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苗族民间信仰的社会意义及社会功能探析

2017-01-24 22:45刘自学赵文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社会功能社会组织

刘自学++赵文敏

摘 要:苗族的民间信仰一般来说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三种类型。鼓社、议榔是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传统社会组织,苗族民间信仰对苗族社会的产生的重大影响是通过苗族自己民族独特的社会组织得以实现的。民间信仰作用于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体现其价值与意义,这就形成了它的社会功能,苗族民间信仰具有族群认同、道德教化与维护生态的功能。

关键词:民间信仰;社会组织;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B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97-3

1 苗族民间信仰的类型

给民间信仰下一个定义的很困难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指那些在民众中广泛存在的,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这种精神情感而产生的行为和仪式制度。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民族与族群没有自己的民间信仰与宗教观念,古老的苗族概莫例外,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早年时期生产力与科技水平极度底下时的人类面对严酷大自然而感到自身无能为力时的必然产物。在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压迫下,人们感到恐惧与无可奈何,认为单个人力量无以与大自然和社会压迫的强大力量抗争,从而在民众形成对超现实力量的信仰,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消除恐惧,摆脱困境,实现凭借人类自身力量难以达到的目标。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形式。”[1]古老的苗族在其原始社会时期就产生了民间信仰,这些原始信仰也随之苗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苗族的民间信仰一般来说有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几种类型。

费尔巴哈指出,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苗族的传统观念认为,万物有灵,先民们把与自己生存的有关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神化,这就产生了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历史上产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一直流传至今的一种信仰。苗族人们的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竹子、山岩,巨石;人造物崇拜对象有桥、水井、铜鼓等。雷山县苗学会副会长李国章指出,苗家妇女发髻上佩戴花朵,是苗家人太阳崇拜的一种表达方式,苗家女子发髻正面花朵象征太阳,发髻后端的梳子象征着月亮。分布在云南金平、麻栗坡等地的苗族民众,每当农作物抽穗时,他们都举行祭祀“天公地母”的仪式,祈求天、地神灵保佑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遗迹。在当代湖南城步苗族民众中,依然保留着祭祀太阳神的宗教仪式,仪式在晴天的黎明时候举行,巫师表情严肃地到东方去迎接太阳,追随的人们也同样庄严肃穆,等到太阳升起时,一齐向太阳礼拜,同时高声歌颂《太阳歌》:“太阳出来是辰时,正是大王出门时,大王出门犁田去,来年丰收庆古坛。”苗族由于在远古的战争中失败,被迫离开黄河流域迁徙到山区后,开疆辟土,垦殖农田,对石头有深厚的感情。贵州雷公山苗族民众住在深山老林,把山岩巨石当作崇拜对象,苗寨里凡小孩得了病,便请巫婆祭石头,认石头为小孩的保护神,称为“岩妈”,逢年过节,或者小孩身体不舒服时,都会烧香化纸祭祀,祈求“岩妈”保佑孩子平安。

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发展。图腾(totem)来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有着一种特殊关系,甚至认为自己的氏族起源于某种动植物,由此把它视为该氏族的象征与神物加以崇拜。关于图腾崇拜产生的,恩格斯说“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是动物。由此而产生了动物崇拜。”[2]苗族图腾崇拜之一是对枫树,蝴蝶的崇拜。从《苗族古歌》来看,黔东南苗族曾把枫树、蝴蝶作为自己的图腾。苗族古歌唱道:天地生枫木,枫木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姜央,然后才有了苗族,才有了人类。《苗族古歌》中的《妹榜妹留》和《十二个蛋》两首歌,讲述了“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从枫树上产生出来,与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12个蛋,孵出了苗族的始祖姜央,龙、蛇、虎、牛,蜈蚣、雷公等12个兄弟,从此天下便有了人和动物,姜央就是苗族的祖先。因为“蝴蝶妈妈”是孕育于枫树之中,所以,枫树就成为了苗族崇拜的神树。枫树成为苗族的图腾还与历史上远古的战争有关系。远古的时候,苗族属于“九黎部落”,蚩尤是他们的部落首领。当时,九黎势力很大,后来炎帝与黄帝结盟,与蚩尤在涿鹿大战,蚩尤以失败告终。《轩辕本纪》指出,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后化为枫木之树。”《山海经·大荒南经》云:“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据说,自古以来,苗族每迁徙一地,都要先试种枫树,枫树种活即可定居,否则再迁徙到其他的地方。在贵州苗族村寨周围都种有枫树,被认为是佑寨树,定期祭祀,保佑平安。苗族人视姜央为远祖,供奉“蝴蝶”为祖先,种植枫树保佑村寨安宁,子孙繁衍,五谷丰登的习俗延续了数千年。苗族古歌《焚曲巾》说:“杀猪扫村寨,祭祖先老人,祭祖祭蝶妈”。

