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虹,袁 鸣,方 敏,吴 吟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 065201; 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3.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100040)
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编制的思考
李 虹,袁 鸣2,方 敏1,吴 吟3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 065201; 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3.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100040)
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提高野外地质工作水平、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通过对编制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及编制过程中应采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编制该标准基本框架的适用范围、标准结构、标准内容、术语定义及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标准编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勘查队伍实力逐渐增强,同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了我国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仍存在不足,主要问题表现为:整体配备能力与水平不高、各单位配备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等,主要原因是没有专门的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行业标准。因此,编制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迫在眉睫。现就该标准编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该标准的修订。
1.1 指导思想
为适应新时期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保障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地质勘查工作,改善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者工作、生活条件,保证野外地质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则需提高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能力与水平,推进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标准化建设,以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1.2 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情况的研究,根据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水平,结合地质勘查行业现状和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发展前景,编制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行业标准。
1.3 基本原则
编制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标准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3.1 完整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应力求全面性和系统性。规定的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范围,应包括陆地、海洋及航空等各个区域;规定的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活动内容,应包括工作、住宿、餐饮、交通、通讯、医疗、文体、应急救援和个人防护等各个方面;规定的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适用范围,应包括从事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不含石油)、气体矿产勘查(不含天然气)、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调查、地质钻(坑)探、海洋地质调查、航空地质调查及地质实验测试等各个地质勘查领域。
1.3.2 统一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应力求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的统一。本标准应基本涵盖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活动,应符合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统一标准。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应规定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的总则、内容、要求等。旨在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发布,切实发挥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规范和整体提高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
1.3.3 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应力求适用性、先进性、合理性。本标准应是在广泛调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水平,针对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和地质勘查活动特点,结合我国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现状,借鉴国内、外经验和做法,参照相关标准等制定。本标准应全面综合和系统反映地质勘查行业后勤保障方面已有成果和最新进展,应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等特征。
1.3.4 实用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应力求针对性、实用性。本标准保障范围的重点区域应为陆地,包括一般地区及特殊地区,针对性强。实用性表现为:适用于地质勘查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后勤保障部门及后勤保障人员、野外项目部及野外地质人员,是其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活动的规范准则和依据;适用于地质勘查单位的主管单位、地质勘查行业的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市场的监管机构(中介组织等),是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的监管准则和依据;适用于地质勘查项目出资人、社会公众等,是了解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活动的投资指南和参考手册。
1.3.5 可操作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应力求简洁、明确、具体,便于使用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操作性强。如应规定的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的基本要求简洁;规定的野外项目部驻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的陆地(一般地区、特珠地区)、海洋及航空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的内容及要求具体。
2.1 适用范围
本标准应规定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的总体原则和居住场所、餐饮伙食、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通讯联系、文体活动、劳动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应适用于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的后勤保障配备管理活动。其他类似单位野外地质科研、教学实习可参照执行。
2.2 标准结构
按照标准编制要求:参考其他标准,本标准应设前言、引言、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居住场所、餐饮伙食、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通讯联系、文体活动、劳动防护、应急救援、参考文献等章节,并视情况增设附录。
2.3 标准内容
本标准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具有不同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的地质勘查单位,在我国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居住场所、餐饮伙食、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通讯联系、文体活动、劳动防护、应急救援等的种类、数量及技术参数的配备要求。
2.4 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据了解,已发布实施的相关标准有: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 2004-2005)、个体防护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AQ 2037~46-2012)、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AQ 2049-2013)等。为了保证该标准的完整性,编制内容基本覆盖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领域,在编制过程中,应处理好与相关标准的关系,尽量做好与相关标准的衔接工作。处理原则:一是对于已发布实施的相关标准的适用的有关内容应在本标准中予以引用(引用标准,应在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出),对于适应性差的内容应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二是对于已立项研制的相关标准的有关内容应及时与有关编制单位做好沟通与协商,对于适用的有关内容应在本标准中予以引用(引用时,应在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出),对于存在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三是对于已发布实施和已立项研制的相关标准没有涵盖的有关内容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编写或补充。
2.5 术语和定义
为了使本标准的使用不产生歧义,对一些术语应进行必要的定义。例如: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用品、项目工作部、分散作业组、平原区、山区、青藏高原、沙漠、无人区、海域、居住场所、餐饮伙食、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通讯联系、文体活动、劳动防护、应急救援等。
3.1 资料收集
根据本标准编制的目标任务,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情况的相关资料。资料类型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系统、专业/行业协会、勘查公司或地质勘查单位制定的有关标准、文件;政府、部门/系统、专业/行业协会、勘查公司或地质勘查单位编写的有关报告或材料;专家、学者的论文、专著等。资料收集领域主要包括:地质勘查行业各系统的相关资料;其他经济性质地质勘查单位后勤保障配备情况的相关资料。
3.2 实地调研
根据本标准编制的目标任务,应通过不同方式(包括:实地调研、召开研讨会、专家咨询等),针对我国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包括:平原区、山区、青藏高原、沙漠、无人区、海域等),选择不同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不同经济性质有代表性的地质勘查单位,对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现状展开调研。调研重点应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同时应兼顾其他经济性质地质勘查单位。
3.3 标准编制
按照标准编制程序,编制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配备标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草《标准》(讨论稿),召开专家研讨会(次数视情况而定),修改《标准》(讨论稿),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发送各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第二阶段:整理反馈意见,召开专家研讨会(次数视情况而定),修改《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送审稿),报送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第三阶段:根据审查意见,修改《标准》(送审稿),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本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国内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方面行业标准的空白,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和里程碑式意义。
本标准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野外地质工作水平,保障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对促进地质勘查单位野外地质工作后勤保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制定本标准,不仅可为地质勘查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后勤保障部门及后勤保障人员、野外项目部及野外地质人员提供行业标准,也为地质勘查单位的主管单位、地质勘查行业的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市场监管机构等提供了监管准则,也为地质勘查项目出资人、社会公众提供了投资指南和参考手册,必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发达国家职业安全健康主要经验与做法.劳动保护[J],2013(1):117-118.
[2]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25-31.
[3]U.S.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U.S.Geological Survey.Safety and Health for Field Operations Handbook 445-3-H[M].America: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2014 :40-48.
[4]DON UMPHERSON, DOUGLAS BENNETT, J.R.Webb.Bush, Safety in Mineral Exploration[M].Canada:Mines Accident Prevention Association Ontario,Ministry of Northern Development and Mines,1991 :30-39.
PonderingonLogisticsStandardFormulationofGeologicalExplorationUnitFieldGeologicalWork
Li Hong1, Yuan Ming2, Fang Min1and Wu Yin3
(1.Chinese Academy of Land & Resources Economics, Sanhe, Hebei 065201; 2.China Non-ferrous Metals Resources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12; 3.China Co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40)
The formul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 field geological work logistics standard are conducive to promote field geological work level, ensure health and safety of field operators. Though the expounding of guiding ideology, goal assignment,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logistics standard and research techniques should be used during the formulation,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scope, standard construction, content, term definition of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tandard formula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with relevant standa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 field geological work; standard formulation
10.3969/j.issn.1674-1803.2017.08.15
1674-1803(2017)08-0078-03
李虹(1977年—),女,内蒙古乌海市人,副研究员,管理学硕士,现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工作。
2017-04-20
A
责任编辑:孙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