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刻记录家族文明

2017-01-21 23:51袁于杰
中华手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马达加斯加木雕花纹

袁于杰

森林之子

进入马达加斯加东南部菲亚纳兰查省的山区中,就到了扎菲曼尼里族群的聚居地。村落散布着马达加斯加其他地区少见的高大木屋,孩童在乡间小路上奔走、嬉戏,或是帮着家里做农活,偶见戴一顶小布帽的扎菲曼尼里男人扛着铁铲在田间劳作,妇女都顶着厚重的木材从旁边经过。随着砖块等新材料的引进,这里3~5米高的木屋在高地其他地区已很少见了。如今,扎菲曼尼里是马达加斯加少有的人与森林仍紧密联系的地方。

在19世纪早期,因为马达加斯加女王拉纳瓦罗娜一世(Queen Ranavalona Ⅰ)大肆征召民兵,于是一群高地人逃入山中躲避战争,逐渐形成了扎菲曼尼里族群。或许正因如此,疲于奔命的扎菲曼尼里人才将传统的木榫结构融入房屋建造中,为了方便再次拆解运输。

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丘陵、山脉间的扎菲曼尼里人都过着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农业对扎菲曼尼里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让扎菲曼尼里族群闻名世界的却是木雕工艺。

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艺起源于制作日常用品,如凳子、研钵、木箱、容器等。他们不用钉子、螺丝或是金属合页建造起房屋,各部分连接都采用灵活的榫卯结构,但整栋木屋浑然天成,仿佛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树屋一般。

扎菲曼尼里人信仰万物有灵,他们会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祭祀、崇拜,认为祖先会像神明一样保佑自己和后代。随着房屋一代代传承、老旧,后代会在细节处雕刻花纹纪念自己的祖先。面前的一栋木屋,门上、窗框上、柱子上有着风格不尽相同的花纹,屋顶两个檐角上还装饰着木雕小鸟,十分俏皮可爱。

即便人已逝去,但曾经生活的“家”也依然印刻着先人亲手雕刻的纹饰,家族的爱留在了这个子孙后代生活的地方。

这,就成为一个家族一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证明。

走进当地一家居民的木屋,环顾房间,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木头做的。虽然都是朴实的木制品,材质单一,但主人依然在每个物件上都精心雕刻,对于“家”认真守护的态度,正如一刻一划的木雕花纹,踏踏实实,没有一点虚浮。木雕技艺出现在扎菲曼尼里人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从日常用品到房屋装饰,再到作为收入的来源之一,都体现了它对整个族群的重要性。想来,扎菲曼尼里人应是最热爱生活和善于发现美的民族了,即使没有华贵的宝石镶嵌、金线银丝装饰,也能让木材在自己的雕琢下焕发出别样的美丽光华。

扎菲曼尼里人不仅对房屋的装饰十分重视,对房屋的建造和使用更是讲究。从房屋的朝向,到单个房间的陈设,都按照马达加斯加宇宙起源观里4个命运主神所代表的4个方向布置。一家之主住在最神圣的东北角,长子要低于父亲,次子只能在西南角。房间内的布置也是如此:床在东北角,入口和粗俗的物品都在西边。

心之技艺

木雕工艺曾经一度流行于马达加斯加岛,在现代工业冲击和森林滥伐中衰落,最终在扎菲曼尼里族群中传承下来。这里盛产的海岸黄檀、卢韦利黄檀都是十分名贵的硬木。经过几个世纪的沉淀,数代人的努力与实践的积累,大自然赋予的丰沛自然资源造就了独树一帜的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艺。

木雕坊里,只有简单的雕刻工具——锉刀、刻刀和铁锤。工匠先用锉刀把木材刨出基本形态,再慢慢地一点一点修饰,逐渐成型,落在地上的木屑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工匠说,他们使用的是上好的玫瑰木,若是将木材磨碎,会有明显的玫瑰香,品尝起来还带着苦涩。接着他开始打磨成型的木材,粗糙的表面,在一次次打磨下渐渐变得光滑。最后他用一把小小的刻刀开始在木材上雕刻花纹。没有草图,他胸有成竹地下刀,几何花纹或规则排列,或变幻交织,呈现出充满节奏的对称、均衡美。

