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娥
(本溪市青少年宫,辽宁 本溪 117000)
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改革探析
宋春娥
(本溪市青少年宫,辽宁 本溪 117000)
教育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进步,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使得艺术教育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全国各地兴起的少年宫、美术工作室、少儿美术培训中心等印证着人们给予了校外美术教育空前的重视与关注。接下来将从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的功能着手,分析和探讨若干深化其改革的措施,以促进少年宫提高少儿美术教育质量。
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深化改革
美术教育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操,还具备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少儿正处于思维异常活跃的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而现代社会缺乏的就是创造意识,需要少儿运用想象去创造,美术正是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学科。尽管少年宫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提供了平台和空间,但在办学形态各异、教育教学形式多样以及资质水平良莠不齐的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中,进一步深化改革至关重要。
少儿是少年与儿童的简称,具体是指7~16周岁的少年儿童,也就是中小学生,他们是少年宫美术教育的直接对象。国内成立第一所少年宫时正逢发展校外教育的初创时期(1949~1956年),少年宫教育形式包括两大类型,分别是兴趣小组活动、群众性活动,少年宫正是通过这两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普及科学技术、图书阅读以及文娱体育等活动。初期的少年宫美术教育隶属于兴趣小组活动,即围绕少儿兴趣组建各种各样的活动小组。在当时的校内教育里,美术和音乐、体育均属于非主流的、不受重视的学科,教学、师资等无法满足学生需要,使得少年宫获得了发展少儿美术教育事业的空间[1]。在优越性的生源、资优性的师资、灵活性的办学以及多样性的学科等条件下,少年宫教育少了学校条条框框的制约,教育教学趣味盎然、丰富多彩。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少年宫日益成为宽松的美术学习环境,致力于让少儿们不被束缚、不感到过多的压力,而是抱着玩的心态学习美术,体验其艺术魅力,从而促使少儿们任意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在展我所长的良好学习氛围里发挥个性,促使少儿们用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看待世界,在美术教育中发现美、感悟美,在提升少儿美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少儿全面发展。
(一)创设课堂情境,丰富少儿情感体验
课堂作画是极富创造性的一种艺术活动,少年宫的美术教师应尝试为少儿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营造优美的、和谐的美术创作气氛,帮助少儿尽快了解、掌握美术学习内容,并滋生探究欲望,逐渐进入美术创作佳境[2]。而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依据美术教学内容,结合音乐创设优美情境,或多动手为少儿做示范,以拉近师生情感,丰富少儿对美术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教师在为少儿讲解有关点的形态时,由于点的概念较抽象,少儿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少儿的心理,还要熟悉他们的绘画语言,掌握他们学习美术的特征,要耐心、详细地解释。教师可尝试将9种点改编成儿歌:小圆点似眼睛,又黑又圆真漂亮;小方点似小格,常在衣服上排队;小棱点似小鱼,跟着妈妈一起游......这能帮助少儿形象理解点的概念,符合少儿依据表象作画的学习特征。同时,教师要注重示范,它是少年宫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示范得法,往往能使美术教育教学事半功倍。所以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将9种点画出来,让少儿能一目了然,再按照教师出具的绘画要求,利用点绘制作品,通过绘画手段加深对点这一概念的印象,促进少儿美术拓展教学。当然,少年宫少儿美术班里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少儿要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并给予各层次少儿不同的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少儿在美术创作中更上一层楼;能力中等的少儿则要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作画能力;能力弱的少儿则以鼓励他们动手为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淡化少儿的心理落差,丰富其情感体验。
(二)加强实践探究,培养少儿的创造力
实践探究是一种促使少儿与教师一起探索、讨论的教学活动,少年宫美术教师的课堂行为方式不再是过去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板书,少儿也不再是一味地听讲、记笔记,且评价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也不再以少儿能否画出美丽的画面、画得是否相像等作为标准,而是要开展更多的探究、互动活动,促使教师与少儿在实践探究中相互学习和提高,重视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推动少年宫少儿美术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
