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开拓社保新蓝海
人类文明经历了结绳记事、刻字记事等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到珠算计算、电脑计算的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寻找规律的演变。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运用精算分析对经济活动中未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成为保险业、金融业等实现稳健经营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精算技术日渐成为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社保制度建设、政策评估、财务预算、风险预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社会保障领域引入精算技术,随着2004年原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正式设立精算处,精算技术应用逐步在全国社会保险系统推开。以开发精算模型、培训精算人员和建立精算报告制度为主线,精算工作的业务领域由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扩展到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精算工作成果的应用范围已逐步涵盖制度设计、政策调整、规划编制、基金管理等领域,全国社会保险精算工作正在向着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稳步前进。
精准社保,应从精算做起。但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目前的社保制度仍存在收支不合理,社保政策缺位,经办管理基础数据欠精准,运营管理粗放,在数据利用、整理、分析、加工、解构、重构方面有欠缺等问题。
在“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风生水起之时,从宏观而言,大数据有利于社会保障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经办能力的提升。从微观来看,大数据也有利于提高对数据的挖掘加工能力,扩大基础数据来源,优化基础数据质量,为精算应用搭好桥、铺好路。我国的社会保险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保险项目,亟需精算管理的参与,以创新的思维谋求精算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围绕“精算,开拓社保新蓝海”这一话题,本刊邀请部分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在全国社会保险经办系统营造重视社保精算的氛围、建立精算平衡的理念、打造复合型精算人才队伍、推进精算应用开花结果,加强精算对决策的指导意义,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特邀嘉宾:
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 李明
江西省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 程乐华
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计划统计处处长 盖根路
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公共信息处处长 周劲松
主持人: 本刊记者 尚芳
主持人:请您简述贵省(市)社会保险精算应用工作的背景、发展现状和成效。
周劲松:重庆直辖以后,为了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确保新老政策平稳过渡,待遇水平合理衔接,在政策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开展了大量的模拟测算,形成了符合重庆实际情况的解决思路和方案。此后,在社会保险管理中逐步引入了社会保险精算的理念,为精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底,重庆市社会保险局成立,明确了社会保险精算工作职能职责和承办处室,建立起社会保险精算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年度精算报告的撰写上报工作。2014年,重庆市社会保险局专门设立了精算处室,配备了精算工作专职人员,建立了精算工作制度,完善了工作机制,组建了市级精算骨干团队,每年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展精算研究,精算工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精算工作在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政策执行评估、基金风险预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完善政策制度提供了有益参考,降低了基金风险。
盖根路:同其他地区一样,天津的社会保险精算应用是在人社部社保中心统一推动下开展的,目前每年进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精算分析,完成精算报告,提交领导和相关方面参考。除此之外,天津还在精算平衡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对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研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建议。在人社部社保中心开发的精算模型应用中,天津在一些重要参数的估计方面投入了较多力量,加强了一些重要的经济、社会、人口指标的历史数据搜集和研究,力求使参数的取值更为贴近相关理论和工作实际,提高精算数据的准确度和报告的使用价值。
近年来,天津的精算理念随着精算报告制度的建立越来越普及和深入,精算结论和建议直接推动了一些具体政策的出台,如扩大政策覆盖人群、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大力开展医院药店稽核检查、加大地方财政补贴等等。政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金收支状况,提高了基金支撑能力。同时,我们还扩大精算结果应用,将短期精算结果直接应用到五年规划编制和年度收支预算草案制定当中,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规划和预算的科学性。
李明:近两年来,宁夏社保局尝试开展了一些精算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2015年度宁夏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两个精算分析报告,对宁夏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及未来50年基金运行的走势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宁夏社会保险精算工作在整个社会保险工作的影响。此外,利用人社部社保中心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过渡模型,宁夏社保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指数进行了精算分析,通过筛选14套方案,最终确定了指数计算办法,为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平稳过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主持人:在社会保险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现在的精细化管理转轨过程中,精算管理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当前社会保险精算应用工作中,还面临哪些难题和短板?