祖先崇拜是指这样一种信仰,认为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不灭,并且能够对子孙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这种观念是在鬼魂崇拜与血统因缘观念两者结合起来而形成的。苗族的祖先崇拜的表现是祭祀苗族的祖先姜央,与其后列祖列宗,鼓藏节是苗族人们祭祀祖先的重要仪式。

2 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苗族社会组织

民间信仰对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需要一定的载体,这就是社会组织,苗族民间信仰对苗族社会的发生重大影响是通过苗族自己民族独特的社会组织:鼓社、议榔得以实现的。

鼓社这种社会组织的存在是与苗族祖先崇拜息息相关的,其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先。鼓社,即立鼓为社,该组织历史源远流长,是源自苗族的氏族、部落时代就存在的社会组织体制,正如苗族古歌唱述的,“姜央兴鼓社,全疆得共和”,其性质是苗族社会一个原始的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鼓社本质上是一个宗族组织,每一个鼓社,有一个木鼓,木鼓用枫木制作,象征着祖先神位,一个木鼓代表一个社,即为一个血缘家族组织,同鼓社人即表明同宗共祖,彼此不能通婚。其功能是祭祀祖先,发展本部落的经济,对本部落人们进行礼乐教化,同时保卫村寨安全反抗外侮等。鼓社的有领导人,被称为鼓主,黔东南地区苗族鼓社,均设有鼓主若干,第一鼓主为“嘎略”;第二鼓主称为“嘎雄”;第三鼓主称为“顶往”;第四鼓主称为“顶播”;第五鼓主叫作“嘎老”。这五位鼓主各有其职责,以第一鼓主的职务最高。鼓主由全社人们民主推选产生,鼓主的一般要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有儿有女;第二,夫妻双方父母健在;第三,人品端正;第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鼓主的职责主要是主持鼓社祭祖盛典仪式;维护全鼓社古理榔规,使之得到确实遵循;维护鼓社的种种权益;安排农活等。鼓社组织体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鼓社节的活动来具体表现出来。不同苗族村鼓社节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是祭祀祖先,是祖先崇拜的重要的仪式体现。

苗族祭鼓,在于苗族先民人死后有灵魂不灭的观念,而用图腾枫木制成的木鼓便是祖先的归宿之所,认为只要敲击木鼓,就能唤起祖宗的灵魂。因而祭祀祖宗就用祭鼓的方式来体现。鼓社节一般隔十三年举办一次,每届要连续祭祀三年,才算完结。

鼓社节也叫鼓藏节、吃牯脏,其程序一般如下:第一年,选好5位为鼓主,第二年在鼓主的安排下采购好鼓牛,同时完成接鼓、醒鼓和制单鼓的任务。接鼓是在指祭祖前要把搁置在前一届第一鼓主家的双鼓接到新一届第一鼓主家里安置好。接鼓时必须举行隆重庄严的仪式,所有鼓主要共同参加。所谓醒鼓就是委派人员到山上去把于搁置石洞里的单鼓翻动一下,表示告知祖先,即将要祭祖了。制单鼓就是每次祭祖时要制作一个新鼓,届时鼓主要委派民众上山砍树制作鼓。在进行敬祭仪式后,才能将树砍倒,运回村里安置,以备作制鼓时用。第三年鼓社节正式开始,首先举行隆重的斗牛仪式,第二天杀牛祭祖。在杀牛的那天半夜鸡鸣时间,要举行呼唤祖先灵魂和祭奠牛圈仪式。巫师念念有词,大意是说,现在正式开始祭祀祖先,子孙虔诚回念祖先,希望祖先保佑子子孙孙发达,年年丰收,家家发财致富。同时,巫师念“扫牛经”,目的在于超度牛魂到祖先住处去,在阴间继续为祖先服务。第二天晚上,村里民众各自宴请自己亲友,这一餐就是名副其实的“吃牯脏”,必须用牛的心、肝、肺、肚、肠等内脏祭祀祖先。主人要熏烧香纸钱物,酹酒献肉,祭祀完成后,才能邀请亲友入席,与祖先一起共同吃牯牛内脏。第三天,主人继续款待自己家各自的亲友。第四天,亲友告辞各自回家,主人用米粑、牛肉,鱼等礼物馈送亲友。最后一天的夜晚,苗族村寨民众把单木鼓抬进原来的石洞珍藏,祭祖活动宣布正式结束。

