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良好家风是推动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

2017-01-23 20:46王慧敏
知与行 2017年5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家风党员干部

王慧敏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良好家风建设专题·

传承良好家风是推动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

王慧敏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家风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久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风气,家风一旦形成,往往会成为家庭成员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成为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良好家风通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使得家庭成员在认同家风的基础上,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于心,从而在日常社会生活当中自主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良好的家风通过为个人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孕育个人的良好道德来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良好家风尤其是红色家风通过对党员干部与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规约,推动党员干部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从而树立党的优良作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利用传统文化的资源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时期,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冲突更加凸显,更要利用好家风这个传统文化资源,让良好的家风成为社会治理的助推器。

良好家风; 社会治理; 助推器

家风文化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优秀代表。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切入点。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久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风气,正如阎旭蕾等人在《家庭教育新论》中指出,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作风、习惯、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等,核心内容是一个家庭的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1]11。这就是说孕育家风的环境在家庭,家庭在长久生活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作风,体现在家庭成员中个人的思想意识之中,作为家庭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大家族世代相传的家规家训都是家风,普通家庭父辈的言传身教也是家风。家风一旦形成,往往会成为家庭成员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成为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家风文化存在于每一个家庭当中,从而形成影响家庭成员的潜移默化的成长氛围。古人讲究仁、义、理、智、信,忠君和爱国往往成为良好家训家风的主要内容,成为激励炎黄子孙报效国家和民族的动力。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良好的家风更加成为涵养社会良好风气、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家风应当是与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相契合,能够培养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各个方面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风气添砖加瓦的家风。它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从而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

一、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层面梳理了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鲜明地表达了在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良好的家风实际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二者都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各种各样的家风要求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比如:“人不能忘本”“落叶要归根”“有国才有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精神要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体现着“敬业”的精神要求;徽商“重信崇义”的家风体现着“诚信”的精神要求;“与邻为善”“远亲不如近邻”“宽以待人”体现着“友善”的精神要求;等等。不难看出,优良家风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德和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具体要求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传承良好的家风,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1.传承良好的家风有利于促进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体系的凝结和提炼,是当代中国精神的最佳体现,它的提出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铺就了道路。但是现实情况是有很多人依然不能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很大程度上将其归结为政治性很强的意识形态内容,却往往忽视了它在塑造个人、治理社会方面的重要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让社会大众能够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看到并理解其在涵养社会良好风气、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方面的作用,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这三个层面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对公民个人的价值观要求,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要求与家庭教育中父母对自己品德教育的内容具有重叠性,理解其在提高公民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不是将其仅仅看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良好家风所内含的好的价值观内容,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个契合点能够帮助让社会大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奠定了对其产生心理认同的基础。

2.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培育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周中之等人认为,认同应当建立在尊重主体自由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经过主体自身思考的认同,那么就是一种盲目的服从[2]142。尊重主体自由的认同必然是经过主体独立思考之后形成的情感体验,而不是毫无情感基础的盲目跟随。家风传承的载体是家庭,而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则是血缘关系。这种特殊的情感孕育环境,能够加深家庭成员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世代相传的家规和家训成为自身的烙印。上文已经提到良好的认知是认同的基础。社会大众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形成了对其的正确认识,将个人品德和素质的提升与其践行联系起来,能够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实际上是与自己的家庭教育在内容上有着密切联系的,从中找到自己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家庭良好风气的传承联系起来,并转化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

3.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人的一切认识最终要回归到实践活动中去。社会成员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家风相融合,形成良好的认知和认同,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日常社会交往中,并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体现家风的家规和家训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家庭中父辈人物的榜样作用等等,都能够对家庭成员自身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这些作用能够培养家庭成员良好的道德人格。好的家风的传承,必定是在世代家族成员的传承中体现的,在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上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共鸣的家风实践,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说,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弘扬家风传统的行为,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二、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016年12月12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3]一个家庭的家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影响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无形力量,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更深刻地体现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接受了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受到了什么样的家庭风气的熏陶,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能够鲜明地体现出来,甚至成为其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关键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不良的家庭氛围将成为影响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山东省某少年管教所曾经尝试对600多名未成年犯人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0多名未成年犯人中,有150多人来自结构缺失的家庭,占25.75%;280多人来自气氛紧张的家庭,占47.67%;110多人经常被父母打骂,占19.27%[4]。破损的家庭结构和不和谐的家庭风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使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是否有好的家风已成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青少年是一个家庭和谐美满的精神寄托,更是祖国繁荣发展的脊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培育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离不开良好家风的传承。

