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修养与书法

2017-01-24 15:51:38丁天仁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法家国学书法

丁天仁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文化站,甘肃 武威 733000)

国学修养与书法

丁天仁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文化站,甘肃 武威 733000)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漫长的变迁中,起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的关键作用。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视觉领域的延伸,书法始终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然而目前的学术界对国学修养与书法之间关系的认知尚未完全,也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高度。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国学修养与书法的含义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国学修养与书法。

国学;书法

一、国学修养与书法的含义

(一)国学与国学修养

1.国学

首先要了解国学。国学是什么?它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学者研究国学都是从不同的定义上进行解读,我们一般认为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更确切地说,它是以先秦的著作和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涵盖的内容很多,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医学、政治、地理、经济、书画、音乐等诸多方面。

2.国学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将人生分为身内与身外两个部分,即修己与治人。而国学修养中的修养指的是古人所说的“修己”,它与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止言谈、精神境界和品德品行有关。它通常通过学习国学,受国学的熏陶来达到一定的境界,从而悟出修身的道理。对于个体来说,“修身”是一种“为己”的学说,追求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完美,追求的是涵养德性、文化气质的修养。

从根本上,学习、研究和弘扬国学,就是要寻找滋养了中华民族近千年养分和那些植入到我们灵魂最深处的思想和观念。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在技术的进步中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最基本的价值观;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在认同新兴技术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了我们的文化基因,这就需要我们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古代哲学家张载曾在《经学理窟》中提到“为学大益,在自化气质”,学习和弘扬国学的根本就是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因此,我们研究国学,就要将提升国学修养作为学习国学的根本。

(二)书法

书法是一种利用文字来表现艺术的形式,它影响着中国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汉字书法、阿拉伯书法、蒙古文书法以及英文书法。广义上来说,书法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它的表现形式是以文字为主的符号,通过对文字的笔法、结构和章法进行探究,使其成为富有力度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汉字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随着毛笔的产生,就衍生出来书法。由此看来,书法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它又极具个性,拥有自己的系统性、条理性和完整性。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表达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它并非是世间某些事物真实具体的写照或者象征,而是一种外化的艺术表现,是形式美与内在情感的结合,它深受中国人民以及海内外友人的喜爱,也赢得了世界的认同。

二、国学修养与书法的关系

国学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与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书法热;90年代,兴起了儒学热;21世纪初,又兴起了国学热。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国学热的出现是建立在书法热的基础上的?一方面,书法的兴盛离不开传统文化,而国学又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书法的发展兴盛离不开国学;另一方面,学习国学,提升国学修养又必须涉猎书法。

(一)书法离不开国学修养

书法是一种高度自由的艺术形式,它不是在汉字的产生阶段就出现的,它是汉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在特定的人文背景下,为了适应某种需要出现的。汉字讲究实用性,而书法是在汉字讲究实用性基础上的更高层次,因而上升成为一种艺术。

书法的特殊艺术形式,就需要一定的内容来填充,那么国学就是其最佳的组合。国学经典的书写内容加上书法的特殊艺术形式,便产生了“国学书法”。它让人们在学习国学来提升个人修养的同时又练习了书法,从而个人的修身养性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又在练习书法中学习了更多的国学知识,学习了经典著作,懂得了为人处世,与他人打交道的道理。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都具备一定的国学知识,其国学修养的境界非同常人。因此,要想研究书法,必然离不开国学修养。

(二)国学修养离不开书法

学习国学经典,修身养性必然需要在书法中得到锤炼。历代对书法的评价中都一致认为,书品和人品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书法是人的才能、学识以及品质的体现,而只有在练习书法,提升书品中才能提升个人的人品。书法最感染人的是透过它的结构、形美抒发个人的情感,通过书写者那饱含全部情感的书法,欣赏者们读懂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激动人心的情感。

历代书法家们的作品都在告诉世人做人做事、提升国学修养的道理。颜真卿的书法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透过书法也教导世人要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书法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教导世人要处事圆滑,骨子里还有骨气,注重内在的修养。因此,通过对书法的学习以及描摹,领悟书法家们提出的做人做事道理,从而提升自身的国学修养。

三、国学修养与书法的意义

如今的人们擅长运用新技术来打字,从而渐渐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真正能静心下来研究书法的人少之又少,表面上是逐渐遗忘了书法的内容,根本上是失去了从书法中提升修养的内涵。

当今的国学修养与书法面临的问题,其一是书法的视觉化倾向,其二是国学在教育体制中的弱化,处于碎片化的地位。这些问题使书法仅有技术的支持而失去了文化的内容。目前学者针对国学修养与书法面临的问题提出的大多数意见为提高书法家的学者化,或者强烈要求读一些四书五经,这些不同的意见提出的角度不同,但其根本目的是一样的,这些角度都涉及国学,其内容都是相通的。

对于国学修养与书法的意义,就要研究历代书法家们的成长。历代书法家们之所以能获得世人的赞赏,作品广为流传,离不开三个因素:一是环境因素,当时书法家们所处历史朝代的社会背景促使了他们的书法有了不同的风格,警戒后人不同方面的道理;二是当时书法在那个时代的地位,多半是由当时的书法家们积极努力创造的;三是社会的审美标准。

当今时代的人们倾向于追崇技术的进步以及使用工具的智能化,书法的实用意义已经弱化到一个较低的层次,自然而然它在社会中地位也逐渐边缘化,在社会上的审美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各自不同,很明显无法与历史上书法家们那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相媲美。因此,当今的书法家们还试图用过去的书法内容去创作,这显然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从而使书法的外在意义大于其本身内在的内容,学者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书法空洞化”。书法空洞化现象在当今文化发展下愈演愈烈,使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国学,唯有研究和学习与书法一同发展的国学,将国学植入空洞化的书法中,其内在内容才能得到充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国学修养与书法的意义最大的障碍不是认识,而是所处社会的价值体系以及审美带来的偏差。当今的书法家们很难避开目前所处的社会背景,而且对于书法家来说,创造作品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需要很强的耐心和恒心。因而有的书法家们借用书法速成班和培训班来达到一步登天的效果,但这创造出的作品缺乏时代性,大多也称不上精品之作。所以对于研究国学修养与书法来说,必须要调整立场和态度,重新审视书法的意义,认识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当今时代的价值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学者朱剑就自己对书法的看法,提出建议“书法必须建立在好好研究汉字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个优秀的境界”以及“如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书法,不如去研究一些中国的学术文章更有重大的意义”。从朱剑的看法中能看出,书法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扎根于国学修养中,这才是国学修养与书法的真正意义。

四、结束语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视觉上的延伸,它助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国学修养与书法这形影不离、共同发展的关系,帮助学者们更好地研究国学修养与书法。只有具备了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基础,才能开创出当代书法艺术的新高度。国学修养与书法,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紧密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脱离传统文化支撑的书法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土壤,通过书法创作,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因此,无论是从文化的传承、时代的期待,还是书法家素质提升的自身需要,都对当代书法家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1]沈鹏.国学修养与书法二讲[J].中国书画,2017(1):92-99.

[2]李屹.在“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造骨干高研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中国书法,2015(5):88-89.

[3]唐吟方.国学修养之于书法的意义[J].中国书法,2015(5):140-141.

[4]魏爱臣.以国学通书法之道[J].中国书法,2015(1):142-144.

J08

A

猜你喜欢
书法家国学书法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垂”改成“掉”,好不好?
书法家周如璧
火花(2022年2期)2022-03-17 11:06:02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