李明:当前社会保险精算应用工作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保大数据发展前程似锦,但精算应用也存在一些难题和短板。一是精算工作基础薄弱,尽管人社部社保中心自2007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已累计为全国各地培养精算人员近千名,但由于人员的流动,目前还尚未形成合理的精算人员梯队,且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精算工作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这几年社保精算工作在政策调整、预算编制、基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力度还不够。就地方而言,如何将精算工作与业务经办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周劲松:社会保险管理由过去的分散、粗放、低效逐步向集中、精细、高效转变,社会保险精算管理在转变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精算模拟,评估社保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对公平性、效率性以及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促进了社会保险制度及政策调整制定的科学性;二是通过对基金收支预测,监测基金运行风险,定期形成报告对基金进行预警,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保障了基金平稳运行;三是通过对社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政策完善、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经办管理效率提供了依据;四是社会保险关系民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及时提出合理建议,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盖根路:精算管理对不同险种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养老保险是一项长期制度安排,因此精算的重要性是监控其长期持续运行,做到未雨绸缪。如果长期不可持续,则表现为收支失衡,需要提高缴费或是降低待遇,后果将是代际不均或代际不公平,更甚者会造成基金支付危机,如上世纪一些拉美国家的制度困境和近年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而对于医疗、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险,精算的主要目的是厘定合理费率,基金结余不能过多,追求中波经济周期(一般为10年)内的基金收支平衡,亦即在待遇支付和缴费负担上取得相对精确的平衡。当然,精算管理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在经办管理领域的运用,如五年规划、三年滚动预算和年度预算的制订等方面。
尽管精算管理如此重要,但是社会保险精算起步低、发展慢,远远落后于商业保险精算;除少数部门和地区外,精算理念还不普及,精算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精算在整个社会保险决策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不明显;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没有精算方面的任何规定。此外,从技术角度看,当前社保数据的总体质量难以满足精算分析的需要,国内对一些重要参数长期取值的研究和投入尚显不足。精算研究应当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数据,而现行会计制度已有18年未有改革,收付实现制并不能准确呈现基金真实的运行情况,精算分析还须对一些会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才能使用。
主持人:如何利用大数据不断完善精算基础数据的积累,实现社保精细化管理和精算管理?如何借鉴商业保险精算管理的经验,完善社会保险精算管理?
程乐华: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工作主要集中在“扩面”“调待”“提统”等宏观层面,而在参保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基金管理等方面还需要精细化管理和精算管理。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社保精细化管理和精算管理,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经办能力。我认为要做到以下4点。
一是要充分认识大数据与精算两者之间的差异。精算是通过样本研究、抽样调查来掌握“规律”,倾向于将个体抽象化、一般化来把握整体趋势,缺乏对个体信息及行为信息的重视,追求因果关系。而大数据注重研究个体的全量数据,需要全部数据而不是抽样。大数据相对于精算有两大根本改变:大数据让人们脱离了对建模和算法的依赖;大数据强调事物间的相关关系,注重关联性思维,弱化了因果关系。
二是要以参保对象为中心构建大数据。在精算数据的基础上,要注重社保经办过程性数据、公共服务轨迹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归集全系统数据,形成覆盖全面的信息汇聚机制。重构数据资源的组织形式,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数据逻辑,重新组织数据,形成每个参保对象的“电子档案袋”。
三要挖掘数据价值,强化数据即时应用。社保部门已经具备了体量大、种类多、数据鲜活度高的大数据,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可为参保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通过用户画像,基于对服务诉求的实时感知与动态分析,为参保人员提供主动的、引导式的、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为领导监管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预测社保政策制度的运行风险,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例如:医保智能监控,通过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及线上线下购药服务纳入智能监控范围,结合参保人员持卡就医购药的轨迹信息,实现对门诊、住院、线上线下购药等医疗服务行为的全方位监控。
四是要共享开放大数据,共同推动跨领域的融合创新。以“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为契机,树立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全面发挥社保数据资源优势。一方面,向社会赋能。向社会开放社保有关数据,推动社保资源的平台化,形成公众参与、社会共建的新形态。另一方面,向社会借力。共享社会的数据资源,借助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源,解决社保系统内部较难自我革新、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社保资源的应用能力,促进社保服务不断创新。
李明:从社会保险精算看,大数据让传统精算模型面临挑战。在以往单一维度框架下,人口出生率、劳动力参与率、生命表、疾病表、住院发生率等指标是社会保险精算考虑的重点,在大数据框架下,参保职工的流动情况、收入分布、缴费意愿、生活作息、运动频率及参保单位的诚信、经营情况等多个因素都需纳入精算数据积累范围,社会保险精算要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现有精算技术条件下,扩大基础数据来源,调整精算模型,使得各项精算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为社会保险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商业保险因自身特点,拥有一批专业精算人员,从事商业保险精算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种专业优势是社保部门短时期内无法具备的。考虑到社保部门自身的局限性,现阶段,一是可考虑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部分社会保险业务,通过引进和借鉴商业保险精算管理技术,培养社保的精算人才,实现社会保险精细化管理。二是建议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与联系,开展精算工作交流,丰富和拓展社会保险精算思路和实践,使社会保险精算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各项社会保险工作。
