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之思想探析

2017-01-23 20:46杜红艳
知与行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政同志道路

杜红艳

(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86)

习近平治国理政之思想探析

杜红艳

(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86)

习近平同志自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讲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体系,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其思想体系就是以这个问题为原点而展开的。习近平同志谈到了道路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够保持稳定和发展,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发展好。对此,习近平同志进行了阐释和说明。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方面和社会的现实方面都展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习近平同志也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而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得以发展壮大,也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展示出了自我优势。最后,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宏观上就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同时,微观上要做到“五个必须”。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全新的阐发,全新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同时重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篇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改革与稳定、对内与对外政策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政的观点。我们发现,在这一系列讲话和思想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发表了大量的独到见解和观点,他的全部思想都没有离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具体来讲,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介绍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归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第三,指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怎样做。正是通过这三个问题的阐释,习近平同志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主张,真正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一、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事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说明。党的十八大将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决定着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且还会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影响。国内对于中国社会未来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发展争执比较大,出现了各种理论思潮。在各种理论思潮互相争执的情况下,习近平同志强调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关系到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必须以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为前提,能否选择正确的道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兴衰与成败,关系到党的生命。这样习近平同志就将道路问题提升到第一位的问题。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是因为走出了正确的道路,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选对道路。习近平同志上任伊始就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布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分析了我们国家为什么未来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党带领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如果从改革开放算起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经历了60年的实践;如果从近代中华民族寻求解放算起经历了170多年的摸索;如果从中国民族文明开始追溯则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传承。由此可见,中国未来之所以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习近平同志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最后总结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在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都是最优越的;其次,习近平同志强调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历史实践中总结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最后到改革开放,每一步都是因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结合了起来才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是考虑了中国社会现实基础的选择。虽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迅速,社会主义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国际地位也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就是三个“没有变”,即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考量中国社会现实基础上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如日常生活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熟悉却对其内涵又很模糊的概念,但是往往我们并不去追问一个熟知的概念,这就导致了我们并不能真正地把握这个概念以及这个概念所代表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他的讲话中运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具体分析了这个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但是在此基础上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特殊性。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首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的特性,是因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的声音。对此,习近平同志对这些质疑声音进行了回应。除了属的性质外,还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种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差,即其特殊性。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特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第二个特殊性是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第三个特殊性是三者都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的。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差在于既是一条道路,又是一种理论体系,同时还是一种制度,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所以习近平同志用实现途径说明道路的功能,用行动指南说明理论体系的作用,用根本保障来表征制度的作用。

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释与解读中,深刻认识到了前人的贡献,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作一篇大文章,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对文章思路和原则的贡献,同时也肯定之后共产党人的贡献,对于自己在此基础上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些什么又进行了认真思考。至于这篇大文章该怎么写下去,习近平同志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进行了分析。

宏观上是按照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要求“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对于十八大报告有关中国道路的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解读到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的关系。习近平同志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后,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都被习近平同志简称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在他看来,必须正确地对待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既要认识到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所奠定的基础,同时也要认识到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的迅速强大。所以,前后两个30年不能够相互否定。两个30年之间的关系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掀起的否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产生的危害至今也未消除,成为西方国家批判俄罗斯的重要突破口。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不会断送社会主义,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在选择了正确道路的基础上,微观上还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过去我们的发展是基于这条道路,未来的发展依然要坚持走这条道路。二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必须着眼于世界大的历史环境,在现代性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中国这个时期的发展更要建立在顺应世界大势的基础上。三是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为我们党过去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其根本在于人民的支持,人民之所以能支持中国共产党在于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未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然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宗旨,因为脱离人民则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了根基。四是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来都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是因为党自身建设关系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把“理念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就像小孩子缺钙会得软骨病一样,中国共产党人缺少了精神上的钙则理想信念也会得软骨病。我们看一下当下社会的腐败问题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这都是由于缺“钙”、缺“理想信念”而导致的。什么是“理想信念”呢?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两学一做”活动就是在给共产党员补钙。五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将三个自信发展为四个自信,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文化自信”,扩充了自信的范围,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道路、理论、制度最后形成的是一种文化,影响的是人的根本生存方式,而文化自信则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形成的根本保证。

四、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重释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后我国各届中央领导集体都进一步阐释和发展了这个理论,形成了具有自己时代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同志传承并发展了前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习近平同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现代复杂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不陌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发展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理论体系。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已经指引我们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同时我们也承认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30年后,必然要求我们对于这条道路、这种理论、这种制度做出总结和反思,只有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国内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要如何发展的问题十分关注,出现了各种讨论思潮,习近平同志总结到这些思潮有的想把中国引向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有的想把中国引向改旗易帜的邪路上去。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同志再次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并不是将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作为一种要求,而是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践行了理论要想发挥作用,必须首先运用说服人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从理论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整个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中都具有优越性,克服了苏联模式中社会主义忽略了特殊性的缺陷;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只有选择这条道路才能完成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立足于中国当下社会的现实状况,分析出中国社会当下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也决定了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

3.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凝练为“三个特色”。在习近平同志提炼出“三个特色”之前,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条道路又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制度。习近平同志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三个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特殊性都囊括其中。习近平同志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了“三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三者的统一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色。

4.深刻总结了“四个自信”。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出应该具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在我看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只有形成文化才能真正内化到人们的思想中,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发挥作用。

5.为个体指明了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做。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信心,但是对于个体该如何来做我们却十分模糊。习近平同志对于我们个人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意识进行了说明,为个人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习近平同志首次在国家的高度上阐释了端正思想意识的重要性,明确了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的重要性,纠正了之前对于这个问题的轻视甚至模糊的认识,为人们对于该问题的认识而提供了一个思想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习近平同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分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阐释和说明,他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本和基础,因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只有明确了前进方向,才能进一步谈论发展的问题,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才是根本。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进一步深化。这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真正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崔家善〕

2017-04-10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UNPYSCT-2016022);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的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HDRC201610)

杜红艳(1983-),女,黑龙江林甸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D61

A

1000-8284(2017)05-0005-04

时事政治研究 杜红艳.习近平治国理政之思想探析[J].知与行,2017,(5):5-8.

猜你喜欢
理政同志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OVER THE RAINBOW
同志关系
怎样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以仙居为例,四问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