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包容转子爆破对飞机增压舱释压率的计算方法研究

2017-01-24 15:16张健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年12期

张健

摘 要:飞机增压舱在高空受非包容转子碎片撞击受损后,会出现高空释压的问题,客舱内的压力会迅速减小。飞机增压舱发生破损后,飞机结构能够承受的载荷将发生变化,若要以最大速度下降可能会发生机体结构二次破坏的危险。因此,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不同等效泄漏面积的释压率;根据不同的释压率,计算得出飞机紧急下降的安全速率。

关键词:非包容转子爆破;飞机增压舱;释压率

中图分类号: V2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62-2

2 简化释压过程的数值仿真

根据上一小节得到的理论公式,利用Mathematica软件对飞机增压客舱突然释压过程进行数值计算。

2.1 数值仿真

飞机在巡航高度发生意外释压时,飞行机组人员要按照标准程序操作进行紧急下降,紧急下降的速度是飞机结构能承受的最大速度,最大速率约为每分钟4000到5000英尺。但若飞机发生非包容事故,并且增压座舱发生破损后,飞机能够承受的极限载荷将发生变化。因此,根据适航规章的规定,本文将计算得出不同下降速率对应的临界释压等效面积。

根据分析的可知,飞机发生突然快速释压前22s为机组人员的反应时间。因此,飞机下降的过程为:0—22s为机组准备下降过程,22s后为飞机紧急下降过程。

飞机的巡航高度为12500米,飞机下降速率为20m/s,规章要求的临界高度为7620米,临界时间长为120秒,如图1(a)所示。

图1(a)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高度。A-B为前22秒机组的反应时间,此时飞机仍在巡航高度飞行且没有下降,但此时客舱内压力高度已经开始上升;C点为飞机的实际高度的与飞机增压舱内的压力高度相等的时刻;D-E的时间长为120秒,即飞机座舱压力高度大于7620m的时长为120秒;从C时刻开始,飞机客舱内的压力高度将随飞机实际高度降低而降低,但受破损洞口面积大小的限制,客舱内压力高度没有飞机下降的高度快,因此存在延迟现象。

经过计算得出,飞机的巡航高度为12500米,飞机下降速率为20m/s时,对应的临界等效面积为0.014平方米,对应的前22秒的飞机客舱压力高度的上升速率为24.85m/s。

如图1(b)所示,飞机的巡航高度为12500米,飞机下降速率为15m/s时,对应的临界等效面积为0.00988平方米,对应的前20秒的飞机客舱压力高度的上升速率为17.5m/s。

如图1(c)所示,飞机的巡航高度为12500米,飞机下降速率为10m/s时,对应的临界等效面积为0.00632平方米,对应的前20秒的飞机客舱压力高度的上升速率为10.75m/s。

如图1(d)所示,飞机的巡航高度为12500米,飞机下降速率为5m/s时,对应的临界等效面积为0.00311平方米。

利用上面的方法,对不同巡航高度的飞机,分别使飞机下降速率为20m/s、15m/s、10m/s和5m/s时进行仿真计算,得出相应的数据。

2.2 数据分析

根据上面计算得出的数据,绘制出飞机下降速率—等效泄漏面积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

根据计算后的结果可得2的曲线图,曲线的横坐标代表飞机的等效泄漏面积,纵坐标代表飞机下降速率,曲线代表某一等效泄漏面积下的临界下降速率。在某一等效泄漏面积下,飞机的下降速率应在图2临界曲线的上方,但应小于飞机结构能够承受的最大下降速率。

飞机增压舱破损后,飞行人员并不知道增压舱受损的泄漏面积,而仅仅可以根据飞机座舱高度仪表知道飞机座舱高度的变化率。因此,根据理论推导公式,求出前22秒的平均座舱压力高度变化率,将等效泄漏面积转化为座舱高度的变化率。根据假设我们知道,飞机的前22秒还没有进行紧急下降,所以可以将等效泄压面积变换为前22秒的平均座舱压力高度变化率。转化后如图3所示,曲线代表飞机下降速率的临界下降速率。飞机下降速率大于该临界的下降速率,才能满足适航规章的要求,即飞机的下降速率应在临界曲线的右侧。

图3 飞机安全下降速率的临界曲线

3 结论

①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对释压率的公式进行了简化公式推导,得到座舱压力高度随飞机下降的时间函数;然后对增压舱泄漏量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②本文根据所推导出来的理论公式,依据CCAR25.841中客舱压力高度为7620米时不能超过2分钟的要求,利用Mathematica软件对飞机增压客舱突然释压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等效面积对应的释压速率;再分别计算不同飞行高度下的释压率,进而得到飞机相应的临界下降速率,最后得到飞机安全下降速率的临界曲线。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CAR-25-R3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S].北京:中国民用航空总局,2001.

[2]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AC20-128A[S].华盛顿: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1997.

[3] 蒋龙富,刘鹏.座舱允许最大泄漏量与等效泄漏面积的计算及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6(11):31-32.

[4] 彭世尼,周廷鹤.燃气泄漏与扩散模型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08(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