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勇
(厦门市博物馆,福建 厦门 361001)
郑成功的儒学思想及其影响
王胜勇
(厦门市博物馆,福建 厦门 361001)
郑成功对于人民而言,一直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在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的明朝末年,其不仅组织领导了台湾反清复明的斗争,又在台湾被荷兰占领的同时,率领将士不畏艰难险阻驱逐了侵略者,成功收复了台湾,在收复台湾之后,郑成功还兴办学校、鼓励发展生产、垦荒种田等。郑成功从坚持抗清复明到收复台湾,进而鼓励台湾大力发展,无一不体现了其对儒学思想的应用及其理解。
郑成功;儒学思想;影响
一直以来,儒学思想都作为正统思想影响着封建社会以及封建王朝的发展,而儒学思想始终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深化和丰富,郑成功经过对儒学思想深刻的学习和理解之后,从春秋大义到对孔子华夷之辨的理解,进而经世致用,仁政安民,其成功诠释了儒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不仅推动和影响了台湾的发展,影响了台湾人民的思想,也在后来台湾人民进行抵抗外来入侵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春秋》大义的道德观
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郑成功自身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其对《春秋》大义的佩服和理解。
1.严“华夷之辨”
所谓“华夷之辨”简单来讲就是孔子提出的对人群的一种划分,即华夏与蛮夷。一般来讲,在儒学思想中,以文明礼仪为标准,将符合华夏礼仪的称作是正统的华夏,而将其他不同种族则称谓蛮夷。在郑成功看来,明朝属于华夏,是华夏文明的代表,而作为入侵者的清朝,则是蛮夷扰华。郑成功在其十一岁之时就十分明确地对《春秋》大义的华夷之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阐述,其认为“汤、武之争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也”[1]。也就是说,在郑成功心中,汤、武是华夏文明的建立者,而尧舜的揖让之礼也是符合其文明和道德的。因此,无论是清兵入侵还是清朝的剃发,其都认为是完全不符合华夏文明和道德礼仪的,进而从严斥和反对自己父亲的劝降信“从来夫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吾父不听儿言,后倘有不测,而只有缟素而已”,[2]到之后抗清的做法,都无一不显示了其对“华夷之辨”的严格理解区分以及维护。
2.守君臣之义
对于郑成功来讲,在深受《春秋》大义中君臣之义的影响之后,加上其对华夷之辨的深刻理解,其始终认为明皇帝是君,而自己是臣。“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一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3]充分显示了其对明朝皇帝的衷心和尊奉。
(二)注重民族气节的爱国情操
在儒学思想中,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其中心思想,郑成功更是受到其中的影响和教育,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极为深刻。
1.移孝作忠,坚决抗清
对于郑成功来讲,在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基础上,其对于父母的孝顺是显而易见的,在其母亲重病之时,郑成功兼程而归,但是面对其父亲对自己的劝降,郑成功更是将忠义列为第一位,其认为在忠孝二者之间,忠是居于首位的,其不仅坚持对明朝皇帝尽忠,更是斥责自己的父亲抛弃君臣之义,不为民族奋斗,甚至和父亲决裂,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反对清朝入侵的斗争中。
2.驱逐荷兰,收复台湾
南京之役失败之后的郑成功,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反清基地,决计将台湾从荷兰侵略者的手中夺回来,在郑成功登陆台湾之后,当时的荷兰入侵者就派专人与其进行沟通,但是郑成功坚决地否定了其沟通谈判,坚定地认为台湾本就是国家领土,而荷兰人只不过是暂时居住在这里的借住者,但是在当国家需要的时候,荷兰人就必须要将台湾归还,这是必须的,也是应当的。随之,郑成功率领军队进行收复台湾的抗战,最终,郑成功成功地驱逐了荷兰入侵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对于台湾的收复,不仅反映了其坚决的爱国情操,坚定的民族气节,更是为后期台湾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奠定了基础。
(三)实行经世致用
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在明朝末年,在儒学学者对于儒学思想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作用下,准确地认识到想要国家富强,想要国家兴盛,研究那些没有用的不实际的学问是不行的,要从儒学思想中提取有用的东西,要救世要治世,这也就是经世致用。作为郑成功的老师,钱谦益不仅有着丰富的史学和文学知识,更是对国家的政事、兴旺衰败等十分关注,而郑成功更是受其影响,经世致用,结合明朝当时的现状,维护明朝统治的同时,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
1.尊贤任才
郑成功对于人才的尊重、任用和培养是有目共睹的,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其专门设立储贤、育胄,专门储蓄招纳人才以及对进行人才的培养。储贤则是郑成功招揽人才的场所,郑成功招纳的人才大多都是临近地区的缙绅、明朝的遗臣和一些当时社会的学者名流,而育胄则是郑成功对那些阵亡牺牲的将士后代所设立的专门对其进行培养的场所。郑成功对于人才的招纳和任用,是其深刻理解经世致用内容的表现,同时,其设立的专门培育人才机构,不仅在当时为阵亡将士的后代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延伸了经世致用的精神。
