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7-01-21 01:45耿立新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沛县强筋优质

耿立新

(沛县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沛县 221600)

沛县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耿立新

(沛县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沛县 221600)

文章通过研究分析,详细论述了沛县小麦产业的生产现状及产业优势,找出了形成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沛县强筋小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沛县进一步加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增强优质强筋小麦加工企业,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小麦 现状 问题 对策

沛县是江苏省传统的小麦主产区,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又是江苏省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生产区,也是江苏省小麦高产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小麦内在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给沛县小麦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进行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挖掘粮食生产的内在潜力,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沛县优质专用粮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小麦生产综合效益,为做大做强沛县粮食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并且意义重大。

1 小麦产业现状

1.1 生产优势

1.1.1 小麦产业地位突出

近几年沛县县委县政府将小麦生产作为粮食主导产业来抓,根据小麦生产具有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等特点。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把稳定小麦面积作为确保粮食供求平衡的重点。2014~2016连续3年面积均超过4万hm2,年均单产421.1 kg,总产保持在2.56亿kg左右,面积、总产分别占粮食作物的40.2%、43.8%,小麦单产较徐州市平均水平高6.0%。

1.1.2 品种技术不断更新提高

沛县历来重视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与应用。2010年以来,小麦实现了由高产向优质、高抗目标的转变,90%以上面积种植了优质中强筋小麦如徐麦33、济麦22等,实现了由量产向优质高效的转变。重点普及推广了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机条(匀)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拔节孕穗肥施用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近年又研究推广了稻麦双套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小麦品质调优技术、定量施肥技术、氮肥后移延衰栽培技术、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等,从而实现小麦单产和品质不断提高,连续6年单产稳定在400 kg以上。

1.1.3 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几年来,沛县以实施“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开发”农业工程和部省“万亩小麦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等项目为契机,加快小麦产业化进程,在环境认证、基地建设和无害化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无公害小麦标准化示范区1.33万hm2,通过无公害认证生产基地2.76万hm2,无公害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研究制订了《沛县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在全县推广应用。

1.1.4 产业开发稳步发展

在搞好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注册产业品牌。目前有“云雪”等面粉加工品牌2个,小麦年加工能力在15万t,年加工量10万t左右,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销体系。同时,面包、馒头、饼干等小麦传统食品加工量呈上升趋势,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1.2 发展优势

1.2.1 区位优势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苏、鲁、豫、皖黄淮“大三角”麦作区,东临微山湖,西靠大沙河,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南依徐州,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水陆交通发达,流通便利。

1.2.2 生态优势

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沛县地处暖温带的南缘,气候条件适宜,光热兼有南北之长,热量资源丰富。初夏光照多,温差大,降雨少,有利小麦蛋白质、赖氨酸和面筋含量的增加,为生产优质小麦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有得天独厚的土壤与肥源基础。沛县属于黄泛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保水保肥效果好,土壤有机质含量1%~2%,速效磷10~12 mg/kg,速效钾180~200 mg/kg、全氮0.1%~0.15%。特别是微山湖区,有机质在2%以上,特别有利于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同时,沛县沿湖地区作物秸草丰富,畜牧业发达,有机肥资源充足,近几年秸秆还田再加上大量商品有机肥的推广,为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等提供了充裕的物质保障。

1.2.3 技术优势

以徐州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教单位为依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逐步完善了适宜于本地区的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总结形成了选用优质良种、推行精播、高效施肥、全程化控为主要内容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小麦不仅单产水平高,而且在全省具有较高位次,自2010年以来小麦单产平均达500 kg以上。

1.2.4 质量优势

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先进的栽培技术,使该县小麦产品在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上均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该县强筋小麦品种经省质监部门化验,结果达到优质专用小麦国标一级标准,这就充分证明了该县小麦的品质具有明显。

1.2.5 流通优势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以小麦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不断增加。以加工企业为依托,扶持和培育行业协会、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农技部门参与基地与企业的订单生产,形成了企业+推广+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通过新增、租赁、买断、入股等形式,面粉加工企业更新了加工设备,提高了加工档次,年加工流通量达到10万t,并通过注册品牌、建立基地、组建市场、设立窗口、投放超市等拓宽了流通领域,为沛县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小麦产业存在问题

2.1 优质高档品种较少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以高产为主要目标,对小麦品质重视度不够,致使可供栽培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欠缺,品质水平较差,虽然该县在小麦生产中从2012年以来积极引进推广了一些优质品种,但优质高档品种短缺现象依然明显,品种多乱杂现象仍较突出,给小麦生产管理带来难度,同时也为收购、贮运、加工带来困难,造成优质不优价。即使个别小麦品种品质较好,常常也因产量较低或植株较高不抗倒伏或种植效益不高而被淘汰,制约了沛县小麦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比较种植效益较低

