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民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2017-01-21 18:05周少芳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乡内乡县水保

周少芳,杨 柳

(1.内乡县水利局,河南 内乡 474350; 2.南阳市水利局,河南 南阳 473068)

内乡县民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周少芳1,杨 柳2

(1.内乡县水利局,河南 内乡 474350; 2.南阳市水利局,河南 南阳 473068)

民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内乡县

2009年以来,在没有国家水土保持等政策项目支持的情况下,内乡县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保驾、民营水保大户领航”的水土保持发展新路子,已初步建成5 000亩(约333.3 hm2)以上林果生态基地7个、万亩以上基地5个,使内乡荒山丘陵初显花山、果山、绿山的新景象,进而诞生了内乡的“桃花节”“樱桃节”“柑橘节”“核桃节”等赏花采果节,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目标。其主要经验是:政府主导,打好服务牌;多业并举,打好效益牌;创新机制,打好管理牌。

内乡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全境已被纳入丹江口水源区核心区,是河南省25个山区县之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 360 km2,占总面积2 465 km2的55.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水保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2009年以来,在没有国家水土保持等政策项目支持的情况下,探索走出了一条 “政府保驾、民营水保大户领航”的水土保持发展新路子,已初步建成5 000亩(约333.3 hm2)以上林果生态基地7个、万亩以上基地5个,使内乡荒山丘陵初显花山、果山、绿山的新景象,进而诞生了内乡的“桃花节”“樱桃节”“柑橘节”“核桃节”等赏花采果节,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目标。

1 建设情况

内乡县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规模以上项目共51个,2000—2016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7 km2,累计投入23 436万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公司投入,群众参与”“项目支撑,协会管理”“大户承包,合作经营”等治理格局。

1.1 公司投入,群众参与型

针对新形势下水保治理投资难、管理更难的问题,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做活土地流转的大文章,吸引县内外个人、企业投资荒山、荒坡开发建设,把水土保持治理融于林果生态建设的大产业之中。

浩林核桃示范园区,是由浩林果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薄壳核桃生产基地。该项目于2007年启动实施,累计投资1亿余元,涉及弹琴河、朱沟河、代军河、长岭沟等小流域,总面积约6 667 hm2。园区建设坚持生态、经济效益并重的理念,高标准实施了坡改梯、挖大穴等治理措施,配套建设了竹节沟、塘堰、水窖、谷坊等蓄水保土工程。园区内果草间作,田内栽植核桃,边埂外栽植龙须草、黄花菜,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园区实行公司化运作管理,有固定用工300余人、季节用工800余人,经过近年来的滚动发展,辐射带动了整个内乡县及豫西南地区干果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新路子,当地群众仅土地租赁费和务工费年人均增收1 200多元,走出了一条集经济、社会效益和旅游观光业发展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之路。

此类由民营公司投资建设的水保生态园内乡还有多家,仅万亩以上的就有以茶为主的宛西农综开发有限公司,以茶、核桃为主的民丰农综发展有限公司,以林果为主的内乡县健源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和以核桃为主的煜林核桃有限公司等。

1.2 项目支撑,协会管理型

对近年来通过水保等项目实施治理的坡改梯工程,采取统一规划标准、统一苗木品种,大户承包、协会管理的办法,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基地,先后建成了油桃基地、樱桃基地、板栗基地等,走出了水土保持项目有人建、有人管、管得好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

基于东北川、杨店小流域治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赤眉”油桃、樱桃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山、果山、旅游胜地。该基地实行大户承包,所建的水保蓄水工程随地归承包户使用管理,以3.3 hm2为起点,上不封顶,参加承包建设农户达126户。管理上,以各承包户为会员,成立了林果协会,负责组织指导技术、生产、经营、管理,对油桃产业发展壮大发挥了突出作用。目前,在林果协会的服务保障下,油桃、樱桃基地建设不断上规模、上水平,各项水保措施得到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果树面积已达4 667 hm2,年产量4 200余万kg,产品畅销国内外,油桃、樱桃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

基于“长治”项目发展起来的赵店长岭、桃溪桃庄河板栗基地,栗树已进入盛果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3 大户承包,合作经营型

通过乡村合理引导,组织当地群众投资参与荒山治理,发展经果林,走集中群众力量实施水保工程、建设果农合作社的发展路子,其中尤以大桥乡杨沟柑橘基地较为典型。

针对杨沟小流域人少、荒山荒坡多的实际,为了使穷山尽快变成群众的财源,当地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宣传发动,动员当地“三有”(有技术、有资金、有头脑)农户20余户,带头承包荒山,按照统一规划,高标准实施坡改梯或挖大穴等水保工程措施,配套建设水窖、谷坊、塘堰等蓄水保土工程,经过两年多持续建设完善,建成松柏压顶、柑橘林缠腰、龙须草镶边的柑橘基地333.3 hm2,并自发组织成立了柑橘合作社,专项负责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及销售服务等。目前,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成为生态建设的典范、群众致富的财源。

2 建设效益

2.1 经济效益

据实地调查,通过民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周边群众的经济收益增幅达50%以上。以浩林公司为例,群众在种植果树前,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平均收益仅9 000元/hm2左右。土地流转后,由浩林公司统一种植核桃,土地承包费4 500元/hm2,群众应聘到浩林公司就近在自己的地里务工,平均收益15 000元/hm2左右,从而实现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2 生态效益