1.良好家风为个人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一定是物质条件的富足,却一定是父母精神世界的富有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又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父母及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尊老爱幼的家庭传统,无形之中就会给孩子提供一个人际关系的示范和榜样,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接触到什么样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其在今后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家庭关系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传承良好的家风有利于个人品德的形成。邓小平在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高度重视社会的价值观建设,他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5]128无论是价值观教育,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培育个人的良好道德放在首位,这是当今社会“人无德不立”最真实的写照。而培育个人道德正是良好家风最基础的功能。良好的家风意味着个人能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耳濡目染中学会为人处世的哲学。良好的家风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逐渐融入其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成为其个人品德的基础性内容。父母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把自身所具有的美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传递给下一代,引导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做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者,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立志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3.红色家风是家风文化的优秀代表。传承良好家风特别是“红色家风”有利于引导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红色家风体现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貌,渗透着我们党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的品质。红色家风不仅仅是“革命家”特有的家风,应该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养料。作为老一辈经历过我们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历史的革命家,应当教育后辈子孙学会感恩,铭记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谁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这样的红色家风是鼓舞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旗帜。我们后辈人应当怀着感恩之心,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事业和美好家园,要树立起为党的事业、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人生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结合起来,做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三、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家风建设的重点是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4]这就是说,党员干部的家风影响着整个党组织的风气,党员干部及其家庭形象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看法,引领着社会风气的主流。党员干部的家风,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领导干部个人的工作作风。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斗争中,因为家风没有建设好,成为贪官污吏进而“落马”的官员屡见不鲜。比如2016年新近落马官员,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原副区长张洪宝,就是因为“宠媳妇儿把自己害了”。由于妻子贪恋权财,张洪宝对此又不进行沟通和教育,对妻子利用其职务收敛钱财的行为不加以管理,反而是利用职务之便放任纵容,为妻子招揽财源。不仅如此,他的妻子还担负着贪污腐败“会计”和“秘书”的职责,以此帮助张洪宝收受贿赂,成为张洪宝与企业还有官员之间的腐败桥梁,成为一个十足的“贪内助”。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不仅关系着党员干部个人的形象和前途,很大程度上还代表着我们整个党组织的形象,党员干部没有良好的家风建设,就很容易陷入腐败的深渊,其个人甚至是整个家庭都会成为党组织的蛀虫。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搞好家庭建设,弘扬和传承良好家风,已成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1.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党员洁身自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中国入仕之人的人生追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治国必先齐家,个人的行为往往成为整个家庭的示范。个人能够坚决做到廉洁自好,那么家人才有可能做到生活简朴;个人能够与人为善,后辈才能学会宽以待人;个人严于律己,家人才有可能面对诱惑而纹丝不动。中国人历来重视整个家庭的发展,希望后辈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成就,因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规家训来把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经验传递给后代,所以要想传承好的家风,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要洁身自好。从这个逻辑倒推来说,良好的家风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成为监督党员干部个人的准绳,家人的期待和尊重也会成为约束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重要防线。

2.传承良好家庭风气有利于家庭成员廉洁自律。“张洪宝”式的人物在党组织中并不少见,家庭建设没做好,一生仕途毁在家人不端行为的事例屡见不鲜。建设好的家风,是对党员干部家属的规约。不否认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那种与家庭成员的社会表现相分离的人,比如最近热映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市委书记“李达康”,其妻子作为银行行长贪污腐败,他自身却洁身自好,表示对其妻子的行为不知情也不纵容,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社会中毕竟是少数。现实情况更加符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一旦有一个人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其亲属往往会利用亲属血缘关系谋取或大或小的利益。在当今社会党员干部家庭建设形成的良好风气,能够约束家庭成员甚至是身边亲属的社会表现,从而不至于出现家庭成员打着领导干部的幌子,行使各种便利。

3.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往往会成为社会的一面旗帜,人民大众最先看到的往往不是党组织,而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生活。党员干部家风是党风的一面镜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父亲习仲勋的祝寿信中谈到勤俭持家的家风,谈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于其自身成长的意义,充分展现出了一位国家领导人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所受到的影响,并且将这些优良的品质充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习仲勋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把党的优良传统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把党的优良作风与家风相融合,教育后辈子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更向我们展示了党之所以富有战斗力,能赢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的原因。这样的红色家风文化,不仅仅是领导人个人的家庭文化,也是我们普通大众都应当学习和弘扬的优秀传统。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资源,多次强调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家风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我党治理国家、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家国同构”的传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社会治理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从家庭入手,在全社会弘扬好的家风,对于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凸显的社会矛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不良社会风气都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6]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风气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氛围,着眼于家庭就能够为社会治理找到好的切入点。新时期我们要利用好家风这一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涵养良好的社风、政风,让良好的家风成为社会治理的助推器。

[1] 阎旭蕾,杨萍.家庭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中之,石书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2.

[4] 石囡.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以家庭为视角[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7.

〔责任编辑:崔家善〕

2017-04-10

王慧敏(1994-),女,安徽广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实践研究。

D649

A

1000-8284(2017)05-0026-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王慧敏.传承良好家风是推动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J].知与行,2017,(5):26-29.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家风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身体传送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