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应急救援网络新闻真实性研究1—以天津“8.12”重特大灾害事故报道为例

2017-01-21 09:50郭其云吴豪华
中国应急救援 2017年5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网络媒体真实性

郭其云 吴豪华 郭 威

理论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的应急救援网络新闻真实性研究1—以天津“8.12”重特大灾害事故报道为例

郭其云 吴豪华 郭 威

当前,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应急救援新闻传播的途径日趋多元化,新闻的真实性正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拷问。本文就当前应急救援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应急救援新闻真实性需要网站、网民和政府三方来共同维护,一是网站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坚持职业操守;二是网民应学会辨别新闻的真伪,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三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度建设。

网络新闻 真实性 网站 网民

1 研究背景

当今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反映在网络新闻报道上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等特点,眼球效应突出,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容易产生轰动效应。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共有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手机网民已达5亿[1]。而各大网络媒体作为网络中主要的宣传阵地,对于网络的舆情导向和对网民的价值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网络信息的传播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发酵期、爆发期、持续期和回落期。网络媒体作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新闻报道是否真实可信,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及所造成的影响,一旦报道不实,可能会造成恐慌甚至出现更大的事故。因此网络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尤其在对于诸如重特大灾害事故或者其他敏感信息的报道时,其新闻真实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应该注重社会效应,尊重客观事实,保证信息真实可靠,传播正能量。

本文以天津“8.12”爆炸报道为例,对事故新闻报道真实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给出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几点建议,旨在对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案例介绍及分析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塘沽开发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在前后相隔30秒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爆炸,共计相当于24吨的TNT当量,天津塘沽、滨海以及河北河间、肃宁、晋州等地均出现震感。截至2015年9月11日下午3时,天津“8.12”爆炸共发现遇难者总人数165人,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民警11人、其他人员55人,8人失联。

在这次事故的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了一则媒体报道称:天津港爆炸现场检测出神经性毒气,指标达到了最高值,甚至认为爆炸区内的多种危险化学品均可能产生这类物质。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不明真相群众的恐慌,好在相关行业的专家及时“发声”,国家神经性毒剂中毒救治标准的起草者,国际同类标准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王永安研究员说,神经性毒气的标准说法应该是神经性毒剂,是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其毒性比氰化物高几十倍,且合成极为复杂,而从爆炸中心探明的化学原料,结合神经性毒剂的核心原料的生产条件来看,事故现场根本没有产生神经性毒剂的可能。这一论点也得到了包括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丁日高,以及总参防化指挥学院专家在内的多位专家的认同。然而类似这样的谣言在爆炸事故后层出不穷,一些网站随意编发“天津大爆炸死亡人数至少1000人”、“方圆一公里无活口”、“天津已混乱无序、商场被抢”等谣言,任由网站用户上传来自微博、微信的相关谣言,制造恐慌,造成了恶劣影响。据2015年8月15日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了车夫网、美行网、军事中国网、新鲜军事网等50家传播涉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谣言的网站[3]。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以说举足轻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和混乱。那么,作为新闻媒体人尤其是网络媒体人,就更应当把新闻的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尊重事件的客观事实,而不是为了夺人眼球而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作为网民和广大群众,在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把这些消息散播出去,而是要冷静思考消息是否属实,有没有夸大其词甚至子虚乌有;作为政府监管机构,要尽量控制此类不实信息,以免传播开来引起恐慌。总之,要求无论是网络媒体、广大网民还是政府机关,都要正确对待事件的消息来源,客观冷静分析,把握网络媒体新闻的真实性。

3 准确把握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需要网络媒体深入细致的调查探访得到结论,同样,广大网民在获得一则新闻消息或者转发某新闻消息时,要首先辨别新闻的真实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麻烦。政府也要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管理,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3.1 网络媒体必须坚守原则