2.仁政安民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在台湾建立了专门的政权机构,任用当时才能出众的人才担任一系列职务,将台湾的具体事宜分属六官,对台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郑成功不仅在政治角度通过具体管理保证了台湾的稳定,同时,其还在厦门港专门设立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五家商号,进而发展台湾经济,同时为其军队建设筹集资金。郑成功在台湾所到之处,无不设宴欢迎,其在台湾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不仅让台湾人民生活有了安定的保证,也带领其发展经济,提高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开荒垦田,大力发展生产
当郑成功到达台湾之后,其发现由于台湾大旱以及受到蝗虫的影响,台湾的粮食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郑成功不仅没有对台湾百姓进行剥削,而是亲自到台湾一些地方进行勘察,进而决定开荒种田,不仅要求自己手下的将领不允许剥夺百姓的粮食,更是派专门部队进行大范围的开荒屯田,不仅在当时解决了台湾地区的粮食不足问题,更是为台湾的繁荣以及开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赏罚分明
在当时动荡的明朝末年,社会环境恶劣,百姓可谓是民不聊生,郑成功深知百姓的困苦,在其收复台湾之后,为了更好地维护台湾的稳定,维护百姓的安定,郑成功设立严刑峻法。但是郑成功的严刑峻法并非是对台湾的高压强治,而是利用严格的法律,在约束百姓的同时维护台湾的安定,严刑峻法的同时是对儒家礼学的推崇,本质是为了实现儒学的王道仁政思想。郑成功按照所设立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在实行过程中毫不徇私,赏罚分明,不以一人之罪而迁怒,也不因身份地位而徇私,“虽在亲族有罪,不捎带。有功必赏金帛珍宝,颁赉无吝容;伤亡将士,抚恤尤至,故人皆畏而怀之,咸乐为用。其立法,有犯奸者,妇人沉于海,奸夫死杖下。为盗不论赃多寡,必斩。有盗伐人一竹者,立斩之。”[4]
郑成功从收复台湾到治理台湾,虽然其治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郑成功对台湾的治理使得其儒学思想得以在台湾发展并深入人心。郑成功的儒学思想对后期台湾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一)影响了后期台湾人民忠义勇武精神的形成
在明王朝灭亡之后,刚刚建立政权的清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开始实行十分严重的思想压迫和禁锢,但是在郑成功治理台湾的时间内,郑成功的儒学思想已经在台湾形成风气并且深入身心,虽然明王朝灭亡了,而郑成功也离开了,但是其思想却没有消亡。台湾的百姓将这种忠义勇武的精神转移到了对关羽以及王爷的信仰中,其将郑成功作为关羽忠义勇武思想的代表。
(二)影响了台湾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爱国主义斗志和决心
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当时是反抗外国侵略者的重要表现,不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同时也为台湾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郑成功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儒学思想,在台湾人民当中是极其重要的存在,其引领了后期台湾人民为了自由不断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抗争。尤其在清朝末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用《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当时的台湾人民尤为愤怒,许多台湾百姓坚决不屈于日本统治,“以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等。在反割台抗争中,许多台湾人民表现出了英勇的大无畏精神,将民族大义居于首位,积极地投入到抵抗日本的斗争中。
(三)不放弃光复台湾的精神
在清朝末年日本占领台湾之后,台湾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于主权的光复,在当时,台湾人民对于郑成功的敬仰和怀念更为严重,许多台湾人民都迫切地想要台湾再出现一位与郑成功一样能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成为了台湾人民光复的精神支柱和寄托。许多文人都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对于台湾当时的心情,以及对于郑成功的怀念和推崇,这也成为当时社会潮流下台湾诗文发展的一个类别。
郑成功的儒学思想不仅让其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同时,也丰富了台湾的儒学文化,丰富了台湾人民的思想。郑成功的儒学思想不仅对台湾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后期台湾人民坚持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1]蒋日升.太歪外记[M].济南:齐鲁书社,2004.
[2]蒋日升.太歪外记[M].济南:齐鲁书社,2004.
[3]黄宗羲.赐姓始末[A].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1958.
[4]郁永河.裨海纪游(台湾文献丛刊第44种)[M].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8.
[5]傅国基.试论郑成功收复台湾——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2).
K203
A
王胜勇(1975-),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大学政法学院,本科,文博馆员,从事文博宣教、郑成功历史、闽台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