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舞蹈对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影响

2017-01-24 14:55:12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艺术

赵 静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浅谈电视舞蹈对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影响

赵 静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舞蹈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表情、舞蹈节奏、人物动作姿态、队形的变化和舞台的装备;电视最基本的部分不仅包括镜头运动——镜头组接(蒙太奇)也包括长镜头和画面的转变等。对电视舞蹈来说,就是要把这两种要素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融合。通常电视上播放的舞蹈就是指电视舞蹈,其可以说是由舞蹈肢体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相融合的一种电视艺术类型。其实电视舞蹈也是一种大众传播艺术,其主要是通过借用电视语言,用人体的表情、节奏和动作来反映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电视舞蹈,越来越多的观众去认识舞蹈、深入了解舞蹈并去学习舞蹈,这样由原来少数人才有机会接触到的这种艺术变为大众化了,最终也对舞蹈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电视传媒在增加舞蹈观众方面和扩大舞蹈艺术影响方面,都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作用。

电视舞蹈;电视;舞蹈;媒体

导言

近些年来,舞蹈艺术越来越普及到千家万户,除了晚会、舞剧等舞蹈艺术形式的频繁亮相,就当数电视舞蹈这一媒体形式对其的推广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随着CCTV电视舞蹈大赛收视率逐年的增长便可看出)所以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个舞蹈发展的新渠道,充分利用这一广阔的新空间。

“电视舞蹈”作为一种视觉性的表演艺术,除了要在舞蹈与电视相融合的方面重视起来,也要注重其极致性的再创造。因为它不仅是融合了音乐语言、电视语言和肢体语言,也是一种电视美与舞蹈美相得益彰的升华。通过理性地去总结和感性地去积累,让人们在以后的“MTV”拍摄中,把“音乐电视”的思维和方法,和“电视舞蹈”的思维和方法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地运用。

通过把舞蹈《黄河魂》作为198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主题性的节目,并将这个舞蹈作品的名称作为整个晚会的题目,可以看出电视舞蹈的魅力所在。在舞蹈开始引子部分的重新结构,多安排了一场开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演奏,在出现钢琴连续弹奏爬音时把黄河波涛翻滚的画面也增加进去了,所以黄河纤夫的舞蹈形象在波涛的画面中也能很好地显现出来了。把电视手段和音乐的作用在电视拍摄的再创造中很好地发挥出来,把舞蹈形象深刻地描画出来,同时舞台上的黄河气势和魂魄也要轻易地、形象地呈现到电视荧屏上来。这种“叫板”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也是经过了一连串紧凑有序的铺垫造势而创造出来的。这样也加强了变化的层次和舞蹈的动态。通过把一个紧接一个的波澜起伏的舞蹈形态重新梳理组合好,使得原先三个纤夫起伏一致的舞蹈,在镜头放出的时候演变成为一个大群舞的场面,其在创造出黄河后浪推前浪的浩荡气势的同时也刻画出了一个从纤夫——黄河人——黄河魂的舞蹈形象。同时,让舞姿动作、舞蹈画面、造型在大型的剧场中,经过电视多视角的拍摄之后,也都一一展现给了观众。

从以上的宏观观点出发,电视舞蹈是舞蹈艺术的新意识空间,而这个新意识空间的发展需要从以下的两个方向去研究。

一、 电视舞蹈

(一)从内容上看

舞蹈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人物表情、舞蹈节奏、人物动作姿态、队形的变化和舞台的装备;电视最基本的部分不仅包括镜头运动——镜头组接(蒙太奇)也包括长镜头和画面的转变等。对电视舞蹈来说,实际上是要把这两种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使之融合贴切。

现在的电视舞蹈内容更注重挖掘人本性与心灵深处的东西。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电视舞蹈作品是在追求一种“审美感”,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艺术,是要跟进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创造者要根据现代人的状态,去寻求创造的灵感,而创造者首先就要做一个“现代人中的现代人”,挖掘自我在某些常人情感在活中的刺激,产生对“生存生活”的感受加以强烈,激发去创造的欲望。

作为一个创造者, 要寻找创造灵感,就要在与常人们一起生活时,把自己变小,去发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而在创造的同时,相反地要把自己所感到的一切悲欢离合放之最大,以至于可以去激发更大范围人群的心灵。艺术的创造,就是需要这样的极端。“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这个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因此说,人只有在艺术中才是最本性的。所以,电视舞蹈注重表现人性化,这并不奇怪,这就是当今社会,这就是这个社会的今天。人们对于揭示人本性的欲望已远远超过了去制作虚拟中的“美”的体现。

