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
未来的老师们、学弟学妹们:
展信安。作为一名来自2016年的中学生,我对大家来说该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人吧?正如春秋时期的人不知何为多媒体,我亦不知未来的你们有什么更先进的设备,但请允许我用我有限的想象,来幻想未来的学校将会怎样。
传统的教学楼或许会变为移动的教学楼,向上,变为一个巨大的热气球,学生们坐在由热气球变为的教室中,在空中接受着知识的熏陶;向下,变为地下讲堂,周围静谧的环境则更能提高学生们的专注度与畅通无阻的想象力,到那时,自由升降已完全不受时空限制,由中国研制出的海陆空地学校更是遍布全球。
通讯工具在学校绝对找不到—这当然并不是科技倒退了,反而是因为第六次科技革命,你们的生活再也不受普通实体工具的束缚,科学家们研制出了“皮膜”—一种贴于皮肤上的,薄薄一层几乎不可见,但能根据皮肤温度、心跳、脉搏频率、喜怒情绪,甚至可检测到相距10000米内的不同人的脑电波并发送信息给任何一个“宇宙人”,由于这款“皮膜”的推行,学生们、甚至大人们都拥有了“全职护理”“职业保镖”“通讯一膜通”……家长们可以认真地说:“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生活问题!”
相较之现代中国课程的“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未来你们的课程是否更加丰富多彩?热爱物理的他可以泡在实验室内,与机器人老师一起研究“虫洞”“黑洞”“白洞”的奥秘,探索Carine为何拥有钻石般的美丽外形,寻觅太阳内部是否适宜人居住,酷爱生物的我可以借助VR(Virtual Reality)观察上百种甚至上万种植株,只需轻轻一按按钮便可完成整套实验—历时不超过2分钟,这几乎是如屠呦呦团队般的高级团队至少花两天才可完成的。通过MH(Machine Hand)与TC(Tempreiure Control),能轻易完成一次复杂的实验。
当你饥饿时,虚拟厨房马上献上你爱吃的米饭、鸡腿、甜甜圈;当你疲惫时,虚拟卧室立刻出现,舒适的小床为你消除劳累;当你愤怒时,“陪练”机器人马上拿出一副手套陪你发泄;当你……
我的幻想终止在这一刻,未来的学校真会是这样吗?不!一定不会!未来的学校怎会如此冷冰冰、没有人情味儿?
固然,科技的进步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若是学校都变成了由机器构筑成的海洋,将会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悲哀!
VR技术的普及让人有了足不出户的理由,学校内大大小小的旅行被取消—反正有VR技术可代替。珠穆朗玛峰不再是传奇,只要带上眼镜,一年级小学生都可以攀顶。中国至美国1秒技术也终将实现—打开VR仪器,美利坚近在眼前。
若说“行万里路”被取代只是开始,那么电子芯片的研制将会对知识造成严重摧残!电子芯片,顾名思义,可将知识存储于人脑,学生不需“熟读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也不再夸张,到那时,静静地在沙发上翻开刘慈欣的《吞食者》感受不同星球人种间的斗争或许都是一种奢侈。
老师也由机器人代替,机器人可毫无情绪地一日工作24小时,同时开启“教导模式”“启发模式”“监督模式”,老师的两只眼睛又怎敌得过机器人的“火眼金睛” !
……
在教育中滥用科技将导致后
患无穷!
让我们携手展望,未来应是这般:
多功能教学楼被好好利用,来帮助教学的实施,“皮膜”并未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倒是同学间感知他人情绪愤怒或哀伤后,进行开导并安慰对方,VR技术不是代替出行的工具,而充当了模拟灾情发生的“救灾能手”,MH只代替人完成繁杂琐事……学校,真正成为未来世界中灵魂的桥梁。
勿让机器成为海洋,学校当是书声郎朗。
祝:学校和谐美好!
一位21世纪的中学生
2016年7月29日
后记:
完成这封信,已是深夜,笔来不及放下,就已进入梦乡……“欢迎来到25世纪,诺兰前辈!”看着我疑惑的双眼,空中又响起“您已是闻名世界的大生物学家了,经过您信中的建议,我们严格控制学校中机器的使用,如今学校真得变成您说得那样,和谐而美好了!”
我顺着指示向前望去,只见学校的教室已是圆形的泡泡,随意浮在空中,或落在地上,老师,学生们,还有两个机器人在操场玩着老鹰抓小鸡,“Andy,这次就算了,让让我吧!”只见一个小女孩对机器人撒娇,这当是未来学校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