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波
(青州市畜牧局山东潍坊262500)
猪的非传染性不孕的保健应对措施
张洪波
(青州市畜牧局山东潍坊262500)
本文对引起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的几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健应对措施,对于提高规模化养猪场母猪繁殖效率和生产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母猪;繁殖;保健
近年来,我国养猪市场波动起伏较大,尤其是最近两年,猪价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广大养猪户因此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大好的形势下,也有一些因素导致养猪户获得经济效益要少于他人,最常见的便是母猪不孕问题。母猪不孕是指已达到繁殖年龄的母猪,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能繁殖。发生不孕的原因非常复杂,本文主要就非传染性不孕问题(主要指除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外的普通性疾病引起的不孕)进行分析。
引起猪非传染性不孕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营养性不育:如饲料不足、过肥及饲喂过度,饲料营养成分不足、蛋白质不足,维生素A、E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等引起的不育[1];②气候水土性不育:如夏季炎热或新引入的母猪因地域差异而水土不服导致的不育[2];③管理性利用性不育:如过度哺乳或运动不足;④近亲繁殖性不育:由于不建谱系、近亲繁殖引发的不育;⑤先天性不育:如母猪的幼稚型、染色体异常、生殖道畸形等造成的不育;⑥繁殖技术不良性不育:发情观察不准确或配种不及时、人工授精操作不规范、未及时发现返情母猪致使失配等;⑦母体疾病性不育:如严重消耗性疾病、卵巢疾病、子宫疾病等。需要针对每个发生不孕的母猪进行具体调查和分析,以找出其主要原因并加以解决。
传染性、寄生虫性不育危害较大,是猪场重点防范的方向,相关内容可参照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防治。
饲料不足易引起不育或少育(产仔数减少),相反饲喂过度会导致肥胖性不育。母猪过肥,缺乏运动,受胎率会大大降低,适当降低饲喂量并增加运动,并经常让公母猪同圈以增加刺激和交配几率是解决方法之一。对于饲料营养成分不足引起的不育,要改善饲料的营养成分,按不同的生长阶段及不同类别合理配制全价饲料,分别实行科学分类饲喂;另外,即使是同一生理状况的母猪,实行相同条件的饲喂,也会因个体差异出现偏肥、偏瘦,解决方法是实行精细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饲养。饲养员应根据具体的膘情,适当增料或减料。观察膘情时,原则上要做到“屁股不能圆(圆了表示过肥)、肋骨不能露(露了表示过瘦)”。瘦了加料,肥了减料。因此,饲养员细心的工作和责任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气候水土性不育,尤其应注意夏季防暑降温,适时调整配种时间。夏季还应常对精子进行形态学检查,进人10月份对公猪睾丸开展检查,发现睾丸萎缩的公猪应予淘汰。做好大范围的生殖调控,如盛夏的怀孕率低、产仔数较少,应尽量避开不良季节的繁殖配种;注意当地土质、水质条件,保障饲料、饮水卫生。在管理性利用性不育方面,可人为地将产仔过多的仔猪及时调整给产仔数较少的同时期分娩母猪代养,争取仔猪及时断奶,大范围缩短产后发情的间隔期。
近亲繁殖易出现畸形、怪胎猪,或仔猪活力不强、抵抗力低下,应予避免。大型种猪场出现少量怪胎或木乃伊胎是正常的,如果比例超常应予足够的重视。产生怪胎的原因较多,如传染病(繁殖呼吸综合征)、营养、环境、辐射、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都有可能出现该情况。应进行传染病检测以及胎次、公猪、致畸原因(辐射、毒物、霉变饲料等)调查。猪场及猪群中一旦发现先天性不育种猪,应坚决淘汰、不作种用、不私自转售。
繁殖技术是提高种猪繁殖率的关键问题,应增加责任心,加强发情监测,尤其是引进种猪的发情观察与测试。有的猪场实行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繁殖配种,既可节约成本,也可保证受胎率。有些大型猪场拥有B超等设备,有专人负责早期妊娠的诊断,这对及时发现未孕母猪、提高母猪受胎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母猪疾病性不育上,尤其要加强对子宫、卵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治疗时可皮下或肌肉注射孕马血清或全血15~25 mL,或者是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制剂1 000~1 500 IU,1~2次,另外,也可静脉或肌肉注射HCG 500~1 000 IU,间隔1~2天重复1次,又或者静脉或肌肉注射促卵泡激素(FSH)100~300 IU,隔天1次,一般3~4次。也可将母猪产后喂服益母草粉(自行种植、收获、加工、贮存,产后母猪每日拌料喂干粉0.25 kg)常态化,从而减少母猪产后不洁的比例[1];适当推广应用分娩控制技术,以减少人工夜班消耗和仔猪损失,减少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的比例。■
[1]马振富.母猪产后炎症的非疾病性因素及其解决方法[J].植物医生,2016(12):38-39.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