由于小麦生产是传统产业,价格低,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受重视程度不够,阻碍了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阻碍了小麦产业的发展。

2.3 市场竞争力不强

该县在小麦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加工企业数量和规模均较小,加工工艺落后,多数包装设计档次低,不美观,品位不高,没有优势品牌,且“各自为营,各自为战”,不具备直接建立生产基地的实力,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很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住脚跟。

2.4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由于当前的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地块零散,作物布局不完善,农民各自为政,镇、村两级“统”的功能又逐渐弱化,农民的无组织化给小麦生产栽培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盲从意识较重,措施不到位,难以统一品种和标准化生产等。

2.5 利益共同体连接不紧密

几年来,该县对订单生产做过多种形式的尝试,但农产品市场变化多端,订单对农民约束力较弱,合同履约率低,形成不了企业和农户的订单生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亟须探寻一种更加有效的合作形式,使企业和基地农民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双方的诚信度和履约率。

3 发展方向与对策

3.1 发展方向

3.1.1 加速生产基地规划

沛县小麦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沿微山湖生态区资源、区位和技术等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进程。以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为动力,以优质无公害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为手段,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提升小麦质量、加工档次和包装品位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推进优质无公害小麦产业化进程,建成3.5万hm2优质强筋小麦基地,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示范区。

3.1.2 整合加工生产能力

根据沛县小麦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为在全县建成沿微山湖生态区国家级高标准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示范基地,在现有小麦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云雪”等加工企业,建成省级以上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优质强筋小麦品牌。全县进行统一管理,同打一副牌,共唱一台戏,打造提升加工档次、包装品位,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配送进入超市,把沛县的优质无公害强筋小麦面粉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各大超市。

3.1.3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

以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为核心,积极建设以龙固、杨屯、大屯、魏庙、胡在、五段、沛城等7镇沿微山湖区优质强筋麦示范基地2万hm2。同时在沛县湖西农场建成350 hm2高标准优质中强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并在县城建设1个优质农产品检测与配送中心。

3.2 发展对策

3.2.1 加快品种和技术更新步伐

围绕优质专用强筋小麦产业化发展规划,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是加快品种更新。在现有优质强筋品种徐麦32、济麦22等基础上,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每年引进8~10个品种(系),进行筛选,确定2~3个接替品种。实行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生产,同时充分利用项目区基地和示范方抓好品种的复壮提纯与繁育工作,每年提供400万kg的优质强筋小麦良种,为全县优质强筋小麦迅速推广应用,备足优质种源。在此基础上将制种基地扩建至1 350 hm2,以满足周边地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需求。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根据品种特性认真做好小麦栽培技术的配套研究,完善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坚决执行“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适时精量播种,合理肥水运筹,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的标准化生产,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布局、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提高该县优质专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3.2.2 推进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小麦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受环境与栽培措施的制约,因此,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必须做到良种良法的配套。为了更好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沛县强筋小麦的科技含量,必须加强试验攻关与示范引导,因此需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田。一是研究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做好新品种的辅助试验,建设辅助试验基地面积6.6万m2;二是引进新技术,整合配套单产65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要广泛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技术公关、研究,提高沛县强筋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

3.2.3 实现生产基地标准化发展

本着巩固提高现有基地,开发建设新基地的原则,积极推进生产基地标准化发展。首先对各镇的小麦产业基地进行重新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湖西农场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高标准的长久性原料基地。二是加快产地产品的认定、认证步伐。三是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加快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对基地实行标准化管理。强化投入品控制,根据国标DB32/43.1-1999选用灌溉用水,保证大气和土壤质量。建立以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和技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3.2.4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龙头企业是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开拓能力强、深度加工好、能带动基地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优势区域建设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确保该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

3.2.5 加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小麦产业化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协作。基地建设加大项目资金投资,专门成立县领导挂帅,农业、开发、科技、工商、计量、粮食、物价、财政、信用社、银行等部门参与的小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政策落实,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建立基地产业开发技术小组和技术顾问小组。镇级成立相应的实施领导机构,负责基地落实,协调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所需资金、物资、技术等。

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依托、集体、企业、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3.2.6 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确立小麦产业名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开拓能力强、深度加工好、能带动基地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在优质品牌上下工夫,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知名品牌的宣传、利用和保护,使其成为沛县小麦产业的支柱品牌。基地建设首先要加大对现有加工企业的整合扶持力度,加快规模扩张、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步伐,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要提高加工、包装质量和产品档次,真正把优质强筋小麦变成优质专用面粉;再次要加快培育建设区域性、规模化的优质专用面粉批发市场,形成贯通城乡,覆盖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面粉销售网络。

猜你喜欢
沛县强筋优质
沛县经济开发区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