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节 王小诺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州情研究室,云南 蒙自 661199)
近年来,国际产业变革和科技发展正呈现新的特点,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1]这给红河州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省的第四大经济体,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排行第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从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水平与国际国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水平不高、产业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对经济的驱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在当前国际竞争日渐激烈和国内进入经济新常态的新的历史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过去的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投入等方式已经不可行,只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发展方式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以质量效益为主的方式转变,实现创新能力从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随后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有关创新驱动战略具体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要走自我创新的道路,建立创新型国家,这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立足全局、放眼世界所作的重要战略部署。红河州地处西部地区,科技人才缺乏、创新投入不足,致使创新能力弱,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产业竞争力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向绿色化、高端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强弱,成为衡量该地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地区竞争力来源于产业竞争环境和科技创新能力,其中,科技创新就是竞争力的核心。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已连续七年位列榜首,基础设施、创新、商业环境完备性等12项指标都得高分,其中,科技创新指标得分更是位居前列,这也是瑞士一直能位居世界竞争力前列的关键因素。可见,科技创新对于提高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要解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产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红河州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矿产资源和投资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甚微。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十二五期间,GDP能耗仅下降13.53%,低于全国18.2%、云南省的20.65%。2014年,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8亿吨,境内主要河流水质受重度污染劣于V类标准的断面有6个,占20.7%;境内湖泊水质类别超过V类标准的有4个,占57.1%。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2014年,仅异龙湖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就投入5.2亿元。这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回报的发展模式,正不可避免的遭遇资源日渐短缺和环境不可持续的制约,这将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R&D经费投入强度低。R&D经费投入,即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占GDP比重的2%以上,是创新型国家的一大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2014年,红河州R&D经费投入为6.7亿元,占GDP的比重0.59%。不仅与全国R&D经费投入强度2.05%存在巨大差距,也与北京5.95%、上海3.66%、天津2.96%、江苏2.54%、广东2.37%、浙江2.26%、山东2.19%和陕西2.07%等省市相去甚远。R&D经费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红河州科研无法突破,创新能力低,核心竞争力弱。
2.科技经费投入的结构单一。从科技经费投入的结构来看,政府导向性投入是红河州科技经费投入的唯一方式。据统计,2014年,红河州国有企业的R&D内部经费支出所占GDP比重0.58%,非国有企业的R&D内部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有0.01%,这就说明国有企业仍旧是红河州科技创新的主体,而创新型国家,例如,日本就是以民为主的格局,其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3%几乎由民间承担。这种以政府为导向的单一科技经费投入格局,产生了两个不利的后果:为顺利申请到经费,科研方向更多的是以政府导向为主,而不是以市场需求和研发专利为主,最终形成闭门造车的研发。同时,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科研需求,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
1.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对外技术依存度主要反映一个地区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越弱。据统计,红河州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0.58%,高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等大部分都是靠进口。从世界范围看,创新型国家自主研发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一般都是在30%以下,其中像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外依存度更是低到2%-5%。
2.专利数量少。2014年,红河州企业申请专利数为440件,仅占全省申请专利总数的3.3%,占全国申请专利总数的0.05%;发明专利216件,仅占全省发明专利总数的2.7%,占全国发明专利总数的0.09%;有效发明专利数211件,仅占全省有效专利数的7.4%。这进一步说明了红河州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很弱,创新能力低。
3.有独立研究与开发(R&D) 活动的企业少。国际上通常以是否有R&D活动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指标之一,很多知名的大企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R&D活动,把R&D活动视为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R&D活动主要能产生社会收益和企业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是指全社会从企业进行的R&D活动的某个项目中得到的收益率,企业私人受益是指企业投资R&D活动所得到的回报。但是,不管是企业,还是社会,其收益率都相当丰厚,基本能在20%-40%。由此可见,企业投资R&D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回报,还能带来企业技术的创新,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014年,红河州大中型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有11个,仅占大中型企业的7.13%。其中,国有企业9个,民营企业仅有2个,这也反映出国有企业是红河州企业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从总体上看,红河州企业对自主创新普遍不重视,意识不强,能力偏低。
4.人才缺乏。第一,专业研究人员少。2014年,从事R&D活动的人员共计2826人,其中,研究人员636人,占23%,折合全时当量381.2人/年,仅占2014年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的22%。第二,高科技专业人才缺乏。博士19人,占科技人员的0.7%;硕士81人,占科技人员的2.7%;本科生582人,占科技人员的20.6%。人才的缺乏,不仅严重影响了红河州科技产业的发展,还会加大企业发展的成本,致使企业发展日渐艰难。
