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 无限奥秘

2017-01-23 05:33徐远
新高考·高二数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式子常规运算

徐远

提起数学,相信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并非是那些高深晦涩的定理,而是计算,

早在幼儿园时,我们便有了算术课,那时只觉得“+”、“一”、“×”、“÷”四个符号仿佛具有魔力,可以将一个数字变换成另一个,于是对于计算学习的热情也仿佛注入了魔力,乐此不疲,长大后,才知道数学计算远非四则运算那么简单,解析几何、求导、最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拥有各种出神入化的技巧和秘诀,

如今走进“运算”这片天地十多年,我也越来越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们进行数学考试的基本能力,接触越久,了解越深,对于我而言,曾经还是模模糊糊的数学运算,已经有了全新的诠释与分类。

一、常规计算

什么是“常规”?“常规”就是一种普适性的想法,是所谓的单刀直入、切中主题,它来自于课本上的基础内容与老师授课所讲,相信每一位同学都经过无数题目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自然的思维模式,这样剩下的任务就是沿着它顺理成章地算出答案啦,这个过程,就是“常规计算”。

解题过程虽然稍显复杂,但是算法却十分简约,常规算法,就是用一种普遍性的想法干净利落地起手,算出结果,而正是由于它的常规,所以在掌握它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对计算进行记忆、理解、熟化,这样才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开始接触的常规计算就是加、减、乘、除了,“三三得九、二五一十”的乘法口诀早已烂熟于心,小时候还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的题目现在可以只是“水题”,这其中原因当然有年岁增长、智力成熟,但最重要的是记忆和理解的深入,古人云“熟能生巧”,一个“熟”字,便道出了常规运算的精髓,记得刚学三角函数时,便为各种拗口的恒等变换公式所头疼,做题时还要苦记“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口诀,但在学完整个版块,完成专题试卷之后,像sin(α+β)的恒等公式已经信手拈来,遇到题目,常规运算自动浮现,这是来自于我们对公式推导方法层层深入的理解,与解题后对于内容的加深记忆,所以,如果将常规计算比作通向恢宏数学殿堂的大门的话,“熟化”就是那把契合锁孔的钥匙。

二、技巧运算

小时候听到的记忆最深的数学故事,就是高斯计算“1+2+…+100”的故事,尚显稚嫩的小高斯已经想出来首尾相加的技巧,这位数学巨匠的天赋并非年龄所能掩盖,技巧,高大上地说,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通俗地说,就是对数学式子进行巧妙分析,构思出一种简单的方法,从而事半功倍,不必说技巧运算可以锻炼到我们的思维,开拓更加灵活的思路,单从功利的角度看,精妙的想法可以缩短运算时间,让我们在紧张的考试中占得先机。

但是,根据“难度守恒定律”,运算的简便,意味着技巧思路难以发现,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运算的技巧呢?在《庖丁解牛》故事中,庖丁的高超之处就是在于他在宰牛时能循着牛的骨架和纹理下刀,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同样,想要在学习中“游刃有余”,也要能学会分析式子结构。

如果说常规算法是自动浮现的话,技巧运算就是“蹦”出来的,代表着一种灵活与精妙,结构分析需要的是一种感觉,就像遇到过圆锥曲线焦点的线段长问题,就想到用极坐标,遇到计算最值时两个分式分母和为定值,就想到用柯西不等式,这种感觉,依靠于一种灵感与思维的跳脱,技巧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能刻意锻炼出来的,只有思维足够灵动,对于数学足够的热爱,才能掌握技巧运算的真谛。

但是数学无限,技巧也无限,不可能将其穷尽,真正优秀的算法,不是死记技巧,蒙头乱撞,而是选择最合情合理的运算。

运用虚数解组合题看似不可思议,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想法不仅不是空穴来风,反而有理有据,令人惊叹,这就是合理的魅力,

解题方法无穷无尽,而在我看来,合理运算的精髓就在于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将陌生的式子与熟悉的知识比较结合,找出共同点,就如同我们最为熟悉的换元法,对目标的合理分析后,再陌生的式子,在抓住了它的本质之后,也可以向已知靠拢,变量的转化带来更加简单、更加熟悉的式子,演绎出合理思想的精彩,而上面的组合数求和,也是从已知的知识(组合数的偶数项的和)出发,找到与陌生目标(组合数的第4k+2项的和)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清晰的思路,从一开始的茫无头绪,变得胸有成竹,化未知为已知,是将运算归于合理的最精妙的一笔。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从一个角度看,所有的运算都是为了得出答案,而学习数学最有挑战、最为趣味的一部分,就是找到合理的那种方式,在已知中开拓,在未知中追寻,这就是数学运算的奥秘,让我们关注运算技巧,熟化常规运算,到达合理运算的境界。

猜你喜欢
式子常规运算
用一样的数字
常规之外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