(二)从形式上看

电视艺术利用各种物质或景物,用蒙太奇的手段使之形成一种新的语言,或者说是一种状态,一种给人带来感觉或意味上的东西,它属于后现代的表现手法。电视舞蹈是用非舞性的素材去舞蹈、利用镜头去舞蹈,利用舞蹈的动律去组接画面,形成声画对味(但不一定是对位)。这种创造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感知”特征的,所以一般都是个体个性的,它的共性面可能很小,它可能只会迎合一部分观众,会有另一些人的指指点点,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现代的社会、现在的时代已逐步走向个性化,你不可能迎合全世界人的眼球。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同,因而欣赏作品的角度与个人的思想就更不同了。所以,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就要有多种表现手法与理论见解。这种形式多表现于一种思想或当时社会的一种思潮,打破叙事性的模式,更注重现代人的一种“状态”。用很多不相干的符号形成一个总体的构架,用琐碎零散的素材去创造完整独立的空间。

还有细节,它是电视舞蹈作品成功的基石,也是电视舞蹈作品成为精品的关键。一部优秀的电视舞蹈作品,在细节上面的重视得到大大加强,其经常有着一些丰富多彩的细节之处。把细节说成就是特点,细节就是区别,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能成为电视艺术的传神之笔,也是因为其精心选择并能优秀地提炼出细节。

电视舞蹈的创作性即所谓电视舞蹈主要是指什么呢?通常电视上播放的舞蹈就是指电视舞蹈,其可以说是由舞蹈肢体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相融合的一种电视艺术类型。将电视与舞蹈相互选择及相互融合,也就可以把“电视舞蹈”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品种。在专门创编“电视舞蹈”的同时,也可以将现成的使用起来,尽可能地把“电视舞蹈”的作品重新进行再创造。其实电视舞蹈也是一种大众传播艺术,其主要是通过借用电视语言,用人体的表情、节奏和动作来反映生活。而在重新创编和创造作品的时候,都要以电视艺术方式来作为指导和创编制作。应用电视舞蹈最基本的四大审美特征,如有动作时空的高度自由、舞蹈意蕴的视像导向、多维度的动作审美和以“实”衬“虚”的意境创造来进行编创。

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的创作,是以“虚拟”形式为统一底蕴的,其表现的方面包括从创意构思到意境铺设、舞姿韵律、舞蹈过程、画面变幻等。而“画在舞中生,人在画中舞”的仙境的形成是由于水墨画在描绘丹青之舞的时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场景,舞的姿态旋律也在描绘丹青的过程中产生了,舞者体现出了一种风骨洒脱和风度翩翩的形象,所以舞扇点到之处的时候,就好像是一幅生动的图画变出来了一样。这个“电视舞蹈”作品的手法简单明了,律动个性鲜明。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紧紧地把握住水墨画一种简单明了的手段,争取其看似简单但是又不单调,简洁但是又不乏味,所以其也是电视技术手段高超时代的产物。 水墨画把变幻出的“竹、荷、菊、梅”与不同的时节、彩调、风格、意境相互表现出来,从而让“扇舞丹青”的文章变得更美、变得更精、变得更足,也变得更巧。这样一种简洁明了、多姿多彩的创作意识标志着“电视舞蹈”进入一个纯熟的、层次高的境地。