当前,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往往急功近利,为吸引眼球在消息来源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便匆忙以新闻稿件的形式发出。这样虽然在第一时间有了相关事件的消息,但是很可能因为消息不准确,造成新闻失真,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因此,笔者看来,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3.1.1 坚持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4]。那么,在网络新闻中,可以指稿件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是经过细致调查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例如上文提到的在“8.12”大爆炸发生后有媒体称爆炸现场出现了军事神经性毒气,且不说到底有没有,首先在表述上就出现了问题,应该称为“神经性毒剂”。再者,相关报道的媒体肯定是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而妄下结论,没有咨询现场专家,没有到相关科研机构进行了解,没有对现场的残留有毒物质进行分析等等,这些情况在没有得到证实的条件下便匆忙下了结论,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了。因此,网络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切勿妄下结论,而要在对现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言”,保证新闻的科学性。

3.1.2 坚持客观性

客观性,即尊重物质的发展规律,事物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在天津大爆炸的这起事故中,不少网络媒体的报道就是违背了这一原则,比如夸大爆炸的威力,夸大波及范围,夸大死亡人数等,消息一出必将引起民众的恐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对此,媒体在予以报道时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去叙述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结果,尊重事件的演变规律;同时事件的发展是随时间变化的,不能由最初的事件情况而推断出下一步或者以后一段时间会发生的情况,这纯属一种无根据的判断;最后,在选择被调查的样本时也要注意不要以偏概全,要保证调查样本的全面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客观性。

3.1.3 坚持职业操守

网络媒体记者同样是媒体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样应该受到相关的法律和道德约束,也即是应当坚持职业操守。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不少网络谣言总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媒体不应该成为这些谣言的聚集地和传播所,不应当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同时,网络媒体的作用日趋明显,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的“快车道”,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新闻不实甚至擅自“添油加醋”,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次天津大爆炸事故中因为传播谣言以及不当言论而被查处的网站高达50多家,可见建立有序的网络媒体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风气已迫在眉睫。由此可见,坚持职业操守,就是要知法守法,守住道德底线。

3.2 网民可以有所作为

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犹如“坐地日行八万里”一般,动一动手指就能够了解到全球最新的新闻资讯。而同样,如果有心之人也动一动手指,将有害言论散布于网上,那么广大网民在看到这些消息时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见,网民也要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

3.2.1 辨别新闻来源的真实性

新闻来源可以说是网民在看完一则消息后第一时间想知道的,有的是来自于网站的原创,有的是对于纸质媒体报道的转载,有的则是在其他媒体的新闻基础上加以推断和加工而得到的。种种来源可能有真有假,需要网民擦亮眼睛去深入分析来源背后的真实性。通常来说,权威媒体的报道可信度较高,且一般会标明数据或者结论的来源。其次,广大网站的报道可能会转载权威媒体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的角度可能会根据媒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还可能会将某些事实进行放大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这个时候,就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些媒体的新闻报道,抓住主要信息,对于某些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必要时可以对这些信息的真伪作进一步研究分析。

3.2.2 辨别新闻本身的真实性

有时候,新闻来源的真实也许并不能保证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可能,在记者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时就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得到准确的符合事实的消息,或者说就不知道事故发生后的具体情况而妄加评论,可以认为,可能从新闻传播的第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例如某网站在天津大爆炸发生后爆出一则消息[6]称“天津已混乱无序、商场被抢”,这一消息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稍作分析就可以判断这是一条假消息。因此,在看到新闻报道时,要有基本的判断标准,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对待,方不会自乱阵脚。

3.2.3 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的兴起,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那么,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时常大行其道,引发大众的群体性恐慌,当年的“辐射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寄希望于媒体都能守住职业操守的同时,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一个文明时代的网民,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认为,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是守住法律底线。网络虽是虚拟空间,但行为同样受到约束,而不是法律的盲区。任何人在网上造谣引起严重后果的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守住法律底线;不传谣,是担负的社会责任。在众多的社交网站和软件中,信息良莠不齐,稍有不慎便可能助纣为虐,后患无穷。因此,在涉及重大信息时一定要心中有戒尺,切不可以走错了方向;不信谣,就是做一名理智的网民。谣言止于智者,要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加强知识学习,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辨别假消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茫茫信息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

