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广东舞蹈学校,广东 广州 510075)
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传承探究
周 杰
(广东舞蹈学校,广东 广州 510075)
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劳动人们共同智慧的结晶,历史非常悠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渐渐消逝。为了实现民族多样化发展,现阶段,我们亟需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教育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时,教育工作者应分层次、分角度进行,遵循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理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传承、弘扬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学科建设视野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传承问题。
学科建设;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传承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非常严峻,文化融合的趋势正在不断蔓延。由于外来文化的流入,对传统的本土文化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必须加强本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必须重视其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一)学科建设视野下舞蹈文化的教育传承
长久以来,文化与文化传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两者之间发展、融汇、转变的过程中,舞蹈文化、舞蹈文化教育内容慢慢滋生,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长期以来,舞蹈文化本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在性质特征方面与文化的传承教育保持高度统一;其次,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历史大环境、少数民族人民的特定情感下形成的,因此,它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精髓,长此以往,构建了完善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体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效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成效。新形势下,开展舞蹈文化教育活动是传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舞蹈文化教育工作,多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口传身教,让学生接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传承与创新、弘扬少数民资舞蹈文化的意识。传承和弘扬舞蹈形式、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过程,是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开展舞蹈文化教育活动时,大量的学习训练能加强学生对舞姿的掌握、对舞蹈文化的认识,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层次价值。彻底改变“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学习现象,推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
(二)舞蹈文化的教育与舞蹈文化间的联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世界格局的明朗,各国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识,各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化层次结构明显,是新形势下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创新文化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固定,偏向于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学科体系。实用性较大,旨在满足人类文化发展的需求,能有效加快我国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学科建设动力主要依赖于:第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是长期以来社会发展下自动生成的文化本质,以传承与弘扬文化为工作重心,从而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以实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目标,大力提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适应能力,并提高其与当代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
另外,学科建设视野下,开展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立体的学习空间,一改传统的文化呈现方式,让民族舞蹈文化以栩栩如生、具体生动的肢体语言在大众面前直观地展示出来,深层次挖掘舞蹈文化中蕴含的价值、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提高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质量。在开展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向学生分析舞蹈文化,让学生以及社会大众能全面了解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渊源,最终能掌握、感悟这些文化的灵魂。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工作,将它与全民族的文化研究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必须正确认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作为特殊的文化保护方式,是一种“现实性手段”,因此,要提高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契合度,强化人类的行为方式,实现行为方式与肢体语言的结合,从而实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创新传承,实现全民族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延伸拓展舞蹈文化的教育内容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庞大、类型繁多,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资源、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经济程度的不同,导致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也存在差异,实现个性化发展。在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舞蹈教育活动时,教育工作者要综合考虑分析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所蕴含的宗教信仰、自然环境与传统风俗,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识少数民族舞蹈对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能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还能提高少数民族文化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其次,在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时,由于教学负担沉重、学生数量庞大,以致于无法全面、高效地开展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优先挑选出资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让优秀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那些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优生带动差生,在提高差生能力的同时,优生也能实现自我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最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去拓展、延伸学习所学的知识,从而全方位、深层次掌握所需传承的民族文化内容,最终提高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质量。
(二)打造高质量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与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平台也逐渐得到建立和完善。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发展,好的教育平台是开展教育活动、采取教学策略、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化学作用。由此可见,教育平台是加快教育建设步伐的关键之一。其次,教育工作者应时刻遵循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的系统性、稳定性与规范性。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慢慢形成系统的教育框架。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技巧,重视教学重难点,不断实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理念与原则
1.教学内容应始终遵循典型性、鲜明性的原则
在开展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活动时,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风格与传承要求的契合程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2.充分挖掘教育价值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创新开展文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秉承“即兴创作、发散思维”的理念,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3.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在建设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体系时,大力倡导和弘扬人文主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从而实现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健康传承与弘扬。
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并且经久不衰,被不断弘扬与创新,如今,实现了开放性与民族性的高度统一。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拥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个性十足,因此,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必须保留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掌握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底蕴,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朱红.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兼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发展模式[J].艺术教育,2011(2):18-20.
[2]陈立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传承发展的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1):40-43.
[3]于丽萍.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育传承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36-138.
[4]惠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巍山彝族打歌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10):93-96.
J70-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