“电视舞蹈”作品的创新,在实现实际景物中不可能达到的某些效果,通过运用三维动画的手段,把动画的特长展开想象出来,从而也把这种实际景物中的效果展现出来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动画对真实自然环境和现象的表现,也不可能达到真实的再现。一副富有线条美的、有特色美的中国国画通过在《扇舞丹青》中用三维动画勾勒出来了。一种人、舞、画三者和谐相融的美好境界在富有线性美的作画舞姿意蕴中,通过画与舞共同结合流动着线性美的摄像镜头中编织出来了。最后,《扇舞丹青》的创编摄制所得到的收获不仅包括艺术方面的技术和积累的手段经验,而且还包括创新的意识、发散的思维,并得到了艺术观念和艺术方法上高层面的领悟,这是一种电视高科技手段参与中国式样风格的“电视舞蹈”的成功尝试。在评介《扇舞丹青》的文章中,对这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电视舞蹈”作品,我们也应该做多方面的分析,许多创新是我们进行“电视舞蹈”创编制作应该汲取、借鉴的。孟秋在《传统艺术思维融会贯通》一文中说:“《扇舞丹青》就表现了电视独有的‘虚’。‘虚’并不意味着‘假’。……‘看似有点虚但是不假’,这样,在保留悠久的美学价值的同时也能够让每一个艺术元素全部得到提升。” 高鑫、王释在《从〈梦〉到〈扇舞丹青〉——略论白志群的电视舞蹈艺术片》一文中写到:“在电视舞蹈艺术中,除了通过使用两种语言来诠释内容:例如电视声画语言和舞蹈肢体语言,如果想要在这时候产生美还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的协调:如内容与电视声画语言的协调;内容与舞蹈肢体语言的协调;两种和谐的协调。严格地来说,为了人们不会产生审美分裂,前两种和谐要以第三种和谐为基础。”从白志群编导的《扇舞丹青》中,我们看到了多种语言紧密地协调在一起,这使得我们至少可以享受到多种审美载体的存在:如电视声画语言、绘画语言、舞蹈肢体语言、细分电视声画语言和音乐语言。这部艺术片的高明之处正是由于巧妙地融合了四种语言形式,把一个协调的审美客体通过立体的、完整的内容与形式构造出来了。今天,我们不但要在一个新高度的层面上进行“电视舞蹈”创编摄制新实践,也要促进作品的水平、编导者能力、观众鉴赏力三者互动协调的发展与提高,还要在理论方面加强探讨和建设。要说明的是,新的电视艺术的产生,不但继承、交叉、兼容传统艺术和以往的电影、广播、唱片等媒体艺术,而且它又是一门崭新的独立艺术门类,不能占据传统的艺术和其他媒体艺术。同样,由于舞台舞蹈和电视舞蹈会沿着各自的规律发展向前,所以新艺术品种的“电视舞蹈”,也不会取代舞台舞蹈。全新的电视艺术为了不被其他传统艺术和以往的媒体艺术所取,其发展不仅要加强实践的探索研究,还要把握好交叉、兼容的分寸尺度,留下好的地方,去除不好的地方,探寻电视艺术的规律和个性。

二、电视舞蹈对中国舞蹈的影响

(一)电视舞蹈

是把舞蹈作品通过电视媒体展现出其美感和意义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在这新的艺术形式里舞蹈与电视之间的协调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人认为电视只是一个窗口,重要的是舞蹈;而另一些人却认为电视画面是最重要的,舞蹈本身的美感和意义并不是那么重要。电视舞蹈是属于舞蹈的一种表现手段,舞蹈本身的意义应该是通过电视画面的处理更能表现其情感内容。而电视工作者和舞蹈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应该包括舞蹈与电视怎么样协调起来,怎么样运用电视手段,使电视播出的舞蹈节目,能更加接近甚至是超越舞台的表现力。而怎样才能使二者各得其所,这里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的。

1. 舞蹈特性

舞蹈最基本的审美特性,为了刻画出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就要把刚柔结合和奔放舒展等优美动作相结合,从而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内容。舞蹈是表情艺术,它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性格和诉述情感,不是通过模仿来把握对现实的审美,也不是再现人物行动。为了不使舞蹈变成简单而枯燥的动作组合,表演者主要是要去表现内在的情感,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事物外形。舞蹈动作作为一种可以展现形象的可创造手段,其也是为了传达内心一种饱满的情绪,而不是某种感情内容的动作图解。舞蹈《春江花月夜》从始至终贯穿这样一条红线,那就是充满着这位少女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执着的爱。翩翩起舞中,她的眼神是那样的脉脉含情,飞腾旋转中又抒发了她对爱情与幸福的热切追求与向往。

2.舞蹈语言

舞蹈以人体的表情、姿态、手势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人体的姿态和动作来塑造形象。舞蹈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节奏性、流动性、连续性。为了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它要运用一连串有感情、有节奏、有连续性的形体流动动作。每一个舞姿从开端、发展到结束 ,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其前面和后面相互联系着。就像中国民间舞蹈《水》,表演者为了表达“水”是傣家幸福和欢乐的象征,他们通过解发、洗发、甩发、晒发、理发、挽发一系列连惯、流动的几个动作展现出来。

(二)舞蹈节目电视化实为用电视语言成熟、完美地翻译其他文艺形式的问题

为了运用好电视手段,来破解舞蹈,使其两方面表现一致、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就是必须把舞蹈的整体涵义正确地传颂出来,必须把舞蹈的内容作为一种根据,不能乱用各种电视手段。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把舞蹈节目的画面效果及感染力增强出来。