3.2.4 营造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在网络这个大家庭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发言人。广大网民作为网络组成的重要力量,其力量是不容小觑的。那么,每个网民在做好自己的同时,更有责任去监督网络这个大环境的稳定性。因为,网络好比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若有不良习惯或犯罪行为势必会对家庭的其他成员或多或少产生不良影响,正如蝴蝶效应一样,在你不知不觉中也许已经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是危害。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明,网络新闻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倘若有不真实消息在网络上传播,也许你一眼看出来了,但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亲人因为这些不真实的消息而损失惨重或者受到伤害,那么你的内心也将会受到谴责。因此,及时发现不真实的新闻消息并第一时间举报和制止,营造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是每个网民所应当负有的责任。

3.3 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确保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除了网络媒体和网民要加强自律以外,还需要他律的规范和保障,即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管理,只有政府、媒体、网民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确保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3.3.1 完善立法

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是我国当前规范和管理网络新闻的一项专门法律。然而互联网飞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在制定该法律时微博、微信等媒体还没有出现,而现在微博、微信已经成为最流行的新闻传播方式之一,法律建设明显滞后。因此,立法工作要紧跟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步伐,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及时进行修订,特别是要加强和细化有关抢险救援等重大新闻的管理规定,明确违禁内容的认定程序和证据规则,确保网络新闻在采集、发布、传播等各个程序中都有法可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与政府也可以在宪法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网络新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从而弥补法律空白和漏洞,推动网络新闻管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3.3.2 加强监督防控和奖惩机制建设

政府针对网络新闻管理应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督防控机制。各级政府新闻办公室可通过更新设备、引进人才、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并加强与公安机关网监部门的合作,扩大信息来源,从而加大对网络新闻的监管力度;要抓好对网络信息源头和传播途径的控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成网站管理员、论坛版主、QQ群微信群管理员做好本辖区的信息监管工作,发现不实信息要立即处置;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接受网民对不实新闻的举报。另外,网络新闻管理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及时开展客观、公正新闻报道的网络媒体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培树成业界的典型,引导其他网络媒体学习和效仿。同时,对发布和传播不实新闻的媒体和网民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震慑作用。

3.3.3 探索建立网络新闻更正制度

新闻更正制度实质上是对新闻报道中不准确、不客观或者不公正等不真实情况的纠正,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道重要防线。新闻更正制度在西方媒体中被广泛运用,在国内也有少数纸质媒体一直在坚持使用,如《环球时报》就经常会开辟专栏对之前的不实报道、错别字等等进行纠正,而网络媒体鲜有开展新闻更正的行为。政府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管理,可探索建立网络新闻更正制度,各级政府可在官方网站上开设“新闻更正”专栏,及时对网络上的不实新闻进行澄清和更正,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各个网络媒体建立自己的新闻更正制度,开辟专栏、版面为失实新闻进行更正,及时减轻失实新闻的负面影响。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信息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生态需要政府、媒体、网民三方长期良性互动,共同建设。本文就当前应急救援新闻真实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应急救援新闻真实性需要网站、网民、政府三方形成合力来共同维护,一是网站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坚持职业操守;二是网民要学会辨别新闻的真伪,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三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度建设。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必将建成一个绿色、文明、民主的网络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1] 人民网舆情频道 http://yuqing.people.com.cn/.

[2] 王宏艳等.《网络舆情应对四原则》[J].企业管理,2011,(5).

[3] 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 隋玉涛.论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 [J].大庆社会科学,2014,(2).

[5] 崔薇等.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1,(1).

[6] 中国情报网http://www.askci.eom/news/201201/l6/1616465750735.shtml.

1.河北社科基金项目《消防部队在突发灾害事故中应急救援宣传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码:HB16XW022)。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网络媒体真实性
加强网络新闻的监督与管理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全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