1.R&D经费投入结构严重不合理。R&D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三类活动。基础研究着重对新知识及原理、传统知识的新认知等的研究和积累,应用研究是为了满足具体的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的研究,试验发展则在前两个研究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转化成具体的可实施行动的系统过程。三个类型的经费投入比重,反映了一个地区原始创新力的强弱。纵观发达国家三种类型的经费投入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合理,虽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是研究的主体,但是,基础研究所占的比重同样不低。例如,美国2000年是18.1%、法国2010年是26.3%、意大利2010年是25.7%,捷克2011年是25.5%,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奥地利、美国、韩国、丹麦等国近年也都在17%到20%之间,相当于四分之一的R&D经费支出用于基础研究。发达国家的应用研究在17%至50%之间,试验发展在30%到90%之间。2014年,红河州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97.9%、2.9%,基础研究甚至比重为零,经费过多地投入到应用研究,经费投入结构严重不合理,这就意味着红河州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对长期原始性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致使红河州原始创新力不足,从而造成过度依赖境外技术。
2.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率低。在全球创新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竞争的重点领域,谁先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谁就能率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实践证明,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前提条件,是产品和产业自主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创新自主和技术标准自主的基础和关键,[3]通过转卖、技术入股、产业化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不仅带来经济效益,也能推动科技进步,从而提高地区创新力,因此,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就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2014年年末,红河州有效的发明专利数是211件,其中境外授权的仅有2件,已被实施的有112件,占专利数的25%;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22件,仅占已被实施专利的19.6%。这反映出红河州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率偏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却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转化,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创新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实施转化,不仅会严重降低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也会阻碍产业技术的升级,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降低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3.新产品开发产出偏低。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全球各大知名企业都十分重视对新产品的开发,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新产品的研发。例如,微软新产品研发开支占营收的13.4%、强生研发开支占营收的11.5%、英特尔新产品研发开支更是占营销收入的20.1%。2014年,红河州全部工业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投入为88045万元,仅占营销收入的0.68%,新产品销售收入为877955.2万元,其中,出口收入49187.3万元,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5.6%,投入与收入的比值达9.97%。这反映出红河州企业对新产品研发支出投入少,重视度不够。9.97%的投入与收入比值,与全国相比,处于偏低的位置。从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看,红河州新产品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竞争力低。
1.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缺位错位。第一,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错位现象突出。在科技管理体制中,政府对科技人员、场地、资金等科技资源的配置的干预过多,部门的利益、官员的意志往往决定了项目、资金等科技资源的分配,致使科研人员为了争取到项目和资金,以部门的取向为主而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不仅抑制了科技创新,还造就了学术腐败。第二,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缺位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缺乏全国性的科研申报平台,致使很多相同的课题、类似的课题在不同地方被重复立项,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课题验收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课题验收过多地偏重于论文发表、出版著作等方面,而忽视了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要求,致使成果仅限于理论而造成浪费。
2.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第一,政府在专利管理方面存在缺位。当前,我国的专利管理制度是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状态。专利授权后,研发者只具有发明专利的管理权而不是所有权,其所有权其实是国家所有。同时,我国的专利审批程序复杂,效率偏低,尤其在一些重大科研方面,由于参与研发的人员众多、资金来源多渠道,而政府在专利方面的管理职能不明确、不详尽,从而造成产权关系复杂、产权界定不清,使得研发专利难以实施,价值得不到体现,最终挫伤研发的积极性。第二,研发专利的评价机制缺失。科研机构和高校一直是科研成果主要的产出来源,但是,科研机构和高校更多的偏向于基础性研究。由于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职称考评机制,致使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人员重论文轻专利,缺乏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和积极性。科研成果大多是以理论论文、课题结项报告、专著等为主要产出形式,以便顺利评定职称,而不是对成果进行深度的挖掘,尽力转化成生产力,实现其价值。第三,授权的专利商业化转化率低。这是由于专利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不完善,专利信息不对称,致使授权专利无人问津,同时,有需求的企业因信息不畅,又买不到相应的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研发者往往对专利的商业化预期过高,而企业购买专利时,不仅会对专利的收益进行市场评估,也会对专利转化成产品后的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因此,供需双方对专利的价值评估存在差距,往往致使供需双方无法成功交易,这也是授权专利商业化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3.自主创新缺乏动力和政府服务支撑不足。第一,创新主体缺乏动力。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实行以供给为导向的创新政策,重点是推动知识产出和供给,以知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但创新的非线性,致使传统的政策导向造成创新资源的错配、分割和短期化,最终使得国营企业因创新激励不足而求稳避险,外资企业因国际分工和制度壁垒所限而技、产分离,民营企业因资源少、地位低而力不从心,科技人员因制度束缚而无可奈何。第二,科技创新的初创投入动力不足。由于项目发现机制、项目评估机制、项目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红河州企业对于创新初期阶段的风险投资等投入的动力长期不足,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创新初期阶段风险投资的弱小,对提高科技创新初期的市场化活力和带动创新项目的商务孵化非常不利。第三,科技创新的市场服务不足。红河州各地园区大多具备技术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窗口,但是,往往缺乏公共资源与企业及时、便利沟通的平台和产业、融资、商务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咨询服务体系。第四,政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及加计扣除政策执行不到位。2014年,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为992.2万元,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0.11%,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669.9万元,同比下降39.3%。减免税政策步伐的放缓,对切实加强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创新管理方面的职能应该集中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监督评估和重大任务实施等方面,而对于竞争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开发,应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决定。