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市
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思想的新境界
李新市
协调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状,科学地抓,合理地抓。协调既是发展的标准也是衡量发展的尺度,要把协调发展的措施落实到及时准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推动协调发展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推动协调发展要辩证地把握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要坚持补短板与发掘潜力相统一,推动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要补齐我国海外安全保障力量薄弱和海外利益维护能力脆弱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创新理论;辩证思维;改革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地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协调”是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协调在我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协调是一种目标、一种境界,持之以恒地朝着协调发展的目标发力,一定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1]可见,防止木桶效应,增强整体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及发展的效能,就是协调发展的目标。
协调又是一种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协调,可以进一步夯实社会共同理想的认知基础,拉近各种事物的联系纽带,协调能够凝心聚力,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至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的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2]要全面准确理解生产力标准,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包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的。总书记讲这番话意在说明,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要全面地看问题,把两手抓作为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手抓”,必须把两手抓的协调方法置于发展全局通盘考虑、灵活运用,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工作思路,“有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小兼大,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3]两手抓不是机械地平等用力,而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状况,科学地抓,合理地抓,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协调发展时强调的重点,全力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用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协调发展。
协调的标识是整体、平衡及各部分关联的最佳状态。关于协调是发展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4]这说明,各方面的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并且能够牵引和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即是说,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带动全面推进,就是协调发展的标准。
协调发展不仅要有明确的标准还要有具体的尺度,关于协调是衡量发展的重要尺度,总书记指出,在改革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方法,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解决好重点突破和总体推进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5]在发展中,要协调好这些重大关系,要使之转化为操作能力和执行力,要落实到及时准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这就是衡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尺度,既具有客观规定性,又具有严格的可操作性。要用这样的尺度去衡量各方面、各领域推进协调发展的成效,不断增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协调发展时,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两点论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协调发展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两点论运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在改革中推动协调发展,既要看到改革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取得最佳效果。[6]坚持马克思主义两点论,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科学认识和把握改革中各种矛盾的实践中,要善于通过解决这些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改革措施的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重点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就是在整体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突出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注意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要机械地平均用力。总书记举例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7]抓住了这些重点工作,就抓住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重点,就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就能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总书记指出:“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8]总书记意在强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在改革实践中,要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来协调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说,“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不是说要更多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要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两点论,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同时要使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负责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坚守底线,完善制度,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坚持重点论,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使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以此促进和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在实践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重要思想。[9]既要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要与时俱进,敢闯敢拼,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效。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在协调发展中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准确把握重点,突出重点,把协调发展的方法运用好、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今天,社会组织化程度提高了,社会对人的文明的要求也提高了,协作意识要增强,正是社会对人的文明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比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高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10]为推动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推动协调发展,旧的问题解决了,旧的不平衡消除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出现新的不平衡,消除这些新的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就会推动协调发展不断地达到新的境界。
总书记的这些论述还启示我们,促进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没有绝对的平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做到使人民群众的发展机会公平。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彻一些,为协调发展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在实践中,要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协调发展,就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11]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道德意志,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会不断地使我们的发展由平衡走向新的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辩证地把握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推动协调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化,是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协调发展,要不断地解决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从平衡走向新的平衡,也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誓言:不止步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只要人民面临新困难新问题,我党就要带领人民不断地推动协调发展,朝着宏伟目标风雨兼程。
补短板是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应补上哪些短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指出,各地发展水平不同,补短板重点不同,从全国来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消除贫困,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二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科技含量,使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四是要补齐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短板,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要培养更多优秀企业家、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者素质。五是要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强做大绿色经济”。[12]六是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使传统产业和产品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七是补齐基础设施薄弱短板,增强网络效应。进一步增强网络经济活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力。总书记强调,要“找准最突出的短板,以重点突破带动规划纲要全面落实”。[13]
关于补短板。总书记强调要辩证地看,短板固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它,如果面对短板一筹莫展,那它肯定不会自己长起来,如果针对短板,能够准确地发现它,又能集思广益找到补齐它的办法,能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发掘发展潜力,诚如是,不仅能够为协调发展贡献力量,而且能够发掘发展潜力,厚植发展优势,所以,总书记指出:“差距也是潜力”。[14]要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使补短板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持补短板与充分发掘发展潜力相统一,要把补短板的过程,既看作推动协调发展的过程,又看成发掘潜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过程。要善于通过补短板将挑战和风险化为机遇和动力,在补短板的过程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关于“引进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加强引进外资工作,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养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尊重非歧视性规则的国际营商惯例,遵守国民待遇等世贸组织原则,我们将加快市场化改革,努力营造公平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要保护好知识产权。“中国投资软环境将更开放、更宽松、更透明,为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15]公平公正对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更好地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更好地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国内高水平高标准自贸区建设,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欢迎跨国公司同中国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合作,我们将及时解决外国投资者合理关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关于“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时机进行全球布局”的重要思想。“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建设能力、资本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争取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项目,收购优势企业、营销渠道、核心技术、关键设备”。[16]这样做有这么几点好处:一是有利于加强同世界各国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有利于将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有利于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加快我国产业、企业、装备走出去的步伐,增强走出去后的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转移我国国内部分过剩产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为了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人的对外开放,要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不断地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参与新的国际经贸谈判和规则制定。要完善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和政策,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活力,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增强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中国走出去的步伐,我们要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加大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
为了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补齐我国海外安全保障力量薄弱和海外利益维护能力脆弱的短板: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形成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迅速增加。国际安全形势很复杂,而我们在这方面基本上是不设防的,对活动在全球各地的我国公民和法人,我们目前的安全保障能力十分有限。我们要加紧研究对策,加大投入,加强防范,逐步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护我国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安全,保护我国海外金融、石油、矿产、海运和其他商业利益,这是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以上情形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协调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新思想: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推进战略全局平衡,协调还是一种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协调发展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注重整体谋划,又要注意牵住“牛鼻子”,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尽量把工作情况掌握得多一些。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改革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在协调这些关系时,要根据工作实际和系统性整体性要求进行两手抓,要讲究抓协调的艺术,或者抓大放小、以小兼大,或者以小带大、小中见大。要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辩证地进行协调,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做到使发展理念的各方面要求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书写新的辉煌。全面奋进中的中国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让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成果,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7][9][10][12][13][15][1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 17.23.95.44.36.118.118.306.294.
[2][3][4][5][6][8][11]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9.68.73.72.72.159.
[14]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2.
(责任编辑 刘晓明)
李新市,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工系副教授(邮政编码 065000)
A81
A
1672-6359(2017)05-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