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姮 殷仲平
(中共巴音郭楞州委党校 新疆 巴州 841000;中共特克斯县委党校 新疆 特克斯 835500)
“访惠聚”工作研究
深入开展“访惠聚”活动促进新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 姮 殷仲平
(中共巴音郭楞州委党校 新疆 巴州 841000;中共特克斯县委党校 新疆 特克斯 835500)
“访惠聚”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基层工作作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访惠聚”活动透视出新疆农村发展滞后的原因以及促进新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最后提出促进新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访惠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供给结构的矛盾已日益突显。新疆农村经济发展乏力的原因一是供需矛盾突出,二是供给侧结构不平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经济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很大差距,必须补短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对农村经济的供给。“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初衷就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上,保障农村经济增长,促农增收。“访惠聚”驻村工作开展三年的实践证明,“访惠聚”驻村工作符合中央要求、符合新疆实际,促进了新疆农村经济的有力发展,特别是在新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一)新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农业领域来看,“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依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农业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部分农产品阶段性产大于需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农产品竞争力难以满足更大市场竞争的要求,这就倒逼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新疆要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其核心反而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特色林果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通过努力,使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红枣、玉米等库存量较大的特色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新提升。”
(二)“访惠聚”活动是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剂。由于新疆区情的特殊性,应该用一个全新视角去审视新疆农村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概念关系,新疆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应该由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组成:一是政治层面的供给侧是社会经济文化增长,农牧民收入水平提高;而需求侧则是保障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目前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没有社会稳定这个需求做大前提,农村经济难以发展,百姓收入难以增加,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需求前提有了保障,在农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只是政策性、技术性和时间性问题了。二是经济层面的供给侧是劳动力、资源和创新;而需求侧则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访惠聚”活动的“八项任务”之一就是落实民生建设任务、增加农牧民收入。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帮助群众解决教育、就业、住房、社保以及道路、饮水、用电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由此也可见,“访惠聚”活动是新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剂。
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深入调研和多方考察,新疆农村整体特点是:地广人稀,土地干旱盐碱,多民族杂居,多地呈沙漠山区戈壁盆地地貌,水资源极其宝贵,土地养分贫瘠,广大农牧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半数以上是文盲或小学文化,每个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体而言,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新疆农村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是道路交通不完善,道路承载量低,宽度不够,难以承载大型载重车辆,交通网络比较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完全实现乡村交通网。二是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停电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实施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单一。
(二)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一是农业结构单一,缺少辅助互补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二是农村市场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三是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如: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农村基本人力资源,但目前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发力度仍不大。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技含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待挖掘。五是农村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政策不健全。一是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基层干部管理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基层干部素质有限,人员较少且事物繁杂,身兼数职情况较为普遍,日常工作疲于应付,工作重心模糊,主体责任不清,造成基层管理水平低下,想管的管不上,能管的管不好,不该你管的让你管,有特长的人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特长,没有管理出应有的效果。二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些致富带头人,科技领头雁,这部分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乡镇党委政府没有及时出台鼓励他们带领其他村民做出更大贡献的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低,后劲乏力,带动效应不明显。三是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普通偏低,思想观念守旧,富余劳动力有增无减,政府缺乏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引导,致使富余人力资源长期闲置在家,可能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给维护社会稳定也带来不小的压力。
(一)“访惠聚”活动助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判。由于村情不同、农区和牧区情况也不同,不能统一标准推进,而应当更多地考虑分析制约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为前提,如优势资源、投资环境、人口数量、民族比例、地域文化、思想观念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分析所在村的供给侧优势与不足,继而制定科学有效的调结构、稳增长的方案。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立体化、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不是单一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强调更多的是农村,是整村推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是唯一衡量指标,而是综合考虑的。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可以对农村经济结构分析,在新疆农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稳步推进。
(二)“访惠聚”活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访惠聚”活动,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职能优势,在深入调研,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县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农村需求侧解决方案,促进乡镇完善配套措施,打牢硬件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保障。
一是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大硬化力度。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二是健全农村水、电、通讯网络建设。实行“谁安装谁受益”原则,给每家每户安装独立的自来水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规范和节约用水,同时在给每家分配的大田里也安装电表,逐步由原来乡政府包办承担的部分向农民自行承担转变。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三是对中低产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改造。通过“访惠聚”活动大力帮助农民科学选种,科学播种,科学管理,提高农业供给侧质量,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充分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进而为增收打牢基础。
(三)借助“访惠聚”活动平台加快农村扶贫开发力度。“访惠聚”活动的基础是“访民情”,就是要把切入点放在入户走访上,因此以走访入户为抓手,精准识别贫困户,对发现的其他普遍性问题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制定脱贫措施,逐项落实,有效供给,努力实现促农增收,脱贫摘帽的目标。
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离不了需求侧这个前提,需求侧基础环境营造好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随之提高的同时激发广大农牧民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有了成熟的条件。
“访惠聚”活动平台就是扎根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造福基层的平台。根据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成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好“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特殊作用,高效务实地制定出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一)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要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同一大田里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减少当期作物产量,使土地板结。让土地轮作休耕,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单产,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可以让土地休养生息,储备作物生长后劲。
(二)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项目的经营。在农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如现代化农业大棚种植,可以实现四季有机蔬菜的供应。通过减肥、减药、节水、管理等措施,提升作物品质,提升市场竞争空间。在部分农区和牧区也可以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县域一日游等特色旅游等,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绿色、健康、平衡的供需关系。
(三)科学整合现有产能,合理开发富余资源。对村集体土地部分或整体进行打包,对外承包或出租,稳增收入,降低风险。将畜牧业小群合并到大群代牧,将面积小的耕地进行整合,承包或出租给种植大户,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控制农畜产品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增强农村基础竞争力的根本出路。但不宜把土地流转收入视作增加农牧民财产收入的重要途径,地租率过高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
(四)加大优势农畜产品深加工的力度。保持或减少现有过剩产能的生产规模,通过拓展疆域外市场将本地优势过剩产能转移销售到互补的地区。对当地优势农畜产品不能仅停留在销售原料和粗加工等初级产品阶段,而是进行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的转化率和附加值,满足全社会对农畜产品的现实需求的同时深挖潜在需求,从而实现去产能去库存。
(五)紧跟发展步伐,打造产销结合的产业链。近年来,新疆各地抓住对口援疆和国家加大对新疆各项政策倾斜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完备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有的县城也建了机场,这对远离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地区而言,无疑是利好。兴建冷库,将新鲜有机蔬菜和牛羊肉采取冷冻冷藏和风干的方式延长保存保质周期,更好的满足市场供应需求。提升运力,缩短运时,加速过剩产能的转运效率,降低商品流通和销售成本,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去库存。
(六)大力发展电商销售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牧业”,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业态,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根本目的,除了创新流通方式,关键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把在电子商务中形成的标准、数据,反馈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带动农业市场化,发展优质农产品,促进规模化,倒逼标准化,提升品牌化,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农牧业”。
[1]发改委:前三季度农业投资增长速度达21.8%、产业融合投资成亮点,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61208691795247.html
[2]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民日报[N],2017.2.7.
[责任编辑:周钰]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7.04.022
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7)04-0082-03
2017-09-06
李姮(1983~),女,汉族,讲师,湖北宜昌人。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党校现代管理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学。殷仲平(1986~);男,汉族,讲师,河南漯河人。中共特克斯县委员会党校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