被作为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材料。也许正是这些因素,他的散文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他的诗歌的光芒,使人觉得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诗歌。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赵丽宏的诗。我认为,赵丽宏本质上还是一个诗人。尽管他写了那么多散文,可他的骨子里仍是诗人。他的散文中,也处处流露出诗人的情怀。这样的现实状况,正是推动我进一步走进赵丽宏的诗歌世界,解读和赏析他的诗歌,完成这样一部赵丽宏诗歌读本的重要原因。我想用这个读本告诉读者,作为诗人的赵丽宏一直存在着、活跃着,有必要给予应有的关注。
在许多读者的记忆中,赵丽宏首先是个诗人,他是以诗歌登上文坛、引起广大读者注意的。赵丽宏后来虽然更多写作散文,但他从未中断诗歌写作,他热爱诗歌的感情从未消退。近年来他又写下了《我的座椅》《苏州河夜航》《活着》等一些值得注意的诗作,对以前的诗作是一种超越,如果对照阅读,可以发现一个诗人的心灵轨迹。近年来,他的诗歌不断地被国外翻译,他的诗集的各种译本在不少国家出版。2013年他获得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
赵丽宏的散文是站在他的诗歌的肩膀上的。他的散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想象和诗情画意,并提炼出深刻的主题和深邃的境界。在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优秀诗人的影子。他的诗歌和散文,有时又互为交融。有的题材,既有散文的表达,也有诗歌的呈现。他的散文和诗,一定意义和程度上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他的诗歌具有独立、独特的审美价值,值得品味、阐释。赵丽宏具有诗人的敏感、敏锐,他能够在大千世界各种对象身上迅速发现诗意、捕捉诗意,经过内心的沉淀和构思,找到恰当的角度,将内心的诗意外化为相应的语言形式。在表达上,他善于想象和联想,也善于提炼思想,使作品具有高远的情怀和饱满的内涵。他能够娴熟地运用隐喻、排比、反复、照应、夸张、拟人等手法,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许多作品富有节奏感,便于诵读、记忆和传播。比如《祖国啊》《江芦的咏叹》等诗篇,就被诸多艺术家和读者在不同时空朗诵过,留在了许多人的记忆里。
赵丽宏先生比我年长十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大学期间开始阅读他的诗作,曾经和几位爱好诗歌的同学一起讨论他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也曾在校园朗诵会上朗诵过他的作品。当时我脑子里还闪过这样的念头:以后会不会有一天与自己喜欢的诗人相遇、相识?幸运的是,这一天尽管晚到了许多,但我还是在七年之前遇见了神交已久的赵丽宏老师。他有着魁梧的身材、儒雅的气质和睿智的目光。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平易、亲切。按说,他早已是文学界成就卓著的名家,而且是全国政协委员,但与他的交流是那样的放松,交流之后又总是收获多多。我觉得,与赵丽宏先生的交往正是一种君子之交,也是我所向往的高山流水般的境界。
赵丽宏诗歌具有纯正的抒情品质,激情洋溢,诗意隽永,笔法灵活多变,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真诚。他的诗歌一定能拨动更多读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