自然植被迅速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民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林草植被面积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已开始改善。据实地调查,原来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下的荒坡地,经过植树造林、封山禁牧,植被覆盖度已经达到50%,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相同暴雨强度下,同一坡面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比项目实施前降低30%左右。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有所增加,裸露荒坡地已基本消失,林草长势良好,土壤条件也得到有效改善。

2.3 社会效益

民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调整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坡改梯发展经济林建设,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当地适生的桃、石榴等,在经果林幼苗期套种花生或玉米,既可为幼苗遮阴,还可增加收益12 000元/hm2左右。

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不仅解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而且还带动了以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商品购销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合理利用。物质条件的改善,促使农村科学文化和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环境容量,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主要做法

3.1 政府主导,打好服务牌

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水保,倾力搞好服务,着力筑巢引凤。一是产业带动。2007年以来,内乡县就把林果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来抓。围绕“三个十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目标,大力发展优质薄壳核桃、无公害油桃、速生杨,为水保大户明确了投资方向,提供了发展空间。二是项目筑台。2009年以来,围绕浩林公司核桃基地建设目标落实,县委、县政府坚持“三个一”不放松,即“土地流转一步到位、规划治理一个标准、聚力筑台一盘棋”,着力整合涉水涉农项目。2009年在余关乡整合林业、农办、水利部门项目,高标准实施坡改梯353 hm2;2010年在余关乡岳沟、朱沟等5个行政村整合农业、林业、水利部门项目,再高标准建设坡改梯733 hm2;2011年又在余关乡、赤眉镇的5个行政村整合农办、水利、林业部门项目,高标准发展坡改梯1 000 hm2。项目筑台,强力助推了浩林公司水保大户10万亩(约6 667 hm2)核桃基地梦的实现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县内其他水保大户像煜林公司、龙兴公司等也在政府的强力帮助下,在荒芜的山区丘陵间迅速崛起,发展壮大为绿色产业基地,共同引领着内乡水保大户的发展。三是服务带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户投资荒山、荒坡建设,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当好大户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做好做活土地流转的大文章。“保姆式”服务,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吸引了县内外企业、个人纷纷投资水保产业,以至于在冬春季节,县内及周边挖掘机一机难求,可以说全县农建的主战场上,水保大户三分天下有其一!

3.2 多业并举,打好效益牌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几年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指导水保大户蓄水保土、综合治理,步步为营,建设一处,收效一处,实现了效益的多元化和最大化。浩林公司已累计投资1亿余元,建成植被覆盖度达90%以上的果草间作基地3 333 hm2,在主打核桃产业的同时,也成为内乡县造纸业的原料基地和蔬菜基地;“赤眉”油桃、樱桃基地,不断上规模、上水平,现果品年产量4 200万kg,年产值1.05亿元,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 000元以上,产品畅销国内外,不仅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山、果山、旅游胜地。每年阳春三月,十里油桃沟、十里樱桃山,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前来赏花游玩的游客日流量达1万余人;大桥乡杨沟柑橘基地内松柏压顶、柑橘林缠腰、龙须草镶边,年产值1 500万元,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要财源。具有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水保基地,既为地方的一大景观,也使水保大户收益倍增。

3.3 创新机制,打好管理牌

在县委、县政府“用产业的理念抓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抓产业”的思路指导下,全县水保大户从建设伊始,就着手建后管理,用抓工业的办法抓治理后的经营管理,建立起了多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经营模式。一是公司管理型。即由公司独资开发、建设、管理。如浩林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区域经理,分管种苗培育区、良种示范区、优质高效区,制度健全,职责分明,奖惩严明,规范有序。目前,该公司有中层领导23人、专业技术人员63人、固定用工300余人、季节用工800余人。采取此类管理办法的,内乡万亩以上的还有以茶叶为主的宛西农综开发有限公司,以茶、花卉为主的龙兴高效农业开发公司,以及以核桃为主的煜林核桃有限公司等。二是协会管理型。如“赤眉”油桃、樱桃基地,以各承包户为会员,成立林果协会,突出发挥了四大作用:技术推广的总服务站;行业市场管理的指挥部;信息沟通的大平台;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目前,4 667 hm2基地126个承包大户在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实现了基地建设统一规划标准、统一苗木品种、统一指导技术,内在是各承包大户唱主角,外在是林果协会总领航,为提高治理成效,开辟占领市场发挥了良好作用,成为百余大户的娘家和主心骨。三是合作经营型。以大桥乡杨沟柑橘基地为例,当地政府动员有技术、有资金、有头脑的农户20余户承包荒山荒坡治理,按照统一规划的标准要求,实施坡改梯或挖大穴等水保工程措施,组织成立了柑橘农民合作社,专项负责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服务,现已发展柑橘面积333 hm2。如今的“杨沟柑橘”已由小地摊走进了大超市,身价倍增,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要门路。

近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依靠民间力量变梦想为现实,在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水保治理大户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内乡的山山水水。截至2017年8月,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3.3 km2,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0.8%,使内乡山更绿、水更秀,水土保持更成为一种产业,富了内乡的水保大户和一方群众。

S157.2

C

1000-0941(2017)12-0063-03

周少芳(1976—),女,河南内乡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杨柳(1970—),女,河南唐河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7-09-09

(责任编辑 张培虎)

猜你喜欢
内乡内乡县水保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力内乡县马铃薯获丰收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内乡县衙话石材——中国古代河南内乡县衙石材应用一瞥
河南南阳内乡县拟投资80亿元建石材基地
遗山县令的民生情怀
内乡县
探究理学名儒王检心、王涤心二兄弟对内乡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