第二,积极建立创新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创新治理的多元化。第三,重点改革以论文、著作等理论为主导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考评机制,把专利成果转化及其产生的效益纳入考评机制中,将其结果作为政府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促使科研人员从过去单纯的只注重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和著作转向重视后期的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从而避免专利浪费,带动科技进步。第四,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专利外,减少对专利转化为成果的行政性干预,简化专利许可和转让的程序,赋予专利研发者转化为成果的自主权。同时,搭建专利信息转让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专利转化成果的市场收益和风险进行预估,从而增加专利所有者和需求者对专利转化成果的认知,从而避免供需双方因对专利认知不同而造成的交易失败,促进专利转化成生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加强滇南中心城市群的建设力度,着力把“个开蒙建弥”打造成为最具有创新性、吸引力、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创新平台,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集聚,充分发挥滇南中心城市群的带动辐射作用。第二,推动红河综合保税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向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孵化创新型企业的方向转型升级,实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服务、新型产业的集聚,增强“三区”创新载体的辐射带动功能。第三,以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为契机,积极推进与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的合作力度,依托东南亚国家的能源、市场资源,融入东南亚国家产业链、物流链,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国际产业合作,搭建国际创新平台。
第一,引导企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评估研发项目风险、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补助研发资金等支持方式,鼓励企业、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自主进行原创性的技术研发、应用研究及实验发展;鼓励大企业向产业链中的中小型企业开放技术研发信息,把研发专利成果转化向产业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转移,从而实现产业链延伸,达到本地产品的配套发展,使企业由传统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第二,改革科研管理制度,减少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的行政性干预,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择科研项目的自主性,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性研究,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向培育高素质人才、建立一流学科、科技研发等方向发展,把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成为原始创新力强、专利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程度高的创新主体。
第一,改革现行的科技经费投入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支持的科技经费投入与双向选择的竞争性经费投入并存的投入制度,由科研前期经费支持向后期以成果评估结果为主的经费支持方式转变。第二,加强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与商业银行、其他企业、社会投资者的合作,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渠道。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设立面向专利贷款的服务平台,以知识产权为抵押面向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贷款;探索实行以技术入股等方式,积极吸引其他企业、社会投资者投资科技研发,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从而解决科技研发经费短缺的问题。第三,合理配置科技投入比例。针对红河州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三类活动比例严重不合理,原始创新力不足,过度依赖境外技术的现状,重点调整三类活动投入比例,尤其是加大对基础研究和试验研究的投入比重,力争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占R&D经费支出的四分之一,试验发展达到30%,在完善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培育出新的材料、产品和服务。
第一,积极推行引进创新型人才政策,积极吸引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的创业人才来红河州创新创业。第二,围绕农业、烟草等重点学科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创新型人才,探索建立以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主的“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试行在普通高等教育中从课程设置、教学设置等方面与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破除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困境。第三,加大对原始创新、技术改进等对研发有重大贡献的各类研发主体的激励,探索建立提高研发者专利成果转化和转让收益分配比例、专利入股、股权期权等激励制度,使科研人员回报的方式多元化,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第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入信息化技术,推行“互联网+农业”计划,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项目,逐步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北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区为平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橡胶、梯田红米、香料、油料、水果、棕榈、商品林等“六个百万亩”和畜牧、旅游、蔬菜、生物药业“四大特色”产业群建设,[4]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精准化水平。第二,围绕烟草、冶金、石化、能源、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立足红河州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按照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要求,着重对再生资源利用、工业节能技术、工业排污技术等先进技术领域开展研发。加强工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对传统产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产品包装及销售、企业的管理等方面实施信息化,全面提高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创新驱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第三,搭建与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合作的平台,重点围绕药材规模化种植、制药技术、成品药、新产品研发、现有药品再研发、健康服务等领域开展生物医药业技术创新,把生物医药业和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具有红河州特色的新型产业。第四,以推进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5]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业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集休闲、度假、养生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转变。
[1]习近平.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N].人民网,2014-06-04.
[2]王志刚.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求是,2012(23).
[3]孙晶.基于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政策框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3).
[4][5]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红河日报,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