1.景别的镜头效果

为了指导观众准确地把握舞蹈的内涵,从拍摄角度的作用来看,在于给予一切事物以外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不同景别的镜头效果,并能正确组合使用。就算同一样东西,也可以因为不同的拍摄角度构成完全不同的画面。远景常常用于舞蹈的开始部分或在一些占据空间位置较大的群舞中展现,把舞蹈场景的部分表现出来。因为远景能够把舞蹈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但是距离也很远,所以在画面上不能产生感染人的力量。而全景能更好地把舞蹈本身特有的力度、空间感传送给观众。

中景、近景和特写则相似于近处凝视,表演者对观众就像有一种亲近感一样。一些好看的镜头组合包括兼顾表情和保持动作姿态两个方面。由于特写而拉出来的近景,能够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感觉,从欣赏演员过度到陶醉于舞姿。相反,如果全景逐渐接近特写的地方,观众的感觉也发生改变。由优雅而美丽的表演开始进行思考,这到底是怎样的演员呢?如果镜头在推进,对于演员的长相及表演之美的欣赏就占领了中心位置。再如快速切入的近景、特写,在表现动作时,能将动作感觉传送给观众。为了能给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节目的心理需求,景别在摄影构图中的节奏变化,不但要体现造型意图的重要作用,还决定着视点的改变。舞蹈《孔雀屏》,想象着当帷幕拉开,从大远景看,一群孔雀由远而近从天而降。然后,切入到孔雀翠蓝色羽毛的近景描绘。从全景看,孔雀们来到泉边,看着倒影中自己漂亮的羽毛,忍不住翩翩起舞。高兴处,在近景看时,扑闪着美丽的翅膀跳入水中。浴后的孔雀更加清丽光彩, 抖起长长的尾毛,水珠在阳光下,如珍珠(特写)……景别的有效组合,使信息变得鲜活强烈,具有视觉冲击力。

2.剪辑效果

为了足以充分而全面地在屏幕上表现出拍摄对象的含义,就要把各个镜头连接起来,要实实在在地彻底做到这一点。如果上下两个镜头,一旦连接起来,原来隐藏在不同镜头里的不同寻常的丰富的含义,就会像电火花似地喷发出来。一个好的剪辑效果在表达舞蹈的精神方面很有帮助,其还能传达舞蹈的动作感、节奏感。以叠影造型的剪辑效果为例,中央电视台在摄制独舞《秋叶》时,为了加深对观众的动感刺激,使得这种不可能的状况即对剧场观赏能够看到秋叶的飘零感变成了现实。而这也是因为其在屏幕造型技巧上运用了叠影造型的剪辑效果,巧妙地将杨丽萍表演秋叶飘零的大旋转动作同时显现在屏幕上,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动作造型叠化在一起,这样,如树叶般的旋转一圈连着一圈。而正是这种电视舞蹈动作时空的高度自由性,将各个角度的镜头剪辑重叠在一起,才使转瞬即逝的舞蹈动作造型“产生”停留的可能。

三、结语

“舞蹈艺术好像是一个能展现自身艺术的源泉”。从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具有众多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来看,电视舞蹈审美活动就具有了非常广泛的普遍性意义,因为电视是现代社会中与科技联结最贴切、最普遍的传播媒体。在当今社会,如果经过传播,舞蹈的本身价值就能真正得到体现,而不用去研究它是什么类型的舞种,也不用去管它是在剧场还是在露天广场上。“舞蹈艺术是一种人们情感和思想的信息载体,为了进行人和人之间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和传播,它的发生、存在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一种中介和唯一的途径是舞蹈传播。通过舞蹈传播,才能使得舞蹈艺术证实它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只有通过舞蹈传播,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才能得以存在、保存、传承和发展。”

“电视舞蹈”作为一门新生的年轻艺术,它体现出了一种永不凝结,与时代、社会、科技、传媒发展同步俱进的艺术性质。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去坚持和探索,保护好这门年轻的艺术。为了使中国的电视舞蹈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前景,我们中国的电视人和舞蹈人必须具有足够的沟通和共识,这个时代也需要更多的熟知电视语言的编舞人和熟知舞蹈语言的电视人。

[1]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的实践与思考[J].舞蹈,2004(3):56.

[2]蓝凡.电视艺术通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87.

[3]高鑫.电视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5.

[4]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进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8.

[5]朱汉生.电视美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76.

[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57.

[7]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7.

J722.9

A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艺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纸的艺术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我和舞蹈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