他不时露出自信的微笑,也许从小学习木雕技艺,再繁复的纹样也早已深深印在心间。他骄傲地说,虽然只是使用有限的几何花纹,但通过不同的组合、排列变换,他也能制作出不重样的物件。上帝创造了从不相同的鸡蛋,扎菲曼尼里工匠也如上帝一般,创作出了不重样的木雕作品。

扎菲曼尼里族群的历史记忆就这样传承下来,镌刻在每个族人血脉里。最后的成品是一个底部雕刻着圆形花纹的木盘。圆圈里正方形和菱形交互,左右两边是笔直的刻痕,上下是弧形的线条,从远处看像是一轮太阳。盘心虽然被工匠细心打磨,但还保留着先前淡淡的刨痕,如同玫瑰木近于黑色的色泽一般,带着原始的粗犷美。

扎菲曼尼里各类木雕物品上,几何花纹不仅寓意丰富,还与扎菲曼尼里族群万物有灵的信仰和价值观息息相关——每种动物都有着不同的力量,在扎菲曼尼里人看来如同守护神般。于是他们在日常用品上刻画动物图案,蜘蛛网象征家庭关系,表示吉祥,家庭生活会幸福;蜂房象征群体生活,表示辛勤地劳作,族人团结友爱。而这些装饰花纹还是个人在族群中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标志。

历史学家根据扎菲曼尼里木雕不断重复的植物花卉、抽象几何纹样推断出,扎菲曼尼里族群不仅源于印度尼西亚,还受过马达加斯加文化中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不得不感叹,凭借双手和简单工具制作的木雕,不仅体现了木材这一自然资源在扎菲曼尼里族群生活各方面的珍贵价值,还得以让现代人窥见马达加斯加的过去。

失落之艺

每一种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困境。1950年爆发饥荒,扎菲曼尼里人开始靠在临近城镇贩卖雕像、装饰品和日常用品维持生活。但是人们不知道如何像中间商一样牟利,如何对付假冒仿制,也不愿意采用现代方法批量生产以及接纳现代的商业化,脆弱的族群几乎沦为旅游业手工艺品的供应者。

随着森林过度砍伐,制作木雕的原材料开始短缺,威胁到了扎菲曼尼里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为求生存,人们转而烧火开荒,种植作物,更加剧了森林退化。于是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去城镇或造船基地打工,村落人口的流失一步步瓦解着族群文化,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艺也渐渐没落。

直到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艺”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部落自然环境、促进扎菲曼尼里木雕传承的行动方案。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关注到扎菲曼尼里的木雕工艺。

这项方案唤醒了扎菲曼尼里族群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一些离开的年轻人也回到村里,传承族群的木雕技艺。当地人通过创收活动,提高了生活水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措施下,人们进行林地复育、禁止焚林造田,展开对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艺的研究和文件记录,为了对木雕技艺知识进行长期保护,马达加斯加政府还创办了全国、地域和当地的公益组织。同时开放木雕工艺坊,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学习传统木雕技艺。

部族新一代木雕工艺人还带着自己的木雕作品去到世界各地展览,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艺,还有慕名而来的爱好者加入工艺坊。如今,扎菲曼尼里的年轻人重拾先辈们代代相传的木雕技艺,向世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把木雕的美传播出去。

一个族群、一个民族的传承,不仅仅是靠人群的繁衍,更是有赖于对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会衰老、逝去,但厚重的民族文化却是族群曾经存在于这个浩淼宇宙的证明。倘若没有文化的传承,那么千百年后又有谁知道族群曾在这个星球存在过呢?

猜你喜欢
马达加斯加木雕花纹
马达加斯加燕蛾
荒野求生2·马达加斯加寻宝记
涂颜色
冰雪路面轿车轮胎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轮胎花纹的秘密
汽车的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