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
影响火灾形势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
周建国
火灾形势 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近年来,火灾事故已逐步上升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的灾害事故之一,全国各地因为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指数不断攀升,火灾形势日益严峻。而作为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内蒙古自治区,这一现状也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经济投入,另一方面则是高发的火灾不断吞噬这些有限的资金。从消防工作上来看,这些火灾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实践之中,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寻求到一个有效的防治办法,保持火灾形势的稳定,降低火灾发生率,减少火灾损失。而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2017年1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消防工作会议召开,内蒙古消防总队总队长曹奇在总结2016年内蒙古全区火灾情况时介绍,2016年内蒙古共发生火灾8060起,死亡34人,受伤15人,直接财产损失7956.6万元,连续23年未发生重大等级以上的火灾事故;与2015年相比,2016年内蒙古发生火灾数量、亡人数、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四项指标均有所下降,降幅为历年最大。教育部门、文化娱乐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行业火灾依然频发,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煤化工等易燃易爆企业火灾经济损失较大。
据统计,2017年1月27日0时至2月2日24时,全区共发生火灾610起,无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153.8万余元,未发生较大和有影响火灾。与2016年春节期间相比,火灾起数上升7%,伤亡人数持平,直接财产损失下降25.2%。
综合分析导致这些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玩火、生活生产用火不慎、电气火灾、吸烟等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用火不慎导致的火灾占到了火灾总数的34.4%;电气原因占到了12.7%;吸烟占到了10.5%;玩火占到了9.3%,这四项所引发的火灾事故就占到了全部火灾的66.9%强,是内蒙古地区引发火灾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
从发生火灾的场所来看,主要为房屋、堆场和交通工具火灾,分别占到了火灾总数的35%、21.7%和4.5%,合计占到了火灾总数的61.2%之多,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地点。
从火灾发生的行业来看,农牧渔业、商业、工业发生火灾的频率高,损失大,概括而言,这三大行业火灾占到了火灾总数的10%之多,尤其是发生在农村牧区的农牧渔业火灾事故每年都占到了5%的比率,影响十分深远。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结合自己在消防工作岗位上的切实体验,笔者个人认为,就目前而言,影响内蒙古地区火灾形势稳定的主要因素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看。
国内杨森林等人从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地位、环境、目的、地位的角度出发,最早运用钻石模型进行旅游产业集群研究[6]。尹贻梅、庄军、王兆峰等学者指出旅游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一个良性合作的状态,是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般而言,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于地理空间上的一个集聚过程,继而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持续优势的一种现象[7]-[9]。最近,方世川,陈潇潇从文化产业评价指数的视角探讨了红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发展[10]。贺小荣,胡强盛基于推拉理论,探讨了湖南省旅游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2]。
2.1 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落后
部分地区仍处于低级的农牧业自然生产阶段,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制约了消防工作的发展和有力开展。加之,内蒙古地处北方,冬季寒冷且漫长,大部分特别是贫困地区,大量的住宅和建筑耐火等级不高,大量的家庭都是使用土炕进行取暖,冬季、春季用火用电量异常高涨,火灾事故发生也随之增多。
2.2 地域面积广大
消防部队担负的执勤灭火任务过于沉重,不利最于在短的时间内将火灾事故扑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失扩大。
2.3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部分地区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各类消防执勤装备和灭火器材配备能达到基本战备需求,而大量的经济落后地区,由于自身经费紧张,投入到消防事业上的资金就更加少的“可怜”,甚至很多地区到现在还没有消防队伍和灭火设备,不能够在火灾一发生时就实施有效的扑救。
2.4 人民群众整体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备的消防常识
很多地区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防火防灾的基本意识,体现在具体行为中就是野外随意使用明火作业、户内线路老化不关心、私接私拉电气线路、玩火、违章操作、违规用电用火、吸烟后随地扔弃烟头等等,这些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就引发了一起又一起的火灾事故。还有很多农村牧区的群众连基本的消防器材都没有见过,更不用提使用和操作了。发生了火灾不知道怎么办,电气火灾不会切断电源、油类火灾用水灭火、有毒气体泄漏不会尽快逃生等,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火灾事故损失扩大了,人员伤亡的数量也上升了,火灾形势必然日益严峻。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内蒙古地区的火灾形势稳定,最根本的就是加快经济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当然,这是个长期的工作,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来弥补这一缺陷,从多角度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火灾指数。
3.1 加大对消防工作的宣传力度及宣传教育,提高生活防灭火和火场自救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消防部队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予以开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很多地方宣传的主体、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宣传的范围和深度都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受教育的人群成分基本上为城镇居民,对农村牧区开展的少。所以,笔者建议,今后的消防宣传应该在保持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防常识的基础上,多向农村牧区倾斜,可以与当地政府部门、公安派出所、文艺团体等进行联合,探索新的方式进行宣传。
3.2 严格消防法律,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各级消防部门,尤其是担负着基层消防监督检查任务的消防大队(科)、公安派出所不能一味考虑地区经济状况而对违法行为人疏于或者弱化监管力度,存在隐患、构成违法的一定要切实依照法律规定严肃查处,一方面可以督促其整改隐患,另一方面也使其得到了教育。以笔者的实际工作来看,这一方法对于很多不重视消防工作、不关心消防安全的单位和个人是确实行之有效的措施。
3.3 多渠道积极争取消防建设资金,不断加快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很多地区还处于贫困的行列,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贫困而忽视安全。贫困地区哪怕每年拿出一小部分的资金投入到消防设施建设上,“积小流,成江河”,也势必能够为地区消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为扑救一些“小火”、初发火灾提供帮助。
3.4 把好建筑工程消防审核、消防验收的源头,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发生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工程建筑、地下建筑大量兴建,石油化工企业迅猛发展,各种交通工具大量使用,公共娱乐场所大量出现,新工艺、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居民家庭电气化的普及,引发火灾因素越来越多,同时也增加了火灾发生后控制和扑灭的难度。所以抓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消防监督审核,不留先天性火灾隐患,是一项增加消防安全、控制火灾形势、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措施。
3.5 立足现状,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消防手段
内蒙古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很多地方不要说灭火用水,连基本的生活用水也只是仅仅能够刚好满足。所以,积极探索和引进先进的、适于地区现状的节水设施、节水方法,例如建造一些水库,在汛期储水,便于枯水期使用;广泛种植植被,保持好水土,稳定住地下水源等等,都将为今后消防工作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同时,囿于经济状况,很多地区可以使用水车、铁锹、铁铲、拖拉机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充当原始的消防装备,扑救一些初期的火灾,减少损失。
3.6 加快消防立法行为,用法律保障基本的消防安全
很多火灾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存在实际适用上的不足,各地法权部门应该认真总结、分析本地区的火灾特点,适时制定、颁布一些单行的地方性法律文件,如针对玩火和野外随意使用明火烧荒等行为,就完全可以在地区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其法律后果,限制和规范这些行为。
可以说,一个地区的火灾形势能否实现稳定的目标,其需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我们消防部门作出更大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地区的政府部门作出努力,消防安全不是一个部门或一部分人的安全,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安全,只有 安全了,经济才能得到高速、有序的发展,才不致于把资金浪费于火灾的“肆虐”,这一点对于现在的内蒙古而言,其意义更为深远。所以,本文笔者呼吁全社会都参加到“遏制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损失”的“历史运动”中来,共同为我们自己的安全努力。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公安消防支队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6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
[3]《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