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雨
农民工NGO的生存困境和缓解之策
——以杭州“草根之家”为个案
罗广雨
当前,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工NGO作为与工会不同的农民工自组织,在农民工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杭州“草根之家”这一农民工组织的曲折历程,展现了我国农民工NGO发展中面临的合法性、独立性和资源短缺困境,从政府、媒体和组织自身三个方面来看,农民工NGO的发展,需要多元主体的力量来共同促进。
农民工NGO;生存困境;发展策略;“草根之家”
农民工NGO是农民工为自主解决自身问题、维护自身权益而成立的自组织,具有草根性、公益性的特点,属于社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对农民工NGO生存发展进行分析,在实践意义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农民工NGO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也不例外,现有体制框架下,其突出表现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草根之家”是2006年7月在杭州创办的一个农民工自组织,起初是以企业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这是自发阶段。从发展之初,“草根之家”就面临着合法性困境、资源短缺困境和独立性困境,即使发展到了挂靠阶段和吸纳阶段,这些困境依然未能有效解决。
起初,“草根之家”是一些农民工友自发组成,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性质展开活动。然而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它首先要找到一个业务主管单位才可以成立组织。由于不易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所以农民工们先成立了“草根之家网站”。网站建立之后,因为网络本身固有的虚拟性质,改善工友生活的愿望很难实现。后来“草根之家”只能以企业的名义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为来杭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姐妹的线下交流提供一个现实空间。
顶着企业名号的农民工NGO组织开展的活动都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公益活动,这与宪法规定的公民结社自由权利相矛盾,面临着合法性的困境。
“草根之家”起初由5位农民工创办,从创办之初定位就是公益性组织。但因为是农民工的公益组织,企业和企业家给予少量资助。“草根之家”一直秉持农民工入会零会费,因此运行经费一直紧张。5个创办人采用的是边打工、边做公益的方式来维持草根之家的运作。没有经费,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同时也很难吸引人才进入。
民间社团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服务收费、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和基金会资助。首先,由于草根之家的成员大多是农民工,收入微薄,本身在经济上就处于弱势,不可能收取较高的服务费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免费提供服务。其次,草根之家属于未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政府对其持不承认或默许的态度。对于农民工问题,政府更希望通过可控的工会、妇联等机构来解决,再加上草根之家后来以企业方式注册,很难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最后,草根之家的资金很多依赖海外基金会,为了争取到资助,草根之家不得不接受资助者提出的规范和义务条款,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需要加以警惕。由此草根之家的生存面临着经济资源缺乏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比如因经济资源的缺乏导致的人才资源缺乏。这使得草根之家只能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这又引发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草根之家”在被纳入工会体系后,其独立性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草根之家”纳入工会系统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名,“新的机构被命名为“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但是草根之家的成员并不想改名,这不仅是因为有着他们难以割舍的记忆,又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的草根之家将不复存在。政府认为“草根”会对农民工的内心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新杭州人的称呼则更加温和,对唤起农民工对杭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积极作用。第二,“草根之家”纳入工会组织后,将不能再接受基金会、企业的捐助。第三,在纳入社区工会组织后,“草根之家”举办活动和活动经费都要经过区工会的审批,一切都要按政府规定的模式来做。
杭州“草根之家”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农民工NGO的生存困境。对于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农民工NGO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草根之家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媒体和组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草根之家”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寻求政府承认、获取合法性的过程。杭州市委宣传部及团市委领导到草根之家的调研直接促成了首届草根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这次活动的成功引起政府部门更大的关注,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2008年农民工春晚,在2009年4月创办了自己的刊物《草根》。后来“草根之家”被纳入工会维权组织,获得了合法性之后,很多事情变得顺畅许多,比如杭州市劳动监察大队在这里设立了联络点,对农民工的维权行动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草根之家”转变为“新杭州志愿者服务站”后,获得了政府支持,在各方面都与政府形成了良性互动。因此,政府的支持是解决农民工NGO生存困境的关键,农民工NGO应该积极向政府靠拢,协助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寻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媒体是解决农民工NGO生存困境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浙江主流媒体对“草根之家”举办的首届草根文化艺术节的大幅报道,提高了其知名度,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010年新华社对“草根之家”的报道更是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农民工NGO的发展需要媒体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第一,吸引政府关注。对解决各种农民工问题上的作用进行报道,把政府的目光吸引到农民工NGO这个组织上来。当好政府和农民工NGO之间的桥梁。第二,吸引社会人士关注。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农民工NGO这个组织的存在,这也是农民工NGO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通过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支持农民工NGO这个组织。第三,吸引农民工的关注。媒体应该对农民工NGO帮助农民工维权、服务的突出案例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认可这个组织。
第一,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自身发展得好,才会得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与认可。能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提高影响力,获取社会认同,解决资金问题。第二,通过贴心、务实的服务获取农民工认同。组织成员的认同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内部动力,农民工NGO可以通过为农民工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帮忙照看流动儿童等务实的服务,让农民工真正在组织中获益。第三,保持与政府和媒体的良性沟通,获取政府和媒体的认同。农民工组织的目标与政府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帮助农民工解决问题,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利用好其舆论引导功能,让更多的人关注组织发展,获得社会合法性。第四,招募、培养专业人才,解决人员问题。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甚至比企业管理还要高,只有专业人才才能确保组织的科学运行,而目前草根NGO的管理者却大多是农民工自己,所以必须加快招募、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为农民工NGO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陆学艺.“三农”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36.
[2]徐贵宏,贾永志,王晓燕.农民工NGO建设的政策需求与生成路径[J].公共管理学报,2007(4).
[3]余章宝,杨淑娣.我国农民工NGO维权现状及困境——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1(1).
[4]和经纬,黄培茹,黄慧.在制度与资源之间:草根NGO的生存策略[J].社会,2009,29(6).
[5]朱迪·豪威尔(刘明珍选编).中国社会边缘群体的组织化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与治理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视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48.
[6]冯婷.社区与社团——国家、市场与个人之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45-172.
(责任编辑 刘晓明)
罗广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邮政编码 311121)
C912.2
A
1672-6359(2017)05-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