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泽良,蔡 峰
(广东科技学院 体育教研室,广东 东莞 523083)
高校武术教学的价值研究
唐泽良,蔡 峰
(广东科技学院 体育教研室,广东 东莞 523083)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体质下降、信仰缺失、文化缺失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与此同时,对高校武术教学的价值进行审视。研究表明:高校武术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技击防卫、强健体魄、文化传承、道德修正、精神塑造等方面。
高校;武术;教学;价值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国粹,具有强身健体、内外兼修、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等诸多功能。武术在高校的传承肩担历史的重任,然而,当今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高校武术教学的自身定位不清导致了高校武术教学的诸多诟病,武术教学应该首先清楚定位自身,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作为“术道并重”的武术,在高校的传承过程中并未实现准确的定位。武术技术的技击、健身价值和武术文化的教化价值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武术教学的“术道”回归与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技击能力提升和道德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武术教学的“术道”分离是当前高校武术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重视技术演练而忽视武术文化传承的现象已然成为常态,高校武术教学变成了简单的技术复制、粘贴的一个过程。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急于教完整个套路,以争取更多时间让学生练习;学生为了拿到学分与应付考试,囫囵吞枣地被动接受技术训练。长此以往,武术所具有的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被大大地削弱,武术课程的文化品性逐步遗失,成为学校体育中可有可无的运动技术教学内容[1]。
当前,高校的武术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并未达到教育部、学校、学生家长等方面预想的效果。虽然这几年高校武术课程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武术技术与武术文化的脱节。原本讲究内外兼修的武术没有了传统文化的依傍,就变成了体操式的教学。武技背后蕴含的精神、哲学思想、处世原则都被遗忘和抛弃。第二,武术形式单一,地域性不强。简化24式太极拳在全国高校的大力推行,使得太极拳在全国高校具有了影响力。但是,当前新的优秀武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地域性特点不突出的问题依旧存在。第三,教学内容简单,高校武术教学多以传统武术套路为主,武术散打运动在全国各高校尚未大范围普及。散打运动在高校没有得到积极推广受很多因素制约,其中主要原因包括害怕学生受伤、师资不足、场地缺乏等。第四,学校武术的教学考核流于形式、拿学分变成了学生的首要目标,没有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这些问题都对学校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让高校武术成为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并发挥出高校武术课应有的价值。
2.1技击防卫价值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武术的技击价值是武术的最主要价值。武术的技击防卫价值是武术学生选择武术的功利性价值,通过武术的学习来提高自我的技击水平和增强防卫意识是高校武术教学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本领。然而,现实情况是:武术课学了一年、拿了高分、得了学分,却连一些基本的攻防技法都不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当前学校武术的课程设置大多以武术套路运动的教学为主,像散打、跆拳道、自卫防身术等现代搏击运动的设置明显偏少。其次,套路运动技击实用性效果不明显。当前高校推行的武术是一种以“演”的方式表现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武术套路运动的技击性被大大弱化。然后,高校教师在武术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安全、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讲解分析、演练使用这些武术动作的技击用法。最后,当前学校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武术实战对抗教学体系,这与学校体育的政策和学校场地限制、师资不足都有直接的关系。
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学校武术技击价值的弱化使得武术运动变成了武术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的套路化教学使得学生无法理解武术的动作,也无法提高学生自身的防卫水平。当然,武术的技击实用性弱化不仅仅是学校武术的问题,可以说,当前传承的传统武术在技击实用价值都在减退,这是武术现代适应和暴力规训的历史过程。当前传承的武术是现代社会道德、法律滤器下的现代产物,现代社会对传统武术进行了一场外科手术式的人为切割,传统武术那些致死、致残的阴毒动作被分离和摒弃。武术由古代的一种搏杀技艺演变成了供人欣赏的一项现代体育竞技运动。但是,我们需要认清这样的事实:文明的进步不等于暴力的消除,暴力与文明同在。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校园暴力事件,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在对各类突发事件调查中,大部分受害者首先不具备常识性应变能力,不能镇定冷静地分析复杂多变的局面,往往由于自己薄弱的心理环节放过了可以安全脱险和反抗以避免伤害的机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通过高校武术课,尤其是武术散打、自卫防身术等课程的模拟实战、条件实战、实战对抗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才不会手足无措,武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卫意识和提升技击水平。在应对突发事件、遏制校园暴力时减少和避免焦虑情绪,培养顽强果敢、镇定対敌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自身防身御敌的能力。
2.2强健体魄价值
连续多年的大学生体质下降现象已经是老调重弹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一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个学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武术具有独特的健身强体功能,但是,目前高校武术教学的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西方体育的冲击,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在高校开展明显滞后。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大部分是以西方的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传统的体育项目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其次,武术理论的脱节,中国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共养”,但是,当前大学生没有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以至于对传统武术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甚至完全不能理解。学生对传统武术中主要的理论知识,如养生学、经络理论、阴阳学说、气论等都无法理解;然后,教学体系与方法存在问题,当前学校武术教学的形式单一、学校武术活动较少、学校武术教学没有形成长期的教学课程体系;最后,当前学校武术“体操化”发展趋势明显,中国传统武术不仅讲究“外练”,同时讲究“内练”,武术的强体效果比西方的锻炼效果更具有优势,但是,高校武术的体操化教学使得武术的健身效果大打折扣。
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毋庸置疑,武术运动显著的健身效果不仅在国内得到了认可,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武术技术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健体价值,通过武术的习练可以为增强大学生体质服务,所以具有现实意义。100多年前梁启超提出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前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了“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之希望,大学生的体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华武术历来注重养生,从康阴氏的消肿舞、华佗的五禽戏、再到陈王廷的太极拳,武术的发展一直具有明显的健身强体的效果。同时,武术的健身价值具有全面性,不管是在内在脏腑和外在身体形态方面,还是肉体与精神方面,武术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展望学校武术未来的发展,学校武术应该更多地发挥武术具有的强体价值,在学校体育中,武术锻炼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武术锻炼的意识。