“议榔”这种社会组织的存在同样与苗族民间崇拜息息相关,其主要功能是议立民族习惯法,而所立法律的威严与贯彻执行是神灵的神圣性在场做担保的。议榔,在苗语也称为“构榔”,是苗族地区一种民间议事会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制定苗族区域地区的习惯法,与鼓社本质上的区别在于,每一个鼓社,是一个血缘家族组织,同鼓社人即表明同宗共祖,议榔是由不同宗族的家族组织成的。这种组织广泛存在于湘桂黔边区。湘西苗族称之为“合款”,云南一带人们称为“丛会”。议榔制度是古代部落时期原始民主制度的残留,由某一区域各寨子的人们共同参与。所谓议榔就是大家一起来议定规约之意,含有集体发誓之意。议榔的领导者被称为榔头,榔头由各寨寨老、理老等民主推举产生,一般被推举者为当地德高望重、办事公道,讲话有说服力,精明强干的长老。榔头根据议定的习惯法来维护当地区域的社会秩序,其主要职责是:调解与处理村民之间田地、山林的所有权的纠纷;调解与处理本地区村民之间婚姻纠纷;调解与处理本地区村民之间斗殴事件;调解与处理村民违反禁忌事件。议榔定期或者不定期召集会议,制定新的榔规。每次议榔首先由各寨寨老或理老们商议榔规的内容,然后召集村民会议通定,然后宣读生效。重要的榔规的通过,还往往举行“埋岩”仪式。宣布新的榔规是村寨的一件大事,榔头宣布约规时,要请巫师念诵“议榔词”,要由巫师禀告列祖列宗(灵魂),让列祖列宗见证。然后杀牛或杀猪祭祀祖先。所杀的牛或猪肉,必须将肉割成小块,用篾条穿成串,分配给村寨每家每户,在每家每户村民在吃肉的时候,将议榔内容宣布一遍,类似于“布告”,为的是使家喻户晓,同时也意味着每家每户村民在列祖列宗在场的前提下,同意了新的榔规。新的榔规通过后,然后在举行立法会议之地就地栽种一株杉树或枫树为标记,大多情况下往往举行“埋岩”仪式。故有“栽岩立法”之说。议榔栽的岩石一般都经过粗略的打制,呈长方形,长约一米,露出地面的部分长约尺许,为一斜切面,顶端指向东方,以示怀祖。要把宰杀祭祀祖先的牛血淋在石头上,

村民认为,这些用祭祀祖先的牛血淋过的石头具有灵性,它见证了新的榔规的神圣性,因此一旦违反榔规,必遭天谴。

3 苗族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定会关注社会,作用于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体现其价值与意义,这就形成了它的社会功能。

首先,苗族民间信仰具有族群认同与凝聚功能。这种功能一般是通过举行操演神话的仪式完成的。苗族民众最重要的仪式是鼓社节,与老人去世时举行的丧葬仪式。在鼓社节的仪式上,巫师会唱述苗族古歌,

在苗族老人的丧葬仪式上唱述丧葬古歌如《焚巾曲》。在这些庄严的仪式中讲述着神话故事,讲述了开天辟地,蝴蝶妈妈生出姜央等人类起源的故事,同时穿插着涿鹿之战与苗族民众朔河西迁的历史故事,“神话叙述召唤个体经由族链回到源始……源始保证了社会的统一”[3]。通过这些独特的民族神话与民族历史故事的认知,在场的人们油然而生族群认同与历史认同意识,凝结成坚强的力量。

其次,民间信仰的基本内容是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这些基本教义为个体道德行为提供了神圣的保证,从而在内心产生震撼,如醒世钟,促使世人弃恶从善,从善如流。正如《易·观》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民间信仰的基本教义发挥着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功能。与祖先崇拜相关的各种仪式,通过回念祖先的创业的艰难,灌输着孝道伦理的思想。鼓社节里巫师唱述《苗族古歌》中《涉水跋山》部分,“歌唱远祖先,经历万般苦……扶老又携幼,跋山又涉水,迁徙来西方,寻找好生活。”通过追溯祖先艰辛开拓历史的,人们油然而生怀念与崇敬祖先之情。

最后,民间信仰还有着生态维护功能。黔东南州被称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苗侗民族的生态文化的实绩获得举世瞩目的公认,这些实绩的取得与苗侗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念不可分离。万物有灵的思想,形塑了苗族人们敬畏大自然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从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境。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德]哈贝马斯.曹卫东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社会功能社会组织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