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才能和谐

2017-01-21 18:12
中华环境 2017年9期
关键词:塞罕坝生活习惯共生

共生才能和谐

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事迹已是广为人知,半个多世纪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塞罕坝带来的不仅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更有无形中的经济效益。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下,自然以她特有的方式,回馈于人以美丽、富裕甚至是神奇。自然是一个整体,包括人类在内,各种生物之间环环相扣,密切相连,就像多米诺骨牌,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会带来连锁反应,只有多样生物的共生,才能守护地球家园的永久和谐。

8月登陆国内院线的《地球,神奇的一天》再次引爆暑期,电影呈现的不仅有地球上神奇的物种,更有各个物种间“相爱相杀”才能维持平衡与道法自然的理念和哲理。不同类别的生物,犹如一块“调色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和乐趣。

然而,这种色彩和乐趣正慢慢变少。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一些物种在不断减少甚至走向灭亡,留下的只有影像资料和化石展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它形成了一个生命系统,人类只是这个生命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依赖它而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的生存也会陷入困境。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要从根源上保护生物多样性,除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外,还要斩断与野生动植物相关的黑色利益链条。此外,要充分释放公众的力量,从公众的生活消费习惯入手,为公众提供参与平台和参与渠道。

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果没有全民广泛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与一般环境问题相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状况和主要困境是与普通公众日常生活距离遥远,如何消除各种障碍、鼓励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除了进一步细化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外,还要切实拉近生物多样性与公众的距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到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中,为公众的环保热情提供合理释放的路径指南。同时,要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用好新媒体和自媒体,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方式等与公众近距离接触,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公众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中华环境编辑部

2017年9月

猜你喜欢
塞罕坝生活习惯共生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