例如,教师可以“神奇的手”为主题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形态各异的手影,并依托光影给少儿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像鸽子、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狗等,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些通过光影所变换的手影样式。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投影仪为少儿展示一些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在手上创作的画,当他们看完手的各类变换之后就进行探究、讨论,通过大量的图片引导,启发少儿思考一下手还能有什么样的变换。于是少儿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少儿所画的手能变成大树,有的少儿所画的手能变成孔雀,有的少儿所画的手甚至能变成房子,还有的少儿不但将手的特征画出,还重新组合,变换出自己头脑想象的奇怪动物,让教师产生意外之喜。由此可见,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美术实践探究教学活动,不但有机结合光与影,让少儿直观面对抽象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充分尊重少儿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其创造力,教学效果有显著提升[3]。
(三)把握课堂结尾,改善美术教学效率
目前,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普遍现象,即虎头蛇尾,刚开始上课的导入以及后来的讲解、示范、课堂辅导等都完成得很好,但却一直将最后的作品辅导环节延续到课堂结束,已经完成作品的少儿只能坐等下课,没有完成作品的少儿只能继续忙碌,且师生因即将下课,都显得很放松,课堂逐渐变得又吵又乱,且在教室外等候孩子下课的家长也陆陆续续到教室里去招呼孩子,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美术课堂结尾很随意,草草收场,使人产生美中不足之感。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尾处也要做得完满一些、充实一些,以改善美术教学效率。
例如,少年宫美术教师在辅导少儿创作美术作品时,要预留距离下课还剩下5~10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展示所有少儿的画作,并邀请部分家长走进教室,站在自己孩子旁边,教师则逐一认真对每一张画作进行评述。尽管教师评述画作的时间较短,每一张画作只用很简短的两三句话概括,但此时不管是少儿还是家长都会很专心地听教师讲,教室里的纪律井然有序,且气氛良好。讲评结束之后教师再宣布下课,圆满结束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这最后的5~10分钟不但使美术课堂结构紧凑、完满,且极富价值,教师每一节课都能给家长一个交代,每一节课都有质有量,避免教师在评价少儿的画作时无话可说,这对少年宫的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合理的、有效的监督,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画作、听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时,心里也会更加踏实,在了解美术教育的同时赋予少年宫及教师更大的信心。另外,少儿们看到其他同伴的画作,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画作的不足与优势,在家长面前也不敢怠慢,这对少儿来说也是一种良性竞争的促进,能有效改善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教学效率。
(四)深入到大自然,增强少儿的表现力
少儿美术是少儿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是直觉的,也是感性的[4]。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少儿艺术素质的重要补充,不应受到教室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引导少儿们对大自然、对社会展开富有情感的观察与判断、绘画与交流等活动,从而让少儿们通过视觉、知觉去目睹大自然最生动、最原始的生活活动过程,直接去领略事物基本的形态、结构。
例如,教师在阳春三月可鼓励、带领少儿到野外郊游,看一看美景、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美好的大自然;到了秋季,少年宫可组织少儿和家长一起到田间去劳作,感受金色秋天的意蕴;在冬季,少儿们冒着翩翩飞舞的雪花,到公园观察、写生,感受怒放于寒风的古梅等,从而通过到大自然写生大力开发少儿的艺术联想,增强他们的美术表现力。通过不断改革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与培训,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强化少儿与大自然、与生活的沟通、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野外写生活动促使每一名少儿进入到拓宽思路的、自由的美术创作中去,依赖亲身感知、主动观察以及直接体验等方式对大自然、对外部世界、对自我有重新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发展自身的认知、技能与素养,塑造少儿校外美术创作品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校外教育发展获得了绝佳的契机,少年宫只有坚持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体现少儿美术教育的综合性,才能探索少儿美术教育发展路线,为少年宫少儿美术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更有利的空间,使少儿获得能任意驰骋的、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创造空间,不断增强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助力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1]陈莉.浅析青少年宫艺术教育创新[J].湘潮(下半月),2015(12):109-112.
[2]陈发奎.新形势下上海少年宫美术教育课程形态评析[J].中国美术,2014(5):15-17.
[3]尹少淳.自然之“本”与教育之“真”——少儿美术教育管见[J].美术观察,2013(6):7-9.
[4]张昱瑾.少年宫教育课程结构建设:内涵、问题与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16(7):41-50.
G24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