周劲松: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比对,精算基础数据来源将更加广泛、实时性更强,人的生命周期内各种维度的信息整合利用将成为可能,社会保险精算模型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必将对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精算产生深远影响,这要求我们跳出社保看社保,积极调整,与之适应,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一方面社会保险精算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加快建设完善社保精算基础数据库,不断丰富精算模型和工具。
在我国,商业保险精算起步早于社保精算,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可资借鉴。例如:可以考虑建立社保精算师制度,实现社保精算专业化,稳定人才队伍;结合商保精算技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研究养老保险隐形债务,完善精算模型等等。
盖根路:大数据是待开发的宝藏,是新生事物,它在社保精算方面的应用前景将会随着专业人员的不断努力逐渐展现出来。商业保险领域已在尝试大数据的挖掘与使用,比如医保市场的细分和产品定价。但是,社会保险是以整个社会承担分散个体风险,市场细分可能没有必要。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在精算模型的选择中,由于大数据的积累,可以有条件更多地使用经验模型,同时对参数模型的参数估计和预测可以预期更好的结果。
主持人:精算管理如何有为有位地确保社会保障良性运行?在社会保险精算应用工作中,您有哪些思路、具体建议?
李明:精算管理要确保社会保障良性运行,一是要加强精算管理基础建设,使社会保险精算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基础建设主要包括精算数据库建设、技术模型建设和参数体系建设。二是要加强精算技术应用和推广。“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将进入全面完善的阶段,无论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国有资本划拨还是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都将对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精算工作要及时跟进和介入这些重大政策调整工作,实现精算技术对制度建设、政策决策、课题研究和业务管理的关键性支撑。
在社会保险精算具体应用工作中,一是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保险的一些热点、难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算工作。例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负债评估、基金支撑能力评估及敏感性参数分析;一次性补缴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基金收支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的分析评估;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对基金的影响等。二是将精算工作与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和目标任务制定工作紧密结合,运用精算技术使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和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更加准确、合理。三是要通过精算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如调增养老金、确定最低缴费年限、完善养老金计发办法等。
盖根路:精算管理要确保社会保障良性运行,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是将精算报告制度写入即将修改的《社会保险法》。这必将提高各级部门和各方面对精算的重视程度,从而在机构建设、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精算报告的编制和使用等方面驶入良性轨道。因此,法律应当明确,各项社会保险均应按统筹层次编制精算报告;报告每年要分别向全国人大和省级人大提交,并择时向社会公开。精算假设、精算结论数据的公布和说明将有利于社会公众正确理解政策并建立合理的改革预期,从而有利于今后重大改革举措的实施。比如,当前推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阻力较大,原因之一是认为基金充裕地区要支持基金相对匮乏地区,但省级统筹下的分省精算报告显示,目前结余较多省份可能有着更高远期精算赤字的担忧,而公布报告会起到促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的积极作用。
另一项具体建议是应尽快编制全国参保人群的生命表,一是因为它和精算报告一样可以起到宣传普及作用,二是因为在可以预期的制度改革思路中,必然需要将养老金高低与退休年龄关联起来,而生命表提供的分年龄人群的预期余命将会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依据。可按城镇和乡村分别编制,同时需要编制多减因表,因为参保人退出参保的因素不仅是死亡,还有工伤、出国、制度转出等因素。
周劲松: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不仅给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平衡带来巨大压力,在老龄化严重阶段可能因劳动力总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制约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给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带来较大影响。为此,对社会保险精算工作提出7点建议。
一是紧紧围绕社保领域改革开展研究,为制度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二是认真分析社保基金结余合理性,适时地开展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分析,为基金保持适度规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减轻缴费负担,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保险未来偿付能力研究,确保制度可持续;四是加大横向合作,积极研究疾病谱变化以及病种不同阶段医疗费用支出对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精算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保精算人才认证、培养、使用和退出机制;六是将标准化理念引入社保精算工作开展中,在推广精算应用上下功夫;七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加快建立国家和省级精算数据库,不断完善精算模型,结合精细化管理,开发相应的精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