大学生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有能力肩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武术的强健体魄价值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2.3文化传承价值
武术文化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武术文化是指在武术从萌芽到成熟完善,再到目前为止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人们所从事的与武术相关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以及创造活动本身[3]。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存在文化遗忘的现象,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技术的传承几乎占据了武术教学的全部,武术理论、武术文化的学习却被忽视和遗忘,武术的术道分离是当前高校武术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武术的“术”指的是武术的技术动作,强调的是强身健体功能。武术的“道”指的是武术的文化,包括武术道德、武术背后蕴含的“儒”、“道”、“释”三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等知识内涵,强调的是道德教化、文化涵养功能。当代大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化自觉,高校武术具有文化的保存、传递功能。武术不仅具有技术性,更具有文化性,高校的武术教学肩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担,高校武术教学应该提升至民族和文化的高度。当前学校武术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公共武术教学中文化流失;第二,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认知不足;第三,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对武术文化重视不足。在高校这一特有的文化空间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武术的文化教育、文化传承价值。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改革,注重武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增强大学生体魄的同时,在道德建设、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也应该关注武术道德的教化功能,塑造具有崇德尚礼的当代大学生。
文化全球化使得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传统文化,高校通过武术这一载体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传统优秀文化,获得文化归属感。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在同一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它的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也是凝聚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4]。高校作为思想的高地,大学生又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才能使大学生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承人和传播者。文化断层必然造成文化危机的产生,只有重视大学生的文化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成为祖国的接班人。武术的传承不仅在传承传统武术的技术、文化,同时也要关注现代武术形式的技术、文化传承。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历史较短,在仅仅三十多年间,武术散打运动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擂台竞技方面。但是,当前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却并未得到普及,尤为是文化方面,在有些人看来,武术散打运动就是“打架”。其实,武术散打运动的内涵绝不是简单的“拳打”“脚踢”和“摔法”等这些攻防对抗的表现形式。散打运动是以传统文化为土壤,汲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养分而发展起来的,以追求“道”为最高境界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5]。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术的文化传承是民族认同和文明延续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本土优秀文化才能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4道德修正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大学生受到商品化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来正确、合理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以95后、00后为主要群体的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武术的道德和武术文化具有教化功能,武术“道”的回归为学生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智慧。中华武术自古“为武之道,以德为本”,优秀品德成为中国武术的灵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用科学的精神,求真、创新的态度学习武德,让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武德在新时代表现出新的内涵,并引入高校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其为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不能仅仅用苍白无力的简单说教,高校武术的武德教育应该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将价值观、道德观念寓教于乐、寓教于理。
使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传统文化,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武术文化具有道德价值,武术的教化功能必须服务于当代大学生。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武术时,大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拿学分,这种功利性目的使得武术的文化教化功能大大减弱。当然,这不能将责任归咎于学生,这与高校武术课程的评价体系、高校教师的文化素养都存在巨大的关系。尚武以崇德、习文以修身,武术文化既有技术的学习,也有文化的学习。武德的培养与大学生道德塑造需要构建起一座桥梁,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武术、习练武术、喜欢武术,武德的培养才能成为现实。武术作为一种身体的文化,既对身体外在形式产生改变,同时武术文化具有对思想、品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通过武术的身体关照,从而达到内省、治身的目的。可以说,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文化教化、道德塑造的过程。
2.5精神培育价值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与信仰、性格与心理的总合,是这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和发展的活的灵魂与根本动力,也是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的内在核心部分[6]。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反映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武术的自强不息精神主要表现在坚持、勤奋、尚武等方面。拳谚云:“要练武不怕苦”,李小龙也曾说:“武术习练过程是自讨苦吃的过程”。武术训练可以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同时,武术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其中,武术的“勇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血性和中国之武士道精神。武术的厚德载物精神主要包括扶危济困、谦逊友善、守法爱国等方面。武术拳谚中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表达了武术道德的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武术中的“止戈为武”、“八打八不打”等习武戒约则表现了武术习练者谦逊友善、崇德守法的良好品德。在民族大义方面,古有岳飞、戚继光、俞大猷,近有秋瑾、谭嗣同、蔡龙云等为拯救民族之危机和捍卫国家之荣誉而不顾个人之安危。武术的精神塑造价值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武术的精神培育价值应该融入于高校武术的教学之中,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塑造服务。
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武术文化包含了民族精神,武术精神其实就是民族之精神。民族精神从根本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西方价值观对传统东方伦理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关乎民族信仰和文化认同的大事。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紧扣时代脉搏,将新时期中华民族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展示出来的宝贵精神品格及时加以总结,并以理论或实践的形式,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灌输、传导给大学生,使他们全面接受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教育[7]。武术作为民族精神学习和再教育的载体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武术精神具有的历史精神价值应该为现代高校的武术教学服务,武术精神的认同有助于传承民族精神。从学生自身而言,武术精神的培育可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提高自我的文化修养和品味。从文化安全考虑,西方文化下提倡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巨大的冲击作用,在物欲横流、浮躁的当下社会寻找精神的归宿尤为重要,要防止价值观念的“西化”就必须大力弘扬本国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确保文化安全和文化独立。
3.1高校武术教学的定位与“术道回归”
武术不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一个由以“养”为特征的功法运动、以“演”为特征的套路运动和以“打”为特征组成的完整体系。武术按其功能分,可以分为武术套路运动、武术功法运动、武术散打运动。武术套路主要的功能是“演”,武术散打运动的主要功能是“养”,武术功法运动的主要功能是“养”,武术的不同形式使得武术具有深厚的内涵。高校武术教学既是技术传承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高校武术既要关注武术的技术层面,同时又注重武术的价值层面,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术道回归”。武术的“术道”回归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道德建设的发展寻找了一个切入点。通过对高校武术教学的价值研究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同时,研究高校武术教学的“术”、“道”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①针对学生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问题,以其“术”切入点,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好的锻炼方式。②通过其“道”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③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优秀文化,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总之,不管是从身体锻炼还是道德建设方面,武术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强体功能和教化功能是高校武术教学最为重要的功能,只有认清自身优势所在,高校武术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增强体质、加强道德建设服务。
3.2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方向
武术运动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当前学校武术却存在学生喜爱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前学校武术教学出现了问题,要想改变学校武术当前尴尬的局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的单一使得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减弱,高校武术课程应该设置内容多样、代表性强、地域鲜明的武术课程,加入地方性优秀武术和现代搏击的内容,可以让学校武术的内容更为丰富。当前,自卫防身术、散打运动在高校武术教学所占比例远远低于武术套路的教学,原本激烈、实用的技击术被武术课程遗忘。另外,高校武术课程应该增加一定数量的武术文化课程,这对学生武术理论水平的提高、武术文化的理解都具有现实意义。教学手段方面,高校的武术教学仅仅依靠之前简单的教学手段是不够的,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先让学生爱上武术。学校和武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现场武术比赛等方法创新武术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武术的了解,从而真正爱上武术,爱上武术课。考核形式方面,武术考核不是简单的学好一套拳,同时要了解武术背后的文化。武术技术和武术理论考试的结合是未来高校武术课程考核的方向。技术上,既要重武术“演”的形式,同时,也要回归武术“演”的本质。文化上,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创新和道德的塑造和涵养。总之,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高校武术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技击防卫、强健体魄、文化传承、道德修正、精神塑造等方面。与此同时,高校武术教学也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科学、课程设计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教学形式方面,教师要积极创新武术教学形式、提高武术教学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方面,学校武术考试应该兼顾技术与理论,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武术技击性教学和考核。③课程设置方面,武术课程的设置不能仅仅是技术教学,而是要兼顾技术教学与武术文化、武术理论的教学。
[1] 虞定海,张茂林.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24.
[2] 陈宏良,董如军,周亚辉.大学生自卫防身意识与武术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96.
[3] 田海军.漠南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27.
[4] 温搏,王旭景,石牙牙.“文化空间”视野下的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3):224.
[5] 蔡峰.阴阳理论与武术散打攻防的哲学反思[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6):112-114.
[6] 蔡仲林,施鲜丽,等.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6):107.
[7] 陈勇,梅红,王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回顾与探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3):146.
AStudyontheValueofWushu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TANG Ze-liang,CAI F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523083, China)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analyzed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physical deterioration, loss of faith, culture and so on problem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college Wushu teaching. Meanwhile, the value of Wushu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viewe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Wushu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aspects of technique defense, physical strength, cultural heritage, moral correction and spiritual shap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rtial arts;teaching;value
2017-05-24
唐泽良(1955-),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蔡 峰
1004-3624(2017)06-0104-05
G8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