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驸马,为何茶叶走私更加猖獗

2017-01-23 21:48曾园
南都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驸马走私朱元璋

曾园

曾任媒体人,写作涉猎多种文体,著有《词的冒险》。

中国茶叶史在明朝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朱元璋罢团茶(团茶传到日本,被称为抹茶),二是为了禁绝茶叶走私,朱元璋杀了驸马,震惊朝野。

《明史》中记载这个案子,字数很少。安庆公主洪武十四年下嫁欧阳伦。洪武末年,茶禁方严,欧阳伦好几次遣人私贩茶出境,家奴周保尤其蛮横,竟喝令当地官员摊派民车数十辆供走私使用。逢关卡捶辱司吏,司吏将此事上报,朱元璋大怒,赐伦死,周保等人皆伏诛。

这段往事在2009年被改编成福建莆仙戏《天子与娇客》。戏开头便展现朱元璋治下的大明王朝,文恬武嬉,其乐融融,什么都好。惟一的问题由大臣对朱元璋禀报:“陕西茶马司又传来急递,边境私茶猖獗,西番诸番落一再抬高马价,西番以乳酪为食,一日不可无茶。”朱元璋说:“大明坚守边陲,不可一日无马。我朝思以官茶控之,西番却思以马匹反控。”

这段对白很有水平,在短短的几句话将明朝复杂的茶法马政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西番却思以马匹反控”这句话也有很强的戏剧性。

从唐朝到清朝,政府对茶叶都会采取特别的销售政策。清朝皇帝最佩服的就是朱元璋的茶法,认为非常严密。其实朱元璋的马政无非两条:一,压低马匹价格抬高茶价;二,卖给吐蕃不卖蒙古。卖给吐蕃的原因是唐朝以后,吐蕃因为信仰佛教后(也许还要加上文成公主普及茶道之后),世界观与心性大为改变,不再具有侵略性。而蒙古的实力不可小觑,值得小心防备。

《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认为,“有明一代,可谓把茶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茶法高明,独占经营,打击私茶,能否实行呢?明朝后来成为茶叶走私最为严重的朝代。宣德八年,巩昌卫都指挥佥事汪寿造店五百余间停放私茶。成化年间,都督同知(从一品)赵英在凉州“纵容家人与哈密回回贩私茶,并买违禁之物。”从一品官员参与走私,唐宋以来未曾有过。

正德末年,浙江按察佥事韩帮奇用民间口吻写诗:富洋江之鱼,富洋山之茶,鱼肥夺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打无完肤。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也就是说,茶叶虽然产生过巨额利润,但这些利润往往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茶政中不知流往哪里去了。

明代的经济,用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的话来说,就是“在宏观经济制度上,国家继续用强有力的方式来管制宏观经济,对外遏制国际贸易,对内搞男耕女织,在工商业领域搞特权经营销售。”

这种特权经营销售哺育了后世被传说得神乎其神的三大商帮:晋商、徽商和十三行商人,他们因特许授权而获得垄断性利润(贸易的大部分产品为茶叶)。吴晓波写道:“三大商帮尽管都富可敌国,可都是被豢养大的寄生虫,他们的财富增加与市场的充分竞争无关,与产业开拓无关,与技术革新无关,因而与进步无关。”

所谓乾隆盛世的真相如何呢?英国人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如下描述:“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这与明代关于韩帮奇的民间观察是一致的。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今天,任何热爱明粉清粉,听到工资五百年不变,一定会不高兴吧?

《剑桥中国明代史》如此评价朱元璋赐死驸马:“皇帝在这时还下令处死了其他一些人:这种种事件表明了一个人长期患偏执狂后会是什么心理状态。他的女婿欧阳伦只不过因为一件比较小的犯法行为——包括私贩茶叶——而被他下令自尽。”

历史学者黄波,考察过晚年的朱元璋,那时他屡屡发出人生的悲鸣。“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我这般年纪大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甚至说自己“才疏德薄,控驭之道竭矣”。“控驭之道竭矣”这句话讲清楚了一切。

猜你喜欢
驸马走私朱元璋
最含蓄的画谏
画谏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驸马”最初是指车夫
驸马辛酸泪
智辨走私贩
草莽皇帝朱元璋
寻找石像
“驸